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永远抹不去的印记:从发动甲午战争到参拜「靖国神社」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10037910
  • 作      者:
    陈桦,李景屏主编
  • 出 版 社 :
    江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编辑推荐
    值此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七十周年之际,谨以此书祭奠甲午战争以来为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而牺牲的英灵、以及惨遭日军屠戮、奴役的亡魂;并衷心企盼中日丙国人民以史为鉴,世世代代友好下支。
展开
内容介绍
    《永远抹不去的印记·从发动甲午战争到参拜“靖国神社”》所用照片除实地拍摄外,转引自《清史图典》《宫女谈往录》《九·一八事变丛书》《山西抗战口述史》《从甲午战争到天皇访华》《中日关系三十年》《靖国神社揭秘》《从鸦片战争到解放》《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对外关系》《从香港割让到女王访华》《民国档案》以及中央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编的《南京大屠杀》等。<br>    《永远抹不去的印记·从发动甲午战争到参拜"靖国神社"》撰写历时13个月,其间对书稿进行4次删定、修改,堪称是呕心沥血。但参加写作的同人,也从无数仁人志士赴汤蹈火、肝脑涂地的牺牲中受到强烈的心灵震撼。时至今日,尽管人们的价值取向可以有多种选择,但任何一个有良心的中国人,在争取国家富强、民族昌盛的过程中,都应该永远保持一颗赤子之心,也就是鲁迅先生所说的“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奉献精神与牺牲精神。
展开
精彩书摘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与明治维新<br>    从1603年一l867年(明万历三十一年到清同治六年)的265年里,由德川幕府把持着日本的政局,幕府的政治中心设在江户(今东京),日本历史上也把这一时期称为“江户时期”。<br>    德川幕府<br>    德川幕府控制了日本四分之一的国土,其余四分之三则分别由两百多个藩国的首领——“大名”来割据,这些藩国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在经济上都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而幕府则通过经济和军事的绝对优势来控制各个藩国。每位“大名”必须每隔一段时间就来一次江户,称为“参觐交代制”,以此来表示对幕府的臣服与忠诚。<br>    当时的天皇是个傀儡,但作为名义上的君主,当德川家族的每一位将军继位时,还是需要天皇以神的名义来加以确认,这就使“天皇”成为一个象征性的最高首领,在民众中依然具有影响。按照日本学者梅棹忠夫的说法:日本当时是“一个国家,两个政府”,一方面,天皇的“朝廷只是国家礼仪和精神权威的象征”;另一方面,“由官僚化的武士所组成的幕府政权,却一直行使着实际的世俗政治的权利”。<br>    在以幕府为代表的封建领主的残酷剥削压迫下,农民负担沉重,苛捐杂税多如牛毛,生活十分贫苦。即使这样,幕府在1649年(清顺治六年)还向全国颁发了所谓的《庆安告谕》,用法律的形式宣布农民不可“滥食大米”、“不可购用酒及茶叶”.对农民的基本生活用品,都要严加限制。随着日本国内矛盾尖锐,社会冲突加剧,从1804年到l840年(清嘉庆九年一道光二十年),农民起义多达320次.其中以1837年大盐平八郎领导的大阪起义影响最大;仅1866年(清同治五年)就爆发起义106起。<br>    在对外关系方面,幕府自1612年(明万历四十年)开始,采取管制贸易和禁教的措施,进行长时期的“闭关锁国”,只同不传播天主教的中国、朝鲜、荷兰保持贸易关系。幕府在九州岛的长崎开设通商口岸,允许一些特定的商人与以上三国进行贸易。这种“闭关锁国”的政策,一方面确实阻止了西方殖民主义势力的渗透;但是另一方面,长达两百余年的自我隔绝也使日本与世界脱节,经济发展相对迟缓。<br>    然而,由于与荷兰的贸易关系,荷兰学(又称“兰学”)开始对日本产生一定的影响。荷兰是最先完成从中世纪向近代转轨的国家,这种政治、经济的变革反映到文化领域,就是打破封建神权的禁锢,出现了天文学、医学、地理学等新的学科。以上学科伴随着商品贸易传人日本,为日本打开了一扇了解西方的窗口。最终在日本形成了“荷兰学”。“荷兰学”的产生已经预示出:19世纪中叶,在面临西方列强的压迫与奴役时,日本会作出自己的选择。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蓄谋已久的甲午战争<br>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与明治维新<br>德川幕府<br>被迫开放门户<br>倒幕运动<br>明治维新<br><br>侵略台湾<br>入侵台湾-<br>《北京专条》<br>吞并琉球<br><br>侵略朝鲜<br>唇亡齿寒的“宗藩”关系<br>日朝《江华条约》<br>朝鲜的壬午兵变<br>日朝《仁川条约》<br>朝鲜政坛的再次分化<br>日朝《汉城条约》与《中日天津条约》<br><br>出兵朝鲜<br>东学党起义<br>日本的战争陷阱<br>清王朝幻想国际调停<br><br>甲午战争<br>被迫仓促应战<br>平壤之战<br>黄海海战<br>退守威海<br>旅顺大屠杀<br>《马关条约》<br>三国干涉还辽<br><br>八国联军侵华<br>义和团的兴起<br>义和团的反帝斗争<br>八国联军的暴行<br>日本扩大侵华<br>《辛丑条约》<br><br>日俄争夺加剧<br>沙俄对中国东北的侵略<br>俄国对朝鲜的全面控制<br>日本与英美结盟<br>日俄战争<br><br>第二章  日本扩大侵华<br>对德宣战出兵山东<br>日德战争的背景<br>日本出兵山东<br>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br><br>秘密签订“二十一条”<br>“二十一条”的提出<br>日本对袁世凯的最后通牒<br><br>“西原借款”<br>“西原借款”的提出<br>“西原借款”与段祺瑞的统治一<br><br>巴黎和会与五四运动<br>牺牲中国权益的巴黎和会<br>五四运动<br><br>加强控制中国<br>扶植张作霖<br>物色其他代理人<br><br>勾结土匪<br>所谓“胶济铁路匪情”<br>临城劫车案<br><br>制造济南惨案<br>蒋介石的二次北伐<br>“五三济南惨案”<br><br>占领东三省的前奏<br>结束同张作霖的蜜月<br>暗杀张作霖<br><br>第三章  大规模侵华的序幕<br>策划“九一八事变”<br>田中奏折<br>中村事件<br>“九一八事变”<br>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br><br>从煽动“满蒙独立”到筹建“满伪训国”<br>两次“满蒙独立”<br>建立傀儡政权<br>溥仪粉墨登场<br>“满伪洲国”<br><br>汉奸金碧辉与“一二八事变”<br>金碧辉其人<br>策划“一二八事变”<br>“一二八”抗战与《淞沪停战协定》<br><br>长城抗战<br>山海关之战<br>热河沦陷<br>喜峰口大捷<br>古北口之战<br><br>冯玉祥与察哈尔抗日同盟军<br>冯玉祥与李大钊<br>组建民众抗日同盟军<br>多伦之战<br>悲壮的余波<br><br>日军入侵内蒙<br>外蒙独立<br>炮制“内蒙军政府”<br>傅作义将军的“四不”<br>百灵庙大捷<br><br>日军策划华北五省自治<br>从《塘沽协定》到《何梅协定》<br>宋哲元与丰台事件<br>半自治的“冀察政务委员会”<br><br>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br>“一二九”运动<br>西安事变<br><br>第四章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br>抗日战争爆发<br>“卢沟桥事变”<br>“八一三事变”<br>“八一四空战”<br><br>八年抗战(上)——国民党正面战场<br>淞沪会战<br>太原保卫战<br>血战台儿庄<br>武汉会战<br>南昌会战<br>桂南会战<br><br>八年抗战(中)——共产党敌后抗战<br>平型关之战<br>阳明堡之战<br>韦岗之战<br>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br>百团大战<br>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艰苦斗争<br><br>八年抗战(下)——战备反攻<br>国际反法西斯战线的形成<br>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br><br>浙赣战役<br>常德战役<br>从《开罗宣言》到《波茨坦公告》<br>敌后战场的反攻<br><br>日本无条件投降<br>日本侵略者的滔天罪行<br>疯狂屠杀中国平民<br>“731”部队的细菌战<br>残酷奴役中国劳工<br>大肆掠夺中国物资<br>疯狂掠夺中国文物、珍宝<br>隐匿、侵吞赃物<br><br>第五章  战后中日关系<br>冷战格局<br>美国扶植日本<br>不彻底的远东国际审判<br>右翼势力沉渣泛起<br><br>一波三折<br>日台媾和<br>民间贸易<br>中日邦交正常化<br><br>右翼势力制造事端<br>钓鱼岛事件<br>教科书事件<br>参拜“靖国神社”<br>光华寮案件<br>结束语正视历史面向未来<br>中日关系主要文件选录<br>参考文献<br>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