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革命时期的农会是一种完全新型的、以贫苦农民为主干、旨在破坏传统乡村秩序、行使国家政权的农民团体;国民党领导的农会是在对共产党领导的农会予以摧残的基础上重新组建的以有产阶级为主体、旨在整治社会秩序、作为保甲组织附庸和基层政权补充形式的社会组织;革命根据地的农会是以贫苦农民群众为骨干、旨在消灭封建制度、作为革命政权合法执行机关的群众组织,等等。这些建立在翔实资料基础上而进行的梳理与阐论,颇具功力。
再次,论证体例新颖,宏观研究与微观分析结合得当。本书基本上采取了编年体与纪事本末体相结合的著述方法。全书大体上按编年布局,对各个时期不同类型的农会组织进行了全景式的系统描述。同时对一些具体农会组织以及事件则给予了纪事本末体式的论述,即在一个适当的历史位置把一个历时较长、影响较大的农会组织的始末加以完整地描述和分析。如对近代中国出现的第一个农会即直隶农务总会、中共领导创建的第一个新型农民自治性组织即萧山衙前农民协会,以及广东、湖南、湖北等典型省份的农会及其活动等,均打破时间局限,作了全面的描述。同时,本书既有大量具体问题的微观剖析,亦有全局性的宏观审视,富有整体感。如农会的成因问题,作者既对当时乡村社会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等大的社会背景作了相应的概述,使具体的历史事实呈现于广阔的时代背景之上,更充分地分析具体历史事件蕴涵的意义。
本书作者既重视实证研究,又颇具理论勇气,对一些过去受革命史观影响而形成的既定论断作了实事求是的厘正。本书用了相当大的篇幅重构了国民革命时期农会的史迹,是为不得不迎难而上之重要研究环节。这一时期的农民运动及其组织,史学界研究成果较多(但并不充分),且因有毛泽东《湖南农运动考察报告》的影响而几乎尽人皆知,观点亦为学界耳熟能详,早成定谳。对此段时期的农会如若不写,势必影响全书结构的整体性,若写,则须有所突破方具学术价值,而突破则与传统观点发生冲突,甚至与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相左。
展开
——中国现代史学会会长、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博士生导师 邦德宏
本书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近代中国农会组织的专著,填补了该领域的众多研究空缺,对于我国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参考价值,史料翔实,论据充分。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董志凯
本书从政治学、社会学的角度,梳理了农会组织在近代中国的流变历程、规律及特征。作者所具有的学术敏锐性、问题意识与时代责任感,于行文中有明确的体现。这是目前所见有关这一课题研究的首部专门之作,选题新颖、资料扎实、思路清晰、结论公允,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创新价值,是一部高水平的学位论文。
——南开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江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