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图解中国养生术:中国正统养生学大揭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4241595
  • 作      者:
    李抱朴编著
  • 出 版 社 :
    南海出版公司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编辑推荐
  《图解中国养生术》将为您解答种种养生疑虑。如何更健康优质地生活,已经成为全人类共同关注的课题。当面对各大小书店堆积的养生书籍时,您是否会感觉到难以选择?而对于同一种症状的五花八门的对治方法,又会不会使您感觉头昏脑涨?您是否希望看到科学系统的养生学范本?
展开
内容介绍
  如何更健康优质地生活,已经成为全人类共同关注的课题。当面对各大小书店堆积的养生书籍时,您是否会感觉到难以选择?而对于同一种症状的五花八门的对治方法,又会不会使您感觉头昏脑涨?您是否希望看到科学系统的养生学范本?《图解中国养生术》将为您解答种种养生疑虑。
  本书汇总了古代儒、释、道、医、易及诸子百家的养生精粹,兼收并蓄地将中国主要养生术全面收录。我们尝试用科学来解读古代养生学,对于繁杂的古老医典进行研究整理,力求精益求精。以便让读者更清晰地领悟养生原理,掌握养生技巧。从而形成良好的养生保健习惯,维持身心的健康态,及缓解由各种原因所致的都市亚健康。
展开
精彩书摘
  第壹章 养生的缘起:多元生趣诸家齐鸣
  养生与传统文化
  什么是养生
  中华养生产生于上古先民时期,主要是为了抵御恶劣的自然环境,以及抗病防疾的需要。自古以来,人类最普遍的心声就是,“如何才能更健康长寿?”
  养生概述
  养生又称摄生、道生、养性、寿世等。始见于道家的《庄子》内篇。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的意思;养,即保养、调养、补养的意思。就是根据生命的发展规律,通过各种调摄保养,以增强体质,提高自身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免疫力,从而达到阴阳调和、延年益寿的目的,让生命时刻处于最佳状态。
  随着精神生活的日益丰富和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定位不再局限于吃饱穿暖,渴望能够“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但是,怎样才能达到百岁甚至更长呢?这就需要我们掌握一套生存秘诀——科学的养生之道。
  养生的基本法则
  中国传统养生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养生之道,基本概括了几千年来医疗、食疗、民俗、宗教、武术等文化方面的养生理论。其内容有四点,即顺其自然、形神兼养、动静结合、审因施养(神养、行为养、气养、形养、食养、药养、术养),总的来说,养生就是协调气血阴阳平衡,防止病邪侵害。先是对身体各部位进行调节,逐步达到神和形两者的完美协调。
  传统养生
  综合传统养生有四大理论:第一,“天人合一论”。认为人体内环境系统与外部客观自然环境系统是统一的。养生必须遵循自然规律的变化,即“和于阴阳,调于四时”。第二,“形神共养论”。形,指形体;神,指人的精神意识活动。形和神是构成人体生命的两大要素,缺一不可。所以,欲养神,必先养形。第三,“阴阳协调论”。认为生命现象是由阴阳构成的,养生,就是使阴阳保持和恢复平衡、协调。第四,“统筹兼顾论”。说明人体各个系统、器官是有机联系,相互依存的,主张促进人体整体的平衡和稳定,“治病求本”,“未病先防”,注重整体性和防衰保健措施。
展开
目录
养生术的发展历程
彩绘导引图
编者序:我们如何健康优质地生活
本书阅读导航
第壹章 养生的缘起:多元生趣诸家齐鸣
1.养生与传统文化:什么是养生
2.早期养生文明的萌芽:追溯养生之始
3.养生的思想体系:中国古代养生的内容
4.顺应自然的四季养生法:天人合一
5.做适合自身的运动,以调和气血:和于术数
6.生活作息要有规律:形神共养
7.不要过度消耗精、气、神,适可而止:阴阳协调
8.饮食定时定量,注意饮食宜忌:谨和五味
9.注重整体综合的调养:统筹兼顾
10.因人、因地、因时灵活地施养:审因施养
11.静养、动形、固精、调气、食养和药饵:古代养生的六大学派
12.《内经》对养生学的贡献:中医养生思想
13.中国古代养生的九流十家:流派划分
14.与道同体的长寿夙愿:道家
15.佛家:超越生死的泰然之法
16.儒家养生思想:养德尽性的自我建树
17.《易经》对养生的影响:借易说理医易同源
18.藏地养生思想:藏地民族的益生之道
19.导引术:千年养生绝学
20.古为今用话养生:古代养生学对当今的指导意义
第贰章 什么决定人的寿命:透过人体机能谈养生
1.什么是藏象:了解你的脏腑
2.什么是生命节能:阴阳调和的保障
3.血气能量:生命物质的存储
4.生物钟养生法:12个时辰脏腑怎么调休
5.五行的生克乘侮:五行与医学
6.你对肝脏了解多少:春季“发陈”吃绿色养肝
7.你是否真的“知心”:夏季“蕃秀”吃红色益心
8.怎样科学养肺:秋季“容平”吃白色润肺
9.养生健体要“肾重”:冬季“闭藏”吃黑色保肾
10.你可知道脾脏的功能:调理脾脏的食物
11.气血的关系:常用补气血中药、食品
12.是什么在威胁你的肠胃:识别自己的“肠相”和“胃相”
13.秋天怎样养皮肤:肺津不足,皮肤干皱无光泽
14.冬天怎样养藏:冬天“藏”什么
15.什么叫平衡膳食:平衡膳食应包括哪些食物
第叁章 《黄帝内经》:中医养生的思想
1.什么是中医养生:不治已病,治未病
2.中医的疾病观:人为什么会得病
3.什么是阴阳五行:阴气和阳气有什么作用
4.诊断人体是否平衡的四法:“八纲辨证”
5.什么是六气:六气为什么会异常
6.藏象养生:五脏六腑的功能和分工
7.什么是经络:传导脏腑、脉络的电话线
8.穴道按摩:让你躲开打针吃药的痛苦
9.指压穴位的基本方法:教你几招解乏技巧
10.关于针灸:针灸诊断和针刺疗法
11.中医的诊察方法:四诊
12.什么是中草药:药膳的疗法
13.中医与美容:针灸美容法
14.脉象养生:四时的脉象
15.个体化养生:根据年龄、体质、脏气养生
第肆章 道教养生:顺阴阳之理,为摄养之法
1.道家养生思想:道教养生之源
2.内丹术:道士的成仙天梯
3.调摄呼吸的益生功:动功与静功
4.动功:强身健体缓解都市亚健康
5.静功:消除杂念带来的惊喜
6.什么是气功:“无中生有”的气世界.
7.以养保生:气功按摩之拍打健身法
8.存思:挖掘生命体的奥秘
9.仙丹:烹炼道者的仙梦
10.辟谷:古老的清肠运动
11.女丹秘旨:女性内丹修炼养生法
12.老子养生法:无为无欲
13.庄子话养生:死生有命
第伍章 佛教养生:精、气、神的修炼世界
1.什么是佛教养生:佛教论身病与心病
2.正念养生:情绪活动对内脏器官的损害
3.修心健体的养生功法:动功与静坐
4.佛家静功修炼:消除心灵上的污垢
5.禅的疗法:调五事
6.佛话健康:遗传与业力对健康的影响
7.六识养生:健康与六识
8.人为什么会有烦恼:读经与健康
9.人生四惑:心识对治瘾病
10.六根的相互作用:增益健康的香味养生
11.藏传佛教养生:喇嘛长寿的秘诀及养生理念
12.素斋养生:增进健康的素食疗法
13.茶道养生:茶艺中的修行
第陆章 儒家养生:养后天之本饮食境界观
1.儒家养生思想:三纲八条
2.儒家养生文化精要:精神、饮食、文艺
3.孔子“长寿经”:仁者寿
4.孔子“八不食”:“不吃”的学问
5.孔子饮食观: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6.孔子吃相:食不语,寝不言
7.圣人与姜:不撤姜食
8.心理养生:君子三戒
9.音乐养生:孔子“无一日不歌”
10.体育养生:动中以求静
第柒章 易经养生:易经哲理万物皆适
1.什么是八卦:八卦对应八脏器
2.象数养生:神奇的八卦象数疗法
3.衣着养生:穿着中的玄机
4.节气疗法:按二十四节气进行锻炼的方法
5.环境养生:风生水起自然调和
6.查病知风水:人体疾病与阳宅风水
7.面相养生:泄露疾病的7种面相
8.手相养生:藏在五指里的健康预报
9.生肖养生:健康宜忌“肖”攻略
10.血型养生:吃适合你血型的食物
第捌章 藏医养生:关于生命的起源
1.什么是藏医养生:藏医发展史
2.关于疾病的认识:疾病的诱因
3.善用藏药助养生:药浴保健法
4.精神修持求养生:精神内养
5.藏味饮食益养生:藏食特性与调配
6.梦与健康:生命中的吉凶讯号
7.藏药浴养生:沐浴滋补能抗老益寿
8.日常起居谈养生:细节养生
9.瑜伽养生:当代瑜伽与健康
10.六字真言养生法:崦嘛呢叭咪畔
第玖章 导引术养生:激发体内生命力的捷径
1.什么是导引:导引术的功用
2.导引术的养生秘诀:调心、调身、调息
3.胎息:呼吸停止后的神通
4.六字诀:祛病延年六字法
5.站桩:外静内动的修习法
6.五禽戏:东汉华佗的导引术
7.女子五禽戏:根据女体特点量身订做
8.八段锦:民间盛传的祛病益身法
9.五脏导引术:专门治疗五脏疾病的动功法
10.玉蟾吸真功:塑身美体导引术
第拾章 中国古代性养生:和谐性生活中的养生之道
1.房中术概说:认识性
2.古代房中养生:要旨与法则
3.古代房室养生禁忌:日常房事保养
4.素女经:清修、双炼、双修
5.健康性行为:精神情志与房室养生
6.“房中术”解惑:“闭固”与“还精”
7.七损八益:房中补益
8.房中术的消亡:养生还是害生
第拾壹章 不同民族的养生方术:中国民族,民间养生
1.论蒙药的起源与发展:中国民间养生
2.“赫依”、“希拉”、“巴达干”:蒙医治疗方法
3.蒙药传统剂型:蒙医滋补油剂
4.维医的源起:疾病观
5.壮医药的萌芽:壮医外治法
6.彝族医药:彝医特色药疗
附录
名词解释速查
陈希夷二十四节气导引坐功图势
食物搭配禁忌,烹饪有讲究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