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吉登斯生活政治范式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10074085
  • 作      者:
    许丽萍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作者简介
    许丽萍,浙江大学哲学博士。现任教于浙江大学教育学院。负责承担过研究项目三个。曾在《中国社会科学》、《自然辩证法研究》、《世界经济与政治》、《新华文摘》等刊物发表或转载论文及评论数篇。
    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 Giddens),1938年1月出生于伦敦北部的埃德蒙顿。1956年进人赫尔大学(Hull University)学习心理学和社会学;1 959年进入伦敦经济学院(LSE)攻读硕士学位。1964年硕士毕业后,任莱斯特大学社会学系讲师,1 966-1969年间,先后访问和任教于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1969年受聘于剑桥大学国王学院;1976年获剑桥大学博士学位;1986年受聘为剑桥大学社会学教授;1987年被任命为剑桥大学社会学会会长;1 997-2003年出任伦敦经济学院院长,2004年被授予“终身贵族”称号。现为英国上议院议员。他是布莱尔政府的重要智囊之一。
    吉登斯的学术成就主要体现在社会学、政治学、哲学等领域,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以马克思、涂尔干、韦伯等为代表的经典社会学家思想的反思;对以结构主义、功能主义和解释社会学等为代表的现代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反思;对社会学研究方法的重建,提出了著名的“结构化理论”(Structuration theory);现代性理论范式的提出和现代性发展的反思;第三条道路等。目前主要研究全球化背景下英国和欧洲的政治发展。
    吉登斯先后出版学术著作近40部,其中许多具有世界性影响。代表作有:《社会学》(1982),《社会的构成》(1984.),((民族国家与暴力》(1985),《现代性的后果))(1990),(《超越左与右》(1994),《第三条道路》(1998)等。此外,他还是著名的政体出版社(Polity。Press)的创立者之一。
展开
内容介绍
    《吉登斯:生活政治范式研究》选取当代政治哲学中一个重大前沿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从生活政治的视角对吉登斯的整个理论进行了有创见的建构性解读。这一研究对于拓展和深化国内的吉登斯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书中系统地论述了生活政治的社会历史背景、内涵、观点、范式等重要内容,在与解放政治、后现代政治范式的比较中把握其特殊内涵,从而清晰地展现了吉登斯既超越解放政治、又超越后现代政治的生活政治的框架体系,揭示了吉登斯“乌托邦现实主义”的理论实质,具有浓厚的历史感和强烈的现实感。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二章  生活政治的缘起与内蕴
    第一节  现实成因:高度反思性社会
    人是反思性的生物体,他必须通过反思去不断地认识自己,成就自己。任何人都会有意无意地去思考自己的所作所为,会对他所生存的世界做出一种反应,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他自己的评判标准,并借此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反思。
    反思,在吉登斯看来,就是使人们的思想与行动之间不断地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一种互动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解构与重建。也就是说,反思过程其实就是不断地重新评价已有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伦理规范以及社会机制的过程,也是一个认识社会和认识自我的过程。有许多思想家关注过人的这种反思性特征,如卢曼。在卢曼看来,反思性是行动者在一切行动过程中所具有的。由于人的行动过程是在相应的历史维度中的活动,任何一个过程都需诉诸在此之前和在此之后的要素而建构起来。而反思性就是行动者面临着诸种复杂性所做出的合理选择,即通过反思活动,以便在复杂的环境和要素下,对于各种相关性和可能性要素进行分析和比较,选取最合适的行动方案。卢曼的这一看法与吉登斯基本一致。
    吉登斯指出,人之所以不同于动物,是因为他是建立在反思性基础上的实践活动的生命体。因此,他把反思性看做为人类生活的普遍性特征,而不是现代社会所特有的现象。
展开
目录
导言后传统社会的问题域
第一节 后现代还是后传统
第二节 后传统社会的问题域
一、人造风险
二、道德缺失:人类精神的颓废
三、信任缺失:本体性不安全感
四、多元困惑:生存性焦虑

第一章 解放政治及其困境
第一节 思想理路:对经典社会学家的批判
第二节 解放政治的解读
一、奠基于理性之上的解放政治
二、概念与性质的厘定
第三节 内在问题与出路

第二章 生活政治的缘起与内蕴
第一节 现实成因:高度反思性社会
第二节 直接导火线:学生运动与女性运动
第三节 生活政治的内蕴
一、生活政治的政治蕴涵
二、生活政治的实质

第三章 生活政治的方方面面:身体、自我及其他
第一节 生活政治的身体之维
一、隐喻的身体
二、隐喻的性
第二节 生活政治的自我之维
第三节 生活政治的生态之维

第四章 生活政治:道德与生存问题
第一节 后传统社会的道德之维:反思与重建
一、道德危机的根源:经验的存封
二、生活重新道德化:走在传统与现代之间
第二节 生存性焦虑及其克服
一、生存问题及其诸方面
二、生存性焦虑与本体性安全

第五章 超越解放政治与后现代政治
第一节 从解放政治到后现代政治
一、利奥塔:对元叙事的不信任
二、德勒兹:游牧政治
第二节 生活政治与后现代政治:相对的微观主义与绝对的微观主义
第三节 生活政治与解放政治:相对的宏观主义与绝对的宏观主义
第四节 小结:政治的新希望
结语乌托邦现实主义
引用与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