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就业的改革发展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4574817
  • 作      者:
    张小建主编
  • 出 版 社 :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编辑推荐
  《中国就业的改革展》采取叙事与综合评述、总结经验规律、突出理论阐述相结合的方式,记录了我国30年来就业改革的风雨历程,并从宏观到微观阐明了我国就业促进事业的发展脉络和制度性变革。《中国就业的改革展》为改革开方0周年重点图书,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重点图书。<br>集合一批亲身参与和亲眼见证中国就业改革发展30年历程的同志,精心编写的这《中国就业的改革展》,力求真实地再现中国就业改革的一步步克难攻坚,展示中国就业发展的一幕幕辉煌灿烂。用这《中国就业的改革展》献给中国就业战线的同志,一方面共同总结经验教训,深入探求中国就业发展道路的规律,使30年改革发展中的体会,成为我们最宝贵的财富。另一方面,在国际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到来之时,为迎接新的挑战做好准备,使30年改革发展取得的成果和形成的基础成为我们战胜危机的信心所在。也以此书献给共和国60华诞。-张小建
展开
作者简介
  张小建,1949年11月生,海南文昌人。1969年2月陕西省志丹县下乡插队,1979年到1985年,先后在国务院知青办,国家劳动总局就业司,劳动人事部培训就业局、政策研究室工作。1986年到2000年,先后任劳动人事部培训就业局副处长;劳动部劳动力管理和就业司处长、副司长,劳动部就业司司长,劳动部职业技能开发司司长兼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主任;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司长兼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主任。2001年6月任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党组成员。2008年3月任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党组成员。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就业的改革展》全面回顾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就业工作所走过的艰难而辉煌的历程,总结30年来就业工作的成果和经验,展示我国就业工作取得的突出成就,并对中国就业的未来进行了展望,探讨了今后就业发展的思路、建议。《中国就业的改革展》体现了三个结合,即叙事与综合评述相结合,综合评述与总结经验规律相结合,总结经验规律与理论阐述相结合,能有效地指导实际工作,对过去和未来无疑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就业制度改革背景与举措<br>一、城镇就业长期积累的问题集中爆发<br>在“文化大革命”中,我国城镇产生了严重的失业问题。不过,由于当时大多数知青都上山下乡了,就业矛盾暴露得并不十分明显。20世纪70年代后期,广大知青纷纷返回城市等待安置就业,失业问题日益表面化、尖锐化,至70年代末发展到相当严重的程度。1979年,城镇积累的待业人员总数达到了1500万的高峰。一时间难以安排如此众多的人员就业,导致21个省、市、自治区相继发生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城镇待业青年集会、游行、请愿的事件,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曾被称为“爆炸性的问题”。当时城镇待业问题的产生由来已久,原因是多方面的。<br>(一)人口严重失控导致劳动力供给数量超过需求<br>新中国成立以后,广大劳动人民的政治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生活和医疗条件逐步改善,使中国人口在短时期内急速地增长起来。人口增长类型由旧社会的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型,迅速转变为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型。对于控制人口增长并使之与经济的发展相适应这样一个重大国策问题,未能及时摆上国家议事日程。相反,在“左”的错误思想指导下,把提倡计划生育说成是新马尔萨斯论,误认为人口的迅速增长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结果,导致人口高速增长的趋势,除3年困难时期外,一直延续了20多年。第一个人口出生高峰是1950-1958年,9年出生1.87亿人,平均每年2080万人。这一时问出生的人口,分别在1966-1974年达到劳动年龄。而这时正处在中国国民经济遭受最严重破坏的“文化大革命”时期。第二个人口出生高峰是在1962-1975年。其中1963年人口出生率高达43%。自然增长率为33%,创中国历史之最。在这长达14年的时期里,共出生3.55亿人口,平均每年出生2500多万人。<br>  ……
展开
目录
绪论<br>第一部分 实行“三结合”就业方针建立劳动服务公司<br>第一章 就业制度改革背景与举措<br>一、城镇就业长期积累的问题集中爆发<br>二、传统的统包统配制度难以应对<br>三、经济体制改革带动劳动就业制度改革<br><br>第二章 “三结合”就业方针<br>一、“三结合”就业方针的提出<br>二、“三结合”就业方针的具体内容<br>三、实施“三结合”就业方针的政策措施<br>四、“三结合”就业方针的实施效果和意义<br><br>第三章 劳动服务公司<br>一、劳动服务公司的兴起和发展<br>二、兴办集体经济扩大就业门路<br>三、开展就业服务促进就业工作<br>四、对劳动服务公司的历史评价<br><br>第二部分 改革国有企业用工制度确立市场就业主体地位<br>第一章 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企业用工制度改革<br>一、经济体制改革拉开搞活企业序幕<br>二、搞活企业必然改革企业用工制度<br>三、企业用工制度改革的初期实践<br><br>第二章 实行新的劳动合同制度<br>一、劳动合同制度试点<br>二、对新招职工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br>三、初步成效与面临的新问题<br><br>第三章 改革固定工制度<br>一、国有企业经营体制的转换<br>二、新劳动合同制与固定工制度的矛盾<br>三、推进固定工制度的改革<br>四、新老职工一律实行劳动合同制<br><br>第三部分 实施再就业工程建立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br>第一章 实施再就业工程<br>一、国有企业冗员问题突出<br>二、富余职工安置与企业解困<br>三、再就业工程的提出与实践<br>四、建立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br><br>第二章 建立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br>一、市场导向就业机制的提出<br>二、市场导向就业机制的目标任务<br>三、面临的紧迫问题和应对的措施<br>四、积极稳妥地实现并轨<br><br>第四部分 打破城乡分割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br>第一章 农村改革为农村劳动力就业拓展新领域<br>一、联产承包制带来农村劳动力的解放<br>二、农村劳动力就业领域的拓展<br><br>第二章 对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的研究与思考<br>一、对“民工潮”现象的认识<br>二、对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研究<br><br>第三章 开展农村劳动力开发就业试点<br>一、开发就业门路的探索<br>二、改革就业管理服务的尝试<br>三、重点领域政策与机制的试验<br><br>第四章 实施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流动有序化工程<br>一、有序化工程的推出<br>二、组织农民工有序流动<br><br>第五章 逐步实现城乡统筹就业与平等就业<br>一、取消限制性政策和不合理收费<br>二、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免费服务和培训<br>三、建立全面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政策框架<br>四、以平等就业为重点的统筹城乡就业试点<br><br>第五部分 培育发展劳动力市场建立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br>第一章 劳动力市场的形成与发展<br>一、改革开放与劳动力市场的建立<br>二、劳动力市场的培育和发展<br>三、全面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br><br>第二章 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建立与发展<br>一、就业服务机构的初创<br>二、就业服务体系的形成与发展<br>三、公共就业服务制度的完善<br><br>第三章 统筹不同群体就业<br>一、对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br>二、对特定群体的就业促进<br>三、公平就业的新要求<br><br>第六部分 从积极的就业政策到就业促进法<br>第一章 积极就业政策的产生和发展<br>一、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势在必行<br>二、积极就业政策的形成发展<br>三、积极就业政策的实施效果和重要意义<br><br>第二章 积极就业政策的框架和基本内容<br>一、实施有利于就业增长的经济政策<br>二、实施鼓励劳动者创业的政策<br>三、实施鼓励企业吸纳就业的政策<br>四、实施主辅分离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政策<br>五、实施对就业困难人员的援助政策<br>六、加强公共就业服务的政策<br>七、强化职业技能培训的政策<br>八、加大就业资金投入的政策<br>九、搞好失业调控和治理的政策<br>十、形成社会保障与促进就业联动的政策<br><br>第三章 建立推动政策落实的有效机制<br>一、坚持就业是民生之本的施政理念<br>二、建立多部门的就业工作协调机制<br>三、健全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度<br>四、完善推动政策落实的措施方法<br><br>第四章 推进就业工作法制化建设<br>一、《就业促进法》的立法过程<br>二、《就业促进法》的重要意义<br>三、《就业促进法》的主要内容<br>四、《就业促进法》的贯彻实施<br>五、加强促进就业的相关法规规章建设<br><br>第七部分 中国就业年成就、经验和未来展望<br>第一章 中国就业年取得的主要成就<br>一、实现就业规模的扩大和结构的优化,就业局势保持稳定<br>二、实现从统包统配到市场机制的跨越,发挥市场基础配置作用<br>三、建立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健全职业培训制度<br>四、基本形成促进就业的法律体系,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体系<br><br>第二章 年就业改革发展经验<br>一、始终坚持市场导向的改革不动摇<br>二、始终坚持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不放松<br>三、始终坚持发展经济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不偏离<br>四、始终坚持城乡统筹就业的发展道路不停步<br>五、始终坚持扩大就业与强化职业培训结合不分离<br><br>第三章 中国就业未来展望<br>一、正视中国就业新的挑战<br>二、明确充分就业的目标和蓝图<br>三、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br>大事记<br>重要文件索引<br>参考文献<br>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