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突围:国门初开的岁月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7326642
  • 作      者:
    李岚清著
  • 出 版 社 :
    中央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编辑推荐
  不仅有历史研究价值和理论研究价值,而且有很强的可读性。记住一则故事,一帧图片,一方印章,就记住了一段历史。
  破冰启航,确立对外开放基本国策
  杀出一条很血路,创办经济特区
  实施大政策,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
  开辟新途,闯出利用外资一片天
  借鸡下蛋,利用外国政府优惠贷款
  艰辛起步,歼始外贸体制改革
  开创伟业,在对外歼放中学习提高
展开
作者简介
  李岚清,男,汉族,1932年5月生,江苏镇江人,1952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工作,复旦大学企业管理系毕业,大学文化。
  1952年至1956年任长春汽车制造厂计划科计划员、副科长。1956年至1957年赴苏联莫斯科利哈乔夫汽车厂、高尔基汽车厂实习。1957年至1959年任长春汽车制造厂计划处科长并被东北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聘为兼职研究员。1959年至1961年任一机部秘书。1961年至1969年任国家经委秘书、企业管理局科长。1969年至1972年下放国家经委“五七”干校劳动。1972年至1978年任第二汽车制造厂计划处副处长、发动机厂党委书记。1978年至1981年任第三汽车制造厂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长、重型汽车厂筹备处负责人。1981年至1982年任国家外国投资管理委员会政府贷款办公室负责人。1982年至1983年任对外经济贸易部外资管理局局长。1983年至1986年任天津市副市长兼市委对外经济贸易党工委书记。1986年至1990年任对外经济贸易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1990年至1992年任对外经济贸易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务院经济贸易办公室副主任。1992年至1993年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对外经济贸易部部长、党组书记。1993年起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1997年起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
  中共第十三届中央候补委员,十四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十五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
展开
内容介绍
  是李岚清同志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而作。作者以自己的所知、所为、所见为素材,回顾了对外开放初期的有关重大事件,再现了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国人民进行对外开放的伟大探索和实践。《突围:国门初开的岁月》以故事叙事,图文并茂,采用了大量文献、档案、领导人手迹和照片,很多史料属首次披露。特别是对一些重要事件,作者都画龙点睛地加以评述,有的则用印章加以映衬,把历史还原得生动活泼。
展开
精彩书摘
  说到对外开放,中外历史早已向人们展示了一条规律: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凡是对外开放的时期,往往就是繁荣强盛的时期,而闭关自守,往往是走向衰弱。或许有人要问:这种说法,又怎样解释新中国成立后的20多年比较封闭的格局?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反封锁
  邓小平同志对此给出了最有说服力的论述。他说:“毛泽东同志在世的时候,我们也想扩大中外经济技术交流,包括同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经济贸易关系,甚至引进外资、合资经营等等。但是那时候没有条件,人家封锁我们。后来四人帮搞得什么都是崇洋媚外、卖国主义,把我们同世界隔绝了。毛泽东同志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给我们开辟了道路。”
  新中国的成立,取消了帝国主义国家在旧中国拥有的海关管理权、在华驻军权、内河航行权等一切特权,加之二战后国际上冷战格局的形成,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新中国实行敌视和遏制,不仅拒绝承认新中国,而且采取孤立、军事包围和经济禁运政策,阻塞了中国向西方国家学习和开放的途径。
  为突破封锁,争取国际支持来加快恢复和建设,新中国将“内外交流”作为经济建设根本方针的重要内容。对此,毛泽东同志早就有明确的基本构想。他在1945年召开的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就说过:
  “为着发展工业,需要大批资本,从什么地方来呢?不外两方面,主要地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积累资本,同时借助外援,在服从中国法令,有益中国经济的条件下,外国投资是我们所欢迎的。”1949年3月,他在筹划建国大政方针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中指出:“关于同外国人做生意,那是没有问题的,有生意就得做,并且现在已经开始做,几个资本主义国家的商人正在互相竞争。我们必须尽可能地首先同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民主国家做生意,同时也要同资本主义国家做生意。”当年6月,毛泽东同志在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上宣布:“中国人民愿意同世界各国人民实行友好合作,恢复和发展国际问的通商事业,以利发展生产和繁荣经济。”毛泽东同志在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就向全世界宣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1956年,毛泽东同志在他著名的《论十大关系》一文中,谈了“中国与外国的关系”,明确提出了“向外国学习”的思想。他指出:“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东西都要学。”“外国资产阶级的一切腐败制度和思想作风,我们要坚决抵制和批判。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去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方法中合乎科学的方面。工业发达国家的企业,用人少,效率高,会做生意,这些都应当有原则地好好学过来,以利于改进我们的工作。”
  长期担任新中国总理的周恩来同志,从实践中更为迫切地感到国内建设与世界经济相联系的重要性。他曾指出:“任何一个国家在建设中,任何一个国家在这个世界上,不可能完全闭关自给,总是要互相需求,首先就是贸易的来往,技术的合作。”现在世界上采取闭关自守的排外政策是不可能的,行不通的。
展开
目录
作者与编辑的对话(代序)
引语
破冰启航,确立对外开放基本国策
弓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反封锁
极左思潮下的自我封闭
关门搞建设,经济走进死胡同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邓小平再复出
解放思想,真理标准大讨论
审时度势,拨乱反正
投石问路,了解外部世界
伟大的历史转折
杀出一条血路,创办经济特区
蛇口响起第一炮
广东福建先行先试
设立前沿“参谋部”
从出口特区到经济特区
特区“特”在哪里
“摸着石头过河”,特区风雨前行
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构建沿海开放格局
实施大政策,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
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进步
排除干扰,洋为中用
引进技术是一个大政策
广开门路,拓宽引进渠道
不能满足于追赶,要立足于创新超越
开辟新途,闯出利用外资一片天
合资经营可以办
第一部外资法顺势而生
春鸭试水,首批中外合资企业创立
跨越艰难,走向成功
借鸡下蛋,利用外国政府优惠贷款
结束“既无内债,又无外债”时代
借用日元贷款,尝试举债发展
恢复我国在世界银行的席位
从一国到多国,拓展贷款合作关系
艰辛起步,开始外贸体制改革
打破外贸垄断体制
改革改出活力
从拒绝“富人俱乐部”到申请“复关”
开创伟业,在对外开放中学习提高
在游泳中学习游泳
加快培养对外开放人才
恢复大规模派遣留学生
借用外脑,引进智力
学习现代管理是一场革命
历史的答卷,开放中确立市场经济
编者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