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和谐社会建设与社会矛盾调节机制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10070919
  • 作      者:
    靳江好, 王郅强主编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作者简介
    靳江好,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秘书长兼学术部主任、研究员。
    王郅强,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博士、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
展开
内容介绍
    《和谐社会建设与社会矛盾调节机制研究》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社会矛盾调节机制研究》的最终成果。《和谐社会建设与社会矛盾调节机制研究》从建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社会矛盾调节的长效机制以及实现和谐社会的目标出发,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阐述了构建和谐社会与社会矛盾调节机制的逻辑关联和理论基础,分析了转型期我国社会矛盾的基本形态、发展趋势和框架模式,进而确立了社会矛盾调节机制的总体思路。在此基础上,从利益整合、社会管理、政府作为、权利救济等多方面阐述现阶段健全社会矛盾调节机制的主要措施,为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利益整合,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长治久安的机制保障。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二章  社会矛盾调节的理论基础
    我国正处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历史进程中,转型期的改革涉及利益关系调整和思想是非纠纷,不可避免地造成社会矛盾、冲突的增加或激化。正视社会矛盾和冲突,寻求解决方法,以求社会稳定、和谐发展,已成为当前理论和实践的焦点。以社会矛盾、冲突为研究对象的理论,在西方既有源自马克思的流派纷呈的社会冲突理论,也有社会团结理论、社会整合理论等与矛盾调节、冲突化解高度相关的社会建设理论,在现当代中国则有由毛泽东创立、经过中国共产党第二代、第三代领导集体发展和完善的社会矛盾学说。它们都对社会矛盾的成因、解决社会矛盾和冲突的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本章重点对西方的社会冲突理论、我国的社会矛盾学说及社会团结理论、社会整合理论等相关理论作简明扼要的阐述。
    需要指出的是,汉语语境中的“社会矛盾”和英语语境中的“social conflict(社会冲突)”概念所指称的是同一种社会现象,均指不同程度的社会秩序非和谐状态。尽管在不同社会境遇中这种社会现象的具体体现是不完全相同的,但是,作为同一种社会现象,它们是有共性的。之所以把我国社会秩序的非和谐状态称为“社会矛盾”,把相关的研究称为“社会矛盾学说”,而把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秩序非和谐状态(social conflict)称(译)为“社会冲突”,把相关的研究称(译)为“社会冲突理论”,其原因可能有三点:其一,这种社会现象在中国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实际表现不同。其二,在古代汉语中,“冲突”指急奔猛闯、冲撞;“矛盾”指事物之间互不相容的状态,更多地是从哲学和逻辑学角度表达现象。一旦运用到社会学中,遂形成了冲突指狭义(激烈的程度),而矛盾指广义的社会秩序非和谐状态的观点。其三,我们的思维局限在一种先在的政治定性中,认为社会冲突这种激烈程度的社会失衡状态只会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中,于是就把这两个概念人为地分隔在两个阵营里。
    ……
展开
目录
序:迎接社会矛盾新挑战实现社会和谐有序
绪论
第一章 全面建设小康、和谐社会与社会矛盾调节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更加和谐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新世纪、新阶段的奋斗目标
(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性、基本内涵和特征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辩证关系

二、实现全面小康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调节社会矛盾
(一)调节社会矛盾有利于促进社会的长治久安
(二)调节社会矛盾有利于实现社会的公平公正
(三)调节社会矛盾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第二章 社会矛盾调节的理论基础
一、社会冲突理论
(一)马克思的社会冲突理论
(二)西方的社会冲突理论

二、人民内部矛盾学说
(一)毛泽东人民内部矛盾学说的主要内容及其理论贡献
(二)邓小平对两类社会矛盾学说的继承和发展
(三)江泽民对人民内部矛盾学说的丰富与完善2和谐社会建设与社会矛盾调节机制研究
(四)胡锦涛对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完善与创新

三、其他相关理论
(一)社会团结理论
(二)社会整合理论
(三)风险社会理论

第三章 社会转型中我国社会矛盾的基本形态
一、社会转型:战略机遇期与矛盾高发期
(一)社会转型的内涵与特征
(二)社会转型对我国的严峻挑战

二、转型期我国社会矛盾的表现形态
(一)社会矛盾形态的系统构成
(二)转型期我国社会矛盾凸显的现实考察
(三)转型期我国社会矛盾形态的最新特点

三、转型期我国社会矛盾生成的主要诱因
(一)利益格局变动与分配机制的失灵
(二)物质需求期望值过快增长与现实供给能力的有限
(三)社会分配不公与政府治理腐败的缺位
(四)体制的转轨与配套机制的缺失
(五)化解渠道堵塞与渐进式改革的弊端
(六)思想的多元化与社会理性的缺失

四、转型期我国社会矛盾的性质判断
(一)社会矛盾性质判断依据及总体思路
(二)转型期我国社会矛盾形态主要是利益矛盾

第四章 建立健全社会矛盾调节机制是我国社会矛盾治理的新思路
一、社会矛盾调节机制的内涵与功能
二、社会矛盾调节机制的构成特征
(一)社会公平的价值理念
(二)民主法制的制度基础
(三)以人为本的政策弓l导
(四)利益共享的机制保障
(五)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
(六)系统优化的社会结构

三、社会矛盾调节机制的治理路向
(一)目标:从利益失衡到利益均衡
(二)格局:从政府统治到社会治理
(三)理念:从人治之治到法治之治
(四)形态:从非制度化到制度化
(五)手段:从单一的行政控制到多元的治理方式
四、构建社会矛盾调节机制的主要途径

第五章 创新社会利益整合机制
一、社会利益整合的价值取向
(一)从“社会断裂”看社会利益处理的失衡状态
(二)建立和谐社会需要树立公平处理社会利益的核心价值观
(三)当前实现社会公平的主要要求
(四)民主化的制度性利益整合机制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保障

二、创新社会利益的表达机制
(一)利益群体
(二)信访制度
(三)民意调查
(四)大众传媒
(五)网络民意
(六)听证制度

三、创新社会利益整合机制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
(三)公共行政与政策机制
(四)社会协商对话机制

第六章 创新社会管理机制
一、社会管理机制及其在社会矛盾调节中的作用
(一)社会管理与社会管理机制
(二)社会管理机制在社会矛盾调节中的地位与作用

二、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社会管理机制的历史演进及对我国处理社会矛盾的启示
(一)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社会管理理论与实践机制的历史演进
(二)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社会管理理论与实践机制历史演进的启示

三、我国社会管理格局的历史演变与当前面临的新挑战
(一)我国社会管理格局的历史演变
(二)我国社会矛盾的新特点及对社会管理机制的新挑战

四、我国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的战略目标与方向
(一)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应具有的品质:战略目标
(二)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战略方向

五、积极发挥城乡基层自治组织在社会管理中协调利益、化解矛盾的作用
(一)我国社会基层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和独特作用
(二)我国基层组织在社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三)完善我国城乡基层自治组织,进一步优化设计社会矛盾调节机制
(四)推进社区管理体制改革,通过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来减少社会矛盾
六、充分发挥社会中介组织在社会管理中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
……
第七章 社会矛盾调节的政府公共机制
第八章 权利救济与纠纷解决机制
第九章 创新社会矛盾调节工作机制
第十章 社会矛盾调节的国际经验
第十一章 案例与阐释:社会矛盾调节机制的实证分析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