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普京时代的开启
1999年12月31日晚,叶利钦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辞职,并推举总理普京代理总统职务。2000年1月1日0时起,普京开始履行代总统的职责。自此,俄罗斯开始正式进入“普京时代”!
第一节 世纪之交俄罗斯的严峻形势
普京执政之初,从叶利钦手中接过来的政治遗产是俄罗斯政府面临严重的信任危机,俄罗斯政治体制也处在变革的十字路口。
第一,就国家与社会的关系而言,俄罗斯社会各阶层已对政府工作严重不满,民众已经丧失了对国家政权的信心。
1996年以来,叶利钦总统的身体健康问题成为引发俄罗斯政局动荡的重要诱因,并直接导致俄罗斯社会对叶利钦执政能力的不信任。政治评论家和普通民众普遍认为,由于叶利钦健康状况不佳,信息封闭,俄罗斯政治已经成为寡头式的资本主义,叶利钦实际上不得不将自己的部分权力授权给自己的心腹。家族势力和金融寡头无所不能。
1998年以来,叶利钦走马灯似的频繁撤换政府总理的做法,以及政权内部的混乱状况更是加剧了政权危机:安热罗一苏真斯克地区、尤尔加和托普卡地区的铁路工人举行了罢工,俄罗斯各地区纷纷加入了反总统运动。梁赞州杜马在1998年5月底向叶利钦发出一封公开信,要求总统“自愿迅速辞职”,公开信引起了连锁反应,伏尔加格勒州等的议员也先后发出这种呼吁。
与此同时,1998年8月的金融危机极大地削弱了叶利钦的政治地位,原先与克里姆林宫关系密切的精英阶层也对政府工作不满。莫斯科市长卢日科夫认为,l998年的经济危机不是基里延科政府几个月工作造成的危机,而是制度的危机。任何按照丘拜斯或切尔诺梅尔金总理的主宰者原则建立起来的“金字塔”都必定会倒塌。
普里马科夫出任总理的政治冲击波甚至使很多政治观察家认为叶利钦已耗尽了自己的根基,遭到彻底的失败。俄共等议会党团1999年在国家杜马中提出了对叶利钦的不信任案。要求叶利钦辞职的政治也成为俄罗斯政治生活中的热点问题。
第二,就政治体制本身而言,不仅宪法权威受到挑战,而且关系国家稳定根本大局的政体问题也成为俄罗斯发展的焦点所在,并导致宪法修正成为俄罗斯政治中的尖锐问题。
地方权力在叶利钦时代自行其是,不仅严重削弱了中央政府的权力,更造成国家根本大法——宪法权威的旁落。但是,叶利钦政权已经难以顾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问题。在中央政府层面,俄罗斯的政体问题已经成为政治矛盾的导火索。
1998年9月,俄罗斯总统、联邦委员会、国家杜马和政府之间甚至签订了政治协定草案,提出关于修改俄罗斯联邦宪法的立法动议,在国家权力机关之间重新分配权力,以便扩大俄罗斯联邦会议两院的权力和监督职能,扩大俄罗斯联邦政府的权力,协调立法权力机关和执行权力机关的行动。美国学者甚至认为,总统权力式微的直接后果就是政府职能的实施没有国家杜马的同意越来越困难,俄罗斯开始具备稳定的议会政府的特征。l999年2月,普里马科夫在外交和国防政策委员会上谈到国内政治和经济问题时,提到彻底修宪一事迫在眉睫。新宪法应以联邦会议的文本为基础。而且,在整个修宪进程中要征求各权力机构的意见。尽管l999年9月国家杜马未能通过由俄共等左翼议会党团提出的限制总统解除总理职务权力的宪法修正案,但是确保政治体制的稳定甚至已经成为俄罗斯政治发展的最低要求。
总之,在俄罗斯的政治发展领域,刚刚上台的普京面临重重困难!
就国家结构形式而言,联邦制度反而造成俄罗斯面临国家分裂的危险,地方权自行其是;就国家权力结构而言,立法机构与执行机构之间矛盾重重,互相争斗,严重影响了政权的执政能力与效率;就政权的基础而言,叶利钦依靠“家族”和寡头的政治力量造成民怨极深,腐败问题也难以解决;就政治价值观而言,社会思潮千姿百态,难以达成凝聚俄罗斯全民族的思想。
不仅如此,政治发展的无序与不稳定,直接造成俄罗斯经济多年徘徊不前。就经济发展的总体形势而言,俄罗斯没有真正建立起保障经济持续发展的制度环境,经济中多年沉积下来的问题也没有得到解决。l999年俄罗斯经济虽然一改持续近十年的下滑趋势,但主要得益于金融危机后卢布贬值、国际市场能源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并不意味着俄罗斯经济已经走上复苏之路。
更令俄罗斯形势雪上加霜的是,事关国家安全与统一问题的车臣局势的变化。1999年8月,以巴萨耶夫和哈塔卜为首的车臣武装分离分子先后两次入侵临近的达吉斯坦,企图建立一个独立的伊斯兰共和国。8月31日、9月9日和l3日,车臣非法武装分子分别在莫斯科先后制造了三次针对平民的爆炸事件,激起了俄罗斯社会和民众的极大愤慨。久拖不决的车臣问题是缠绕独立后的俄罗斯政府的一个难以摆脱的梦魇。车臣问题由于分离势力恐怖活动的扩大化与恶性化而在1999年显得更加突出。
世纪之交的俄罗斯面临十分复杂的政治、经济与社会问题。也正是由于上述严峻的形势,直接导致叶利钦在第二任期的主要任务是解决接班人的问题。叶利钦需要将权力转交给一个强有力的、德高望重的接班人。
普京的出现让俄罗斯人民看到了希望!他在出任总理期间的果断作风更加适合俄罗斯人对于国家政府首脑的要求。普京曾经亲自驾机前往车臣前线!他的“将车臣匪徒溺死在马桶里!”的强硬言论,曾赢得俄罗斯国民的极大支持和欣赏!普京成为挽救了俄罗斯的民族英雄。普京在车臣问题上表现出来的坚强意志、第二次车臣战争的顺利进展,为其担任总统做了很好的铺垫,使其在政治上得了高分,并得到俄罗斯国民的普遍支持。第二次车臣战争的顺利结束,使普京成为俄罗斯国民心目中俄罗斯领导人的最佳人选。
第二节 普京八年的开始
普京八年的开始实际上经历了两个准备阶段:l999年8~12月为第一个阶段,叶利钦选择普京为总统接班人,并亲自将普京送上了最高政治舞台;2000年1~5月为第二个阶段,普京适应时代要求,采取符合民意的政治举措,最终赢得了2000年总统大选,拉开了普京八年的帷幕。
1999年8月9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签署命令,解散斯捷帕申政府,任命普京为代总理,并向国家杜马提名普京为新总理。叶利钦在电视讲话中宣布,普京是他的总统接班人。1999年8月16日,国家杜马以233票赞成通过叶利钦对普京的总理提名。叶利钦随后签署命令任命普京为联邦政府总理。l999年12月31日,叶利钦宣布辞职。叶利钦发表电视讲话后,普京从次日0时起开始履行代总统的职责。
叶利钦选择普京作为接班人是他长期考察并深思熟虑的结果。叶利钦自己表示:“任何牺牲、任何撤职、任何政治配置的变动都不可能出于偶然或者仅仅是战术面的考虑;每走一步,我都必须考虑到整体战略,考虑到中心任务。”叶利钦认为,俄罗斯总统应该具备像普京这样具备巨大的意志力和坚决果断的品质。但是,直觉让叶利钦没有过早地把普京推上政治斗争的舞台。在提出斯捷帕申作为候选人的时候,叶利钦就清楚他将会被解除职务。叶利钦这个“临时总理”的战术是因为普京未来被充分接受。因为他认为,在克里姆林宫的政治对手充分表现之后,在真正的竞选争夺进行到高潮的时候,普京的突然出现,才会使他坚定强硬的性格完全发挥效力。“如果某一步棋走得非常突兀、出人意料,而且极具攻击性,那么它总能使对方措手不及、无力反抗。更何况这步棋看上去是绝对不合逻辑、不可预见的。对于这一点,在自己的总统生涯中我不止一次地验证过。”
但是,如果用政治权术和阴谋来概括叶利钦的选择显然是不全面的。虽然叶利钦自述权术高明,但是叶利钦的辞职是以普京在总理职位上的出色工作为前提的,这包括普京对恐怖分子的有力打击和l999年底国家杜马选举中亲政府党派的胜利。这些成绩是普京敢于面对棘手问题、勇于承担政治责任、独立决策的政治活动的结果。
第一,普京力主严厉打击车臣非法武装,并以此为契机积极改善了政府与民众、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1999年9月14日,俄罗斯国家杜马通过了关于达吉斯坦局势、保障俄罗斯国家安全以及反恐怖活动措施的决议。9月23日,俄罗斯联邦军队开始对车臣非法武装展开大规模围剿。10月1日,俄军进入车臣境内打击车臣非法武装分子。俄罗斯选民对车臣局势及联邦中央在车臣采取的反恐怖主义行动的态度,在12月19日举行的议会选举结果中得到了反映。选举结果表明,无论在联邦选区还是在单一选区中,无条件赞成在车臣采取坚决果断行动、主张彻底消灭恐怖分子、面对西方压力采取强硬态度的候选人得到了俄罗斯选民的最大支持。
第二,政坛力量出现有利于政权的积极变化,政治稳定的局面初步形成。
1999年9月27日,“团结”运动宣告成立。普京表示支持,并亲自参与组建和宣传。1999年12月19日俄罗斯举行了新一届国家杜马选举,“团结”竞选联盟获得23.24%的选票,加上单席位选区夺得的席位,共获得72席,成为国家杜马第二大党。在新一届国家杜马的政治力量配置上,“左派”力量不仅失去了绝对多数地位,而且进入国家杜马的政治派别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对普京的认可。政权可依靠的政治力量第一次在国家杜马中占据了优势。叶利钦表示,新一届议会的选举结果表明民众已将未来希望交给新一代的政治人物,他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
第三,社会意识的倾向有利于普京作为强势人物的出现。
正是由于普京坚决打击恐怖势力、整顿政治秩序等政治举措让俄罗斯普通民众意识到,普京就是俄罗斯社会需要的人,是整顿极度混乱秩序的人。面对俄罗斯严峻的形势,民众期待强硬的管理者,期待大胆纠正所有社会弊端的人。普京的适时出现,让这种潜在的社会意识很快找到了释放对象。
即使是叶利钦本人也深信:“普京之所以受到欢迎,主要是因为他赋予了人们希望和信心,让人们感觉到了安宁,感觉到自己深受保护。他没有玩文字游戏,而是诚恳并且坚定地对这些事件作出了反应,这也正是俄罗斯数千万民众对他的期望普京让人们感受到了由国家所保障的个人安全。人们相信他,相信他能保卫他们。
这成了他受欢迎程度迅速上升的主要原因。很久以来,饱受政府危机之苦的国家从未有过如此积极的情绪,而它却由一位刚刚当政的年轻政治家激发出来了。这个事 实给所有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普京使俄罗斯摆脱了恐惧,俄罗斯对他报以深深感激。”
国家杜马选举结束不久,就在各派政治力量还在总结国家杜马选举的结果与影响,尚未将主要精力完全转人总统大选的时候,1999年l2月29日,还在担任政府总理的普京就在俄罗斯政治网上发表了《千年之交的俄罗斯》一文,全面阐述了他的治国思想。12月30日,俄罗斯《独立报》全文转载。这是普京八年开启之际一篇极其重要的政治文献,它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普京至少在政治理念层面作为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政治人物出现了。
从该文中可以看出,普京认识到俄罗斯不属于代表着当代世界最高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国家,并面临着十分复杂的经济和社会问题。俄罗斯长期发展战略的核心是应当能够在相当短的时间内消除持续已久的危机,为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和稳定发展创造条件。普京强调,俄罗斯要树立起强国意识,加强国家的作用。普京知道叶利钦有辞职意向是在叶利钦正式宣布辞职前l0天,因此,《千年之交的俄罗斯》应该是在普京知道了自己将就任代总统后发表的,它事实上是普京的总统竞选纲领的雏形。
2000年1月13日,普京宣布参加总统竞选。2月25日,俄罗斯《消息报》刊登普京致俄罗斯选民的公开信。普京正式提出了自己的竞选纲领。他指出俄罗斯存在三大主要问题:缺乏完成所开创事业的国家意志和坚定信念;没有严格和公认的规则;对俄罗斯拥有的资源缺乏清醒的认识。这些问题阻碍经济和国家的发展,威胁俄罗斯的进一步生存,继续对它们置之不理比着手解决这些问题要危险得多。普京在公开信中提出了富国强民的思想,其竞选口号为“让公民过上有尊严的生活”。认为要使俄罗斯摆脱落后局面,应该优先发展的方向是:消除贫困,改善民众生活; 保护市场,使其免遭达官显要和犯罪分子的非法侵入;为了国家崇高的民族尊严恢,复公民的个人尊严;从国家利益出发制定对外政策。
随着致俄罗斯公民的公开信的发表,普京开始发动自己的攻势。选民将普京提到的优先方面概括为:“打赢车臣战争”、“加强国家地位”、“打击犯罪”、“消灭贫穷”。 这些优先方面得到了选民的热烈反应。2000年3月26日,俄罗斯举行总统大选。普京以52.94%的得票率击败其他l0位总统候选人,当选第三任俄罗斯联邦总统。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