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上海沉没:黄金三角洲的最后悬念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14061928
  • 作      者:
    苏言主编
  • 出 版 社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我们曾隐约听过地球温度在升高,也隐约听过若持续升高会危及生态这种隐约让我们漠不关心或迟疑了很久美国前政府曾嘲笑《京都议定书》,美国现政府为哥本哈根合约而着急为什么,因为不愿面对的真相不得不面对。
  升温超过2℃,全球几乎最重要的三角洲,都会被淹,人类工业文明的结晶遭遇最强危机,这是大海的错,还是人类自己的错。
  黄金三角洲的最后悬念,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500名科学家,联合向哥本哈根会议提交报告,报告严肃指称,如果人类无法制止气候持续上升,海平面将因冰川融化而可怕升高。而一旦如此,除上海外,东京、纽约、伦敦、威尼斯、悉尼、台北、……包括天津和广州、深圳,都将被海水淹没。
展开
内容介绍
  “上海们”可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文明之殇!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南极与格陵兰岛冰雪融化后。上海将被淹没。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依照目前海平面上升趋势。到2050年,上海需要迁移的人口可能要到100万人。属高度脆弱地区;此外长江三角洲沉没指数最高。河口城市上海首当其冲。
  世界自然基金会:巨型城市成上海难以承受之重,沉降损失超过2900多亿元。
  联合国:上海为未来全球六大缺水城市之一。
  令人悲伤的消息不仅于此。上海前100年温度升高1℃,已引发了世界关注,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已在上海实施“多种灾早期预警系统”;2010年上海即将启用的预备水源地已受到咸潮威胁……
  面临类似问题的,远远不只上海。
  我们的先辈们出生入死,在战争中抢救和平,耗尽生命!
  我们这一辈在奋力发展经济,创造人类价值,竭尽全力!
  我们的下一辈,会不会不断地要为拯救地球而燃烧自己的一生呢?
  本书编撰团队受使命驱使,长时间专门研究地球存在的问题,编撰目的是要告诉读者地球真相。希望生存在地球的人类能听听地球的声音。
  本书只为献给关心未来的人们!
展开
精彩书摘
  二、上海的“紧箍咒”
  2010年,上海步入了世博年。根据当年上海申办世博时的报道显示,申办成功的因素除了上海本身的经济、地理位置等综合因素,还有它带给世界人民的一个共同思考议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这个主题无疑道出了当今社会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城市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上海这个巨型城市中,我们感受到了它快速前进的脚步,但也隐约感觉到某些制约上海前进脚步的镣铐。
  这种感觉有点类似刘翔带给我们的感觉,青春朝气、拼搏向上、骨子里渗透着一股冲劲,但是,却带着痼疾与伤痛。那么,上海这个城市的“痼疾”在哪里呢?
  戏剧性的是这个痼疾就是成就了它的优势——地理位置!上海,坐落在长江三角洲上的河口地区,位于北京和香港的等中点上,面积为6400平方公里,以2000万人口雄踞中国第一大城市。2007年,上海以56亿吨货物吞吐量成为世界最大的货物码头,流动集装箱已超香港使它成为继新加坡之后的世界第二大港口。国务院也在2009年应对金融危机的关键时期出台了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
  但是,上海所处的河口位置平均海拔却仅有1.8米至3.5米,海平面上升使得城市多个片区在抵御灾害之时显得尤为脆弱;三角洲的松软土质伴随着人为因素又在不断下陷,例如地下水与石油的过度开采、上游堤坝的影响等。近30年来,上海沿海海平面上升了115毫米,高于全国沿海平均的90毫米,加之地面沉降,相对海平面上升幅度更大。
  WWF报告预测,到2050年上海沿海海平面将上升30厘米(有科学组织认为这个数字是70厘米),上海地区大约5.4万平方公里可能被淹,这个面积将超过整个上海的一半之多。按照国家海洋局的研究,在有防潮设施情况下,如果海平面上升65厘米,按照历史最高潮位推算,海水可能淹没包括上海在内的长江三角洲和江苏海岸13%的土地。
  原本让上海能够“海纳百川”的风水宝地而今却陷入了困境之中。
  这种困境也许是所有大型三角洲城市的宿命之一。
  由WWF主持的一份研究报告《巨型城市的巨大压力——亚洲主要沿海城市的气候脆弱性排名》主要考察了亚洲受气候变化威胁的11个主要的沿海城市,这些城市包括:中国的上海、香港,菲律宾的马尼拉,印度尼西亚的雅加达,新加坡,马来西亚的吉隆坡,越南的胡志明市,柬埔寨的金边,泰国曼谷,孟加拉国的雅加达,印度的加尔各答。报告认为,亚洲是世界上最容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地区。在过去100年里,亚洲气候变化的证据俯拾即是:上个百年,整体气温从1℃上升至3℃,降水格局发生改变,极端气候事件增加,海平面持续上升。
  研究通过综合分析这¨个城市的三个影响因素,得出它们在面对气候变化时的总体脆弱性排名。这三个因素包括:曝露性、敏感性以及适应性。
  在这项研究的综合脆弱性排名中上海与越南的胡志明市并列第四,因为两个城市都极易受到海平面上升的影响,尽管两者与其他城市相比,拥有略高的适应性。
  而从研究中细分的三项中也可以更加具体地看出,上海的脆弱性何在。
  曝光度,即面对气候影响上,上海与达卡、胡志明市并列排名第二。这意味着三个城市是除马尼拉以外最容易遭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地方,都极易遭受洪水以及热带风暴袭击。同时,中国香港也紧接其后,排名第三。但是,香港相对来说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所以总体危害比较小。
  敏感性,这项排名主要考察了气候变化对11个城市的人口、GDP、城市在国家经济中的重要性。在这一类别,上海排名第二,仅次于雅加达。作为城市化人口聚集中心,上海同样担负着中国经济发展的命脉。
  所幸,在这项研究的第三个部分,即城市应对气候的适应性中,上海的排名也相对较高,排在香港与新加坡之后(两者并列第一)。这说明,上海已经准备好或采取了相对有效的气候变化应对措施。
  其实,早在2009年全球关注的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大会举行之前,英国资深环境记者保罗·布朗就向公众宣布了他的“沉没警告”:如果人们仍不对温室气体的排放进行控制的话,到205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再上升2℃,而至本世纪末,全球气温将上升5℃。2050年,像上海这样的沿海城市有被海水淹没的危险。
  因为保罗在英国《卫报》从事了多年的环境报道工作,而他的祖国英国也是受到海平面威胁的国家之一,伦敦作为世界级大城市与纽约、威尼斯、曼谷、悉尼、上海同样面临海平面上升1米的威胁,所以,他相对环境威胁比较敏感。2004年,英国政府科技署就曾发布报告称,未来50年近400万英国居民面临房屋被淹没的危险,英国政府首席科学家戴维·金领衔的60人小组研究证实,英国的城市正在受到海平面上长、河流洪水泛滥的威胁,大规模洪水暴发保守估计会在2080年到来,最坏的情况也就是2050年就会来临。
  将时间再倒退14年,那个时候中国的科学家已经将目光投向海平面上升与沿海城市安全之间的关系了。1993年,由上海市水务局牵头,相关机构的专业人员通力合作,耗费3年时间完成的《海平面上升对上海影响及对策研究》报告,也是迄今为止对于海平面上升与上海安全关系最为详尽的一次研究。在报告第一章中,科学家们就预测:“上海地区理论海平面2010年比1990年将上升4厘米,2030年将上升10厘米,2050年将上升50厘米。”考虑地面沉降等因素,报告指出,“上海地区相对海平面上升的幅度预测到2050年为4s一55厘米。”
  另一部10年以前完成的研究,也曾经试图回答“上海沉没”这个问题。这项《海平面上升对中国沿海主要脆弱区的影响及对策》研究项目中,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的人员,绘制了一幅地图。地图中长江三角洲及江苏和浙江沿岸,被打上大片的阴影,阴影面积是总面积的26%,现实中,它是跨越江苏、浙江、上海的5万多平方公里土地。
  这幅地图表示,在没有防潮设施的情况下,如果海平面上升30厘米,按照历史最高潮位推算,海水就可以淹没阴影部分的土地,也就是说,长三角富庶的多数城市,都将淹没于海水之中。
  显然,海平面上升已不是近年才出现的热点,不过很多年前它只是紧绷着科学家们的神经,流传在学术领域;而今,在大众传媒的传播下,地球意识觉醒的普通人也开始关注到这个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灾难:这不是科幻电影,也不是传说,这是真实的世界。
  艺术家三水就是一分子,由他创作的一组名为《外滩》系列的观念摄影作品2009年在中国上海举办的《无事生非——七桩个案当代艺术邀请展》中亮相。他以独特的视角,以雾、水、建筑为主要元素,给观众展现了2050年淹没在水下的上海外滩万国老建筑群,用艺术的手法提醒世人温室效应可能给人类带来的终极灾难。P24-29
展开
目录
序  人类进入不确定世纪
前言  不愿面对的真相
第一章  海陆拉锯战
第一节  海面上升无法讨价还价
一、南极消失后的中国模样
二、上海的“紧箍咒”
三、世界三角洲水蔓延
第二节  极端气候之致命武器
一、有一种伤害叫无法无天
二、三角洲倾城之“孽”
三、淡水变“盐水”的不归路
第三节  有多少沉没可能复制
第四节  一场输不起的较量
一、堤坝与城市的赛跑
二、大迁移会发生吗?
三、危机“加码”与大自然的钱袋子
结语
附  英伦水患
第二章  三角洲的地下秘密
第一节  大坝的悖论
一、水坝与三角洲爱恨交加
二、后水坝时代生存手册
第二节  隐形下沉
一、中外激辩上海沉降危险
二、地陷:上海的影子
三、三角洲“集体沉默”
四、地球“肾”衰竭之苦
五、三角洲的最后机会
结语
附  马莫特大坝的退休
第三章  巨型城市的左右为难
第一节  城市化之重
一、巨型城市的巨型气候
二、两亿人?沉重的上海
第二节  水荒之重
一、墨西哥城的巨型灾难
二、上海:墨城式隐疾
三、被迫三迁的水源地
四、绿色灾难
五、下一站,希望
结语
附  牛田洋的填海故事
第四章  三角洲保卫战
第一节  专业的贡献
一、最聪明的脑袋
二、影响60亿人的声音
第二节  团结的力量
一、新新城市的实验品
二、世界河口城市伙伴的故事
第三节  个人的贡献
一、一个人的环保诊断书
二、你是我的英雄
结语
附  荷兰智勇闯水关
后记  人应当学会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