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黄汲清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创建和发展多旋回构造理论
1956年黄汲清教授正式出版了《中国主要地质构造单位》,以后相继发表了《中国地质构造基本特征的初步总结》(1960年),《从多旋回运动观点初步探讨地壳发展规律》(1962年),《对中国大地构造若干特点的新认识》(1974年),《中国大地构造基本轮廓》(1977年),文中以中国地质构造的发展特点和发展规律,吸取板块构造理论,深入地论证了多旋回理论;他从地壳的相对稳定地带(地台)与相对活动地带(地槽)的相互依存和相互排斥而又相互转化的基本论点,结合在40亿年漫长的地质时期中,地壳经历过多次大的变化(即多旋回),使传统的大地构造理论蕴涵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涵,焕发了青春,增强了生命力。以多旋回理论的观点,论述了地壳运动发展的连续性和非连续性,即渐变与突变,量变与质变哲学问题,从而丰富了人类对地球运动规律的认识。
3.陈国达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开创“地洼学说”理论
1959年陈国达发表了《地壳动定转化递进说》(《会志》39卷3期)及《地壳第三基本构造单元》,1968年相继发表了《关于划分构造区的一些观点和思想方法》,《大地构造学的哲学问题》(1963年),文中阐述了地台活化理论,提出了地洼学说,以辩证唯物论思想和观点,论证了中国地台活化的特殊现象,并把这一地壳演化过程,定为地质历史发展阶段,称活化地台为第三大地构造单元,从而提出了地壳运动发展的“动定转化递进说”。为了解释这个学说理论,特引用在1963年张勇清发表的《“动定转化递进论”与“多旋回论”之争及辩证法》一文,文中蕴涵有丰富的辩证哲理,论述了两大学派理论的辩证思想和理论认识上差别,认为一个地区大地构造性质,在地壳的发展过程中,也是不断演变,不断向前发展的。地壳里面包含着活动与稳定两个对立因素。由于这两个对立面之间的矛盾斗争,推动了地壳不断向前发展,在地壳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凡活动因素占优势或起主导作用,成为主要矛盾方面的某些地区的某些发展阶段,即表现为活动区,反之则为稳定区,在一定条件下,它们相互之间又可彼此转化。我国大地构造学理论上发展,形成各自独立的学派,不同学派间的讨论无疑是有益的。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