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转折时期的精神转折:「新时期」以来中国社会思潮及其走向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2550630
  • 作      者:
    高瑞泉,杨扬等著
  • 出 版 社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作者简介
    高瑞泉,1948年6月生。江苏无锡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教育部高校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哲学社会科学版)常务副主编,全国人文社科学报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国高师学报联络中心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学位委员会委员,武汉大学兼职教授,四川大学客座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兼中国现代思想史研究室主任,上海市委党校上海市行政学院客座研究员。 曾与挪威卑尔根大学、美国斯坦福大学哈佛研究中心、日本大阪大学等校进行课题合作研究。 
<br>    担任中国哲学史、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发展、中国近代哲学史、中国古代哲学专题研究、中国近代哲学专题研究、中西哲学比较研究等课程的讲授。 
<br>    出版《天命的没落——中国近代唯意志论思潮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出版 );《中国近代社会思潮》(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出版 )、《中国现代精神传统》(东方出版中心1999年出版)等专著,发表论文百余篇。主持或正在主持的科研项目有:教育部重大项目“新时期中国社会思潮及其走向”; 上海市教委项目“中国近代哲学中的非理性主义思潮研究”; 上海市社科项目“中国社会科学一百年”哲学卷;“中国现代哲学研究”(紫江集团项目);华东师范大学211项目“中国的现代性与人文学术”等。 
<br>    1998年,论文《论近代社会思潮研究的若干方法问题》(学术月刊,1996年1月)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二等奖; 2002年、2000年,专著《中国现代精神传统》(东方出版中心1999年4月)分别获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二等奖。
展开
内容介绍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如同政治生活、经济形态的巨变一样,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也发生了很大的转折和变动。本书以专题的方式集中讨论了1980年代至1990年代的二十余年间中国社会思潮主流的转折。其中着重分析了哲学思潮、政治思潮、伦理思潮、文学思潮在转折时期的面貌及其走向,并梳理了在这些思潮背后所折射出的中国学术以及知识分子对于全球化背景下 “现代性”的不同思考理路。同时也包括对宗教观念变化、“三农”问题的思考等内容。可以说,本书是国内第一部对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思潮的演变、分化进行全面梳理的学术著作。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导论<br>    一、历史的巨大转折<br>    在中国漫长的发展史上,有若干极为重要的转折时期,它们在先前蕴藏的互相冲突的力量之间作出了抉择,社会生活突然开出了全新的面貌,并进而决定了而后相当一段历史的发展趋势。刚刚过去的20世纪的最后四分之一时光,就是这样一个伟大的历史转折时期。……<br>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导论<br>    一、历史的巨大转折<br>    二、从现代化的焦虑到“现代化的陷阱”<br>    三、中国社会的结构性变化<br>    四、知识分子的生存状况<br>    五、国际环境和民族复兴<br>    六、从激进主义到保守主义的转折<br>    第二章 主体性及其分化:当代中国哲学的基本面相<br>    一、“实践”权威的恢复<br>    二、李泽厚与建立主体性<br>    三、主体性与教科书体系的突破<br>    四、道德主体性与历史主体性<br>    五、主体性的分化<br>    六、从追求科学到科学主义批判<br>    七、“启蒙”反思与政治哲学<br>    八、“后现代”理论的解构<br>    第三章 颠覆、重构与治疗:当代中国政治思潮<br>    一、当代政治思潮的根源与三种面向<br>    二、兴起、演进与主题<br>    三、以价值重估为中心<br>    四、改造权威体系的诉求<br>    五、重构国家一社会关系<br>    六、超越“左”与“右”<br>    七、对全球化浪潮的回应<br>    八、余论<br>    第四章 从价值迷失到多元重建:新时期以来的伦理思潮<br>    一、围绕人生价值问题的三次讨论<br>    二、关于道德主体性的争论<br>    三、功利主义研究的勃兴与沿革<br>    四、弘扬传统文化<br>    五、从“滑坡vs爬坡”到“制度伦理”的诉求<br>    六、经济伦理等应用伦理学的兴起<br>    七、集体主义道德原则的演变与价值多元化<br>    第五章 “人的文学”与文学实验:20世纪末的文学思潮<br>    一、文学史断代和文学思潮划分的依据<br>    二、人道主义文学主潮<br>    三、文学主流与当代意识形态<br>    四、文学思潮的多样性<br>    五、“新时期”之后<br>    六、“90年代文学”的基础<br>    七、世俗化的趋向<br>    八、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学<br>    第六章  以问题研究为中心的转向<br>    一、现代性批评的兴起与走向<br>    二、知识分子视野中的农村问题<br>    三、当代知识分子宗教观念的变化<br>    四、知识生产的分化与学术观念的演变<br>    跋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