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抗体制备与使用实验指南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30285560
  • 作      者:
    (美)G. C. 霍华德,(美)M. R. 凯瑟著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抗体制备与使用实验指南》收集了抗体制备与使用中的基本实验方法及相关的最新科研进展,这些方法是开展抗体制备研究的必备知识,包括鼠源性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纯化、应用以及抗体的修饰等,同时也包括部分基因重组性单克隆抗体,涉及内容具体、全面,反映了国际上的最新发展方向。<br>    《抗体制备与使用实验指南》对从事生物学、免疫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医药卫生科学领域的科研技术人员,以及高等院校师生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
精彩书摘
    2.2多肽抗原<br>    多肽无疑是生产抗原的最快方式,可用于免疫接种来制备抗体。许多机构和公司发现保持核心多肽合成的能力经济有效。如果不具备多肽合成能力,一些商业公司提供多肽合成定制服务。这种方法可靠、经济,可在几周之内提供高质量的多肽,其数量足以用于免疫接种。对于典型的多肽免疫原,大约500美元可以买到10mg含15个氨基酸并且纯度>80%的多肽(circa 2005),这些多肽足够免疫几个动物来得到抗体,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抗体筛选。<br>    多肽可以特别有效地提高抗体对抗原某区域的特异性,如新的结构域或同源性最低的区域。当抗原没有其他来源的时候,也可使用多肽。许多情况下,重组蛋白因为不能被表达和纯化而不能作为抗原的来源。对于大分子跨膜蛋白,如G蛋白偶联受体(在制药领域重要的分子家族)来说这是经常发生的,对应胞外结构域蛋白环状结构的短肽已被证明是可行的免疫原,可以产生针对这些复杂分子的抗体。<br>    由6个氨基酸组成的肽可以用来制备抗血清,由10~12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通常有更高的免疫原性[2]。一个较短的抗原表位的例子是Flag标签,其在蛋白质纯化、鉴定和功能分析领域被广泛使用。这是一个八肽序列(DYKDDDDK),其单克隆抗体和多克隆抗体很容易买到。我们发现由12~15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在多数情况下都是非常好的免疫原。由30~35个氨基酸组成的较长多肽,虽然本身化学合成受限,但也是非常好的免疫原,其优点是可能会形成相关的二级结构。多肽免疫原使用受限是因为其线性表位序列短,在一个完整的蛋白质抗原中不易被识别。因而由多肽产生的抗体趋向于识别线性表位,总的来说,在免疫印迹实验和其他识别变性蛋白的抗体实验中效果非常好。然而,由多肽产生的抗体通常不能识别蛋白质构象,因此不太可能和天然分子反应。这样的抗体往往没有功能,不能用于流式细胞仪。但是应该指出的是,在有些情况下多肽免疫原确实能够生成能识别天然蛋白质的抗体。例如,当蛋白质抗原的线性表位没有被其三级结构所掩盖的时候。
展开
目录
译者序<br>前言<br>第1章 抗体<br>1.1 一种多功能分子——抗体<br>1.2 相关伦理思考<br>1.3 实验室安全<br>1.4 手册编排<br>参考文献<br><br>第2章 抗原<br>2.1 抗原的选择<br>2.2 多肽抗原<br>2.2.1 多肽抗原的免疫进度表<br>2.3 蛋白质抗原<br>2.3.1 原核蛋白<br>2.3.2 真核蛋白<br>2.4 全细胞免疫原<br>2.4.1 全细胞免疫原的免疫方案<br>2.5 基因免疫<br>2.5.1 质粒DNA<br>2.5.2 腺病毒<br>参考文献<br><br>第3章 佐剂<br>3.1 引言<br>3.2 佐剂的使用<br>3.2.1 总体要求<br>3.2.2 弗氏佐剂的使用<br>3.2.3 TiterMax佐剂的使用方案<br>3.2.4 Ribi佐剂系统(RAS)的应用<br>3.2.5 Gerbu佐剂的应用<br>3.2.6 Imject铝盐佐剂的使用<br>参考文献<br><br>第4章 多克隆抗体制备<br>4.1 概要<br>4.2 抗原提呈细胞<br>4.2.1 B细胞的抗原识别<br>4.2.2 T细胞的抗原识别<br>4.2.3 B细胞受体和抗体产生<br>4.2.4 免疫记忆<br>4.2.5 抗体<br>4.2.6 佐剂的作用<br>4.2.7 抗原特点<br>4.2.8 免疫途径<br>4.2.9 免疫步骤<br>4.2.10 物种选择<br>4.3 结论<br>参考文献<br><br>第5章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br>5.1 引言<br>5.2 材料<br>5.2.1 免疫原<br>5.2.2 免疫用的动物<br>5.2.3 免疫策略<br>5.3 免疫程序<br>5.3.1 培养基和骨髓瘤细胞<br>5.3.2 免疫B细胞的制备<br>5.3.3 融合和铺板<br>5.3.4 筛选<br>5.3.5 亚克隆和低温冻存<br>5.3.6 杂交瘤细胞的扩增<br>5.4 结论<br>参考文献<br><br>第6章 单克隆抗体的定量生产<br>6.1 引言:方法比较<br>6.2 抗体制备方法概况<br>6.2.1 产量<br>6.2.2 费用和设备<br>6.2.3 动物福利<br>6.2.4 免疫活性分子污染<br>6.2.5 微生物污染<br>6.2.6 抗体糖基化<br>6.3 腹水的制备<br>6.3.1 方法概述<br>6.3.2 免疫原同种异体反应性或异种抗原反应性的对策<br>6.3.3 体内制备方案:BALB/c小鼠腹水<br>6.3.4 体内单克隆抗体的制备:通过异种的杂交瘤细胞系制备腹水<br>6.4 细胞培养制备单克隆抗体<br>6.4.1 在研究实验室中体外制备单克隆抗体<br>6.4.2 实验方案:在CELLineCL-1000培养瓶中制备单克隆抗体<br>6.4.3 用重组和转基因系统制备抗体<br>6.5 结论<br>参考文献<br><br>第7章 抗体的纯化和鉴定<br>7.1 引言<br>7.2 抗体纯化<br>7.2.1 通过沉淀进行部分纯化<br>7.2.2 蛋白质A和蛋白质G<br>7.2.3 IgM和FAB抗体片段的纯化<br>7.3 抗体的鉴定<br>7.3.1 区带(醋酸纤维)电泳<br>7.3.2 通过280nm吸光度测定抗体浓度<br>7.3.3 SDS-PAGE<br>7.3.4 免疫印迹<br>7.3.5 等电聚焦<br>7.3.6 酶免疫分析<br>7.4 结语<br>参考文献<br><br>第8章 细菌中制备抗体<br>8.1 引言<br>8.2 所需材料<br>8.3 方法<br>8.3.1 噬粒设计<br>8.3.2 文库构建<br>8.3.3 抗原特异性抗体的筛选<br>参考文献<br><br>第9章 抗体的化学和蛋白水解修饰<br>9.1 引言<br>9.2 一般步骤<br>9.2.1 抗体溶液的稳定性<br>9.2.2 抗体的定量<br>9.2.3 抗体的浓缩和缓冲液置换<br>9.3 胺类的修饰<br>9.3.1 总体考虑<br>9.3.2 胺反应试剂的分类<br>9.3.3 NHS-PEO4-BIOTIN的生物素化反应<br>9.3.4 用荧光染料进行标记<br>9.3.5 巯基的导入<br>9.3.6 聚乙二醇化<br>9.3.7 与螯合剂的偶合<br>9.4 巯基和二硫键的修饰<br>9.4.1 IgG的二硫键和巯基<br>9.4.2 二硫化物的互换反应<br>9.4.3 其他涉及巯基和二硫键的氧化-还原试剂<br>9.4.4 用卤代烃和N-烷基马来酰亚胺进行硫醇的烷基化<br>9.5 碳水化合物修饰<br>9.5.1 范例流程10:用NaIO4氧化IgG的碳水化合物部分<br>9.5.2 范例流程11:DAVLB酰肼与氧化型IgG的偶合<br>9.6 抗体的固相化<br>9.6.1 聚苯乙烯培养皿和ELISA孔的固相化<br>9.6.2 与亲和介质的共价偶合<br>9.6.3 经生物素介导与亲和介质的固相化<br>9.7 蛋白的水解修饰<br>9.7.1 木瓜蛋白酶水解兔IgG制备Fab片段<br>9.8 抗体与其他蛋白质的交联<br>9.8.1 范例流程18:肼与IgG氨基的交联<br>9.8.2 范例流程19:醛与另一个蛋白质氨基的交联<br>9.8.3 范例流程20:MEHN-IgG与FB-蛋白质的交联<br>参考文献<br><br>第10章 抗体的应用<br>10.1 引言<br>10.2 蛋白质转印<br>10.2.1 转印设备<br>10.2.2 转印缓冲液<br>10.2.3 条件的优化<br>10.2.4 转印膜<br>10.3 检测<br>10.3.1 蛋白质印迹的直接染色<br>10.3.2 抗原的检测<br>10.3.3 蛋白质免疫印迹的检测抗体<br>10.3.4 免疫印迹实验中抗体的替代品<br>10.3.5 蛋白质免疫印迹的定量<br>10.3.6 相对分子质量标准品<br>……<br>第11章 免疫组织化学法<br>第12章 免疫电子显微镜<br>第13章 流式细胞术<br>第14章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br>第15章 抗体的未来:挑战与机遇<br>索引<br>彩图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