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精神读本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12033323
  • 作      者:
    赵存生主编
  • 出 版 社 :
    安徽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编辑推荐
    展现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奥秘、凝聚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力量。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国家要发展,一个民族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仅要有强大的物质基础,更要有强大的精神力量。
    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一个民族要有精神,一个国家也要有精神。否则,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和国家之林。中国精神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它有着什么样的内涵,它是怎么样被古往今来的中国人所践行、传承和发展的?本书试图融思想性、知识性、欣赏性为一体,从浩瀚的中华文明之海中撷取一朵朵浪花,尽可能对此作出一些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诠释,为读者朋友们提供一个领悟和探寻中华民族精神世界的参考读物。
展开
作者简介
    赵存生,汉族,196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65年提前留校任教。现任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社科联副主席、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05年重大项目《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问题研究》首席专家。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学、文化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近年来出版的专著和主编的著作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新进展》、《社会发展与民族精神》、《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理论创新与二十—世纪中国》、《与时俱进的理论探索》等十余部。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求是》和《北京大学学报》等报刊发表论文一百余篇。曾获得国家教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第四届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展开
内容介绍
    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由这种精神生发而成的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华民族所具有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统称为中国精神。
    中国精神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经久不衰,是支撑、凝聚和激励中华民族团结奋斗、励精图治、勇往直前的伟大精神力量!
    《中国精神读本》系统深入、生动活泼地诠释了中国精神的丰富内涵,融思想性、知识性、可读性于一体,通俗易懂、雅俗共赏,是学习、宣传和弘扬伟大中国精神的优秀读物,适合党政干部、部队指战员、青少年学生、企业员工等阅读。
展开
精彩书摘
    一华夏儿女爱国一家
    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形成的一种对自己祖国的最深厚的感情。这种情感深深植根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之中。中国各民族历史同源、文化同根,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同呼吸、共命运,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这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坚实基础。从远古时候起,中华民族在对自身起源的朦胧认识中就开始传颂开辟共同天地、创造共同文明的历史了。
    盘古开天地
    根据传说,中国历史起源于盘古开天辟地。这一神话故事较早见于《三五历记》。在上古的时候,没有天地之分,为混沌之世。宇宙不过是混混沌沌的一团气,里面没有光,也没有声音,其中孕育着盘古。几万年后,盘古用一把巨斧把这一团混沌劈开。轻的清的气往上浮,就成了天;重的浊的气往下沉,就成了地。以后,天每天高出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本人也跟着每天长高。这样过了18000年,天就很高很高,地就很厚很厚,盘古当然也成了顶天立地的巨人。
    在《五运历年记》中,有一段关于盘古“垂死化身”的描述,说的是盘古在临死之时将自己的身体化为世间万物。“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里,肌肉为田土,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氓。”盘古虽然死了,但他的躯体所变成的日月星辰、山川湖泊却永远地留了下来,他的生命就这样不断地延续着,给予他的子孙——中华民族的儿女们世世代代所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盘古开天的神话,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祖先在远古时代改造大自然、劳动创造世界的基本内容,是中华民族同源共祖、开拓自然和生命的生生不息精神在神话传说里的具体表达。
    女娲造人补残天
    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流传甚广的是“女娲抟土造人”之说,这个传说是与人们朴素的生命观和家园意识相联系的。相传女娲与伏羲为兄妹,人首而蛇身,是创造人类的一位伟大女神。《太平御览?风俗通》上说:“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做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短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引组人也。”大意是:开天辟地时,还没有人类,女娲用手抟了黄土创造了人类。但她以一己之力实在忙不过来,于是便引来一条绳子放人泥浆内,然后举起绳子一挥洒,溅落的泥点也都变成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后来人们就说,富贵的人,就是女娲抟黄土造的:贫贱的人,就是女娲甩绳子溅落的泥点变成的。
    也有传说认为是女娲和伏羲兄妹通婚而繁衍人类。李冗《独异志》中记载:“昔宇宙初开之时,有女娲兄妹二人,在昆仑山,而天下未有人民。议以为夫妻,又自羞耻。兄即与其妹上昆仑山,咒日:‘天若遣我二人为夫妻,而烟悉合;若不,使烟散。’于烟即合。其妹即来就兄,乃结草为扇,以障其面。今时娶妇执扇,象其事也。”在汉代的画像和画像砖以及墓中壁画上,多有伏羲女娲人身蛇躯相互交尾的图像,说明这个故事在古代是流传很广的。这种传说不仅在黄河流域广泛流传,而且在南方的许多少数民族中也十分流行。如在苗族、瑶族、壮族、黎族、高山族等民族中均流传着伏羲、女娲兄妹通婚的故事,并设有伏羲和女娲的祭坛,把他们视为自己民族的祖先。
    传说女娲不仅抟土造人,使世界有了人类的出现,还炼石补天,战胜洪水,使百川流归于大海,为人类创造了良好的生存环境。《淮南子?览冥篇》中有一则记载,说的是在上古之时,支撑天的四根巨柱断裂,霎时天塌下了半边,把地也砸裂了,山林烧起了大火,洪水从地底下喷涌出来,毒蛇猛兽也出来吞食人民,人类陷入灾难之中。女娲目睹人类遭此大祸,感到无比痛心,决心采石补天,以终止这场灾难。她选用各种各样的五色石子,架起火将它们熔化成浆,用这些石浆将天窟窿填好,又斩下一只大龟的四脚,当作四根柱子顶住苍天。女娲还擒杀了残害人民的黑龙,将凶残的猛兽赶回森林。她收集了大量芦草,把它们烧成灰,撒向四处铺开的洪流,让洪水不再漫溢。从此,洪水归道,烈火熄灭。天地定位,人民又重新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女娲的传说在中国各民族中流传得十分广泛,表达了各民族对生命起源的追问。这种归宗式的追问,无疑引导人们思考共同的民族生命的源头,而这种源头,无论是从谱系、族源,还是从文化、历史,抑或是从生命脉息上看,都表达了一种共同性和公共性,而这正是华夏同源、共为一家,应当携手互助、共爱家园的原始注脚。
    民族同种,历史同源
    中国各民族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通过交往、融合、征战以及团结御侮,共同缔造了包括56个民族在内的中华民族。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说的,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在近代以来中国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但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在几千年的历史过程形成的。它的主流是由许许多多分散孤立存在的民族单位,经过接触、混杂、联结和融合,同时也有分裂和消亡,形成一个你来我去,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所以“炎黄子孙”、“龙的传人”、“四海一家”已成为包括海外华侨华人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的共识和民族群体的代名词。在今天这个星球上,无论走到任何地方,在中华儿女的内心深处,都有着一种有朝一日回到故土、落叶归根的期盼和情结。这种同宗共祖、海内一家的民族心理和情结,通过言传身教、追缅祭奠先祖而代代相承且久而弥坚。
    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各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共同发展中编织了共同的或类似的神话传说。比如,在汉、苗、侗、白等民族的神话中,都把盘古看作是开天辟地的始祖。虽然各民族对盘古开天辟地的具体情节叙述各有差异,但是这些神话的基本内容都是一致的。在布依、彝、纳西、拉祜、瑶等民族中,也有类似的传说。在壮、苗、彝、布依、黎、水、纳两、拉祜、侗、瑶等民族中都流传着洪水泛滥,其后大地上只留下了伏羲女娲两人(两人的名字在各族中有所不同),不得已而兄妹成婚繁衍人类的神话故事。另外,在我国许多民族中都有崇拜龙的习俗,满、蒙、藏、壮、彝、苗、布依、水等族中也有关于龙的传说。
    中国各民族认同共同的祖先,大都以炎黄子孙自居。夏、商、周三朝都自认是黄帝的后代。据《五帝本纪》,帝颛项为黄帝之孙,帝喾为黄帝之曾孙,帝尧为黄帝之玄孙,帝舜为黄帝之第八世孙。据《史记·夏本纪》,夏朝的第一代君主为禹,是“黄帝之玄孙”。据《史记·殷本纪》,殷(商)的第一代君主为殷契,是帝喾次妃的后裔。据《史记·周本纪》,周朝的第一代君主为后稷(弃),是帝喾元妃的后裔。到了战国时期,七国的君主也都以黄帝的后裔相标榜。《史记·楚世家》称:“楚之祖先,小自于帝颛项。”韩、燕、魏三国的君主与周为同姓,为帝喾的后裔。秦国与赵同的君主为同姓,《史记·秦本纪》称:“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史记-赵世家》称:“赵之先,与秦共祖。”齐国也是颛项之后。’
    这种现象不仅表现在汉民族中,一些少数民族亦认同中华先祖。春秋战国时期,地处长江流域的蜀、巴、吴、越等被中原称为蛮越,而此时纷纷认同华夏,甚至自称是黄帝、炎帝苗裔之正宗。魏晋南北朝时,赫连勃勃建立夏国,自称“朕大禹之后……今将应运而兴,复大禹之业”。他建立的政权称为夏,意在继承夏禹的王统。匈奴人刘渊曾建立汉政权,他之所以姓刘是由于“初,汉高祖以宗女为公主,以妻冒顿,约为兄弟,故其子孙遂冒姓刘氏”(《晋书·刘元海载记》)。刘渊建立的政权叫汉,也是意在继承汉朝的王统。氐人苻洪曾建立前秦政权,《晋书·苻洪载记》说:“其先盖有扈氏之苗裔,世为西戎酋长。”鲜卑人慕容皇光曾建立前燕政权,《晋书·慕容魔载记》说:“其先有熊氏(黄帝)之苗裔,世居北夷,邑于紫蒙之野,号日东胡。”另据学者考证,除汉族之外,有苗、羌、藏等33个少数民族与炎黄二帝有“共祖”关系。汉族与诸多少数民族共同把盘古、伏羲、女娲、黄帝、炎帝等认作自己的祖先,这是中华民族同根同源的生动表现,也是中华民族永远保持团结和强大凝聚力的根源。
展开
目录
引  言
第一章  炎黄子孙  家国天下——源远流长的爱国主义精神
一 华夏儿女  爱国一家
盘古开天地
女娲造人补残天
民族同种,历史同源
灿烂文化,民族之根
我们都是龙的传人

二 璀璨文明  心中永驻
江山如此多娇
滔滔黄河
浩浩长江
五千年文明辉煌灿烂

三 齐家治国  平安天下
家的依恋与根的情结
丧失了气节,活下来有何颜面回到祖国
齐家治国平天下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位卑未敢忘忧国

四 忧乐生死  以身许国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财由我辛苦得来,亦当由我慷慨捐出
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
扶犁惊戈壁,把剑镇国门
多难殷忧新国运,动心忍性希前哲

五 强国利民  奋斗不息
虽九死其犹未悔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德”、“赛”先生来中国
我以我血荐轩辕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

六 胸怀磊落  造福世界
我们的爱国主义并不狭隘
抗美援朝谱写国际情怀
施仁于人,永不称霸

第二章  团结统一  千年永续——牢不可破的团结统一精神
一 国家统一  金瓯至上
春秋大义重名分
秦汉一统,乾坤初定
还我河山
少年天子,定疆固土
民主改革,西藏换新天
港澳回归遂夙愿
大陆台湾是一家
“大一统”思想的精髓

二 民族融合  多元一体
炎黄蚩尤皆始祖
华夏民族的形成
境分二界,地合一家
汉藏联姻的公主使者
坚忍不拔的东归英雄
多元一体,诸族一家

三 精诚团结  和衷共济
传统节日的团圆情结
红军司令和民族首领歃血为盟
团结起来共同抗日
国旗、国徽与国歌
洪水之中的军民浓情
抗击非典的非凡时日
冰雪无情人有情
抗震救灾彰显人间大爱

四 同心同德  众志成城
高峡出平湖与库区大移民
全民参与,圆梦奥运
万人协作,嫦娥飞天
一条联结各民族的“天路”
团结互助中的荣与辱
共建共享,和谐之基

第三章  爱好和平  讲信修睦——始终不渝的爱好和平精神
一 天地人伦  贵和尚德
人出泥土,天造地设
网开三面为哪般
里革断罟,重天和地
礼之用,和为贵
宽容获人心
谦恭刘邦得天下

二 重友善邻  讲信修睦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让他三尺又何妨
杀树留邻
退避三舍,以信铸和
家和万事兴
孟宗笋,孝子情

三 好客乐施  方便予人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慷慨善施的严世期们
送人玫瑰手,历久有余香
一个特殊的家庭养老基地

四 邦国相交  平等互利
和平乃王道
墨子智斗公输般
打通丝绸之路
为传佛法,何惜生命
郑和航海下西洋
小球转动大球

五 伸张正义  促进和谐
我们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
中国蓝盔在行动
伸出温暖的手,握住世界的心
和平发展新道路

第四章  勤劳勇敢  艰苦奋斗——世代相传的勤劳勇敢精神
一 勤劳勇敢  劳而不辍
三过家门而不入
何愁大山移不平
万里长城,世界奇迹
西方人眼中的帝国运河
黄河之水手中来
财富是勤劳换来的

二 力行勤俭  开源节流
勤俭永远不分家
明君良臣善纳言,力行勤俭传美名
怎能随波逐流学奢华
搬石砖,励宏志
朱元璋的四菜一汤
每天只花一份钱
补一补,还能穿

三 艰苦卓绝  天工开物
都江一堰开天府
凝聚藏族人民勤劳和智慧的布达拉宫
神奇的地下运河:坎儿井
为使百万人民喝上水

四 英勇无畏  知难而上
刑天舞干戚,夸父追烈日
长征精神,永放光芒
与往年不一般
宁可少活二十年,也要拿下大油田

五 大义凛然  不怕牺牲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死了也要看着兰考人民把沙丘治好
越是边远贫穷的地方,越需要我们去拼搏、奋斗、付出

第五章  国强不息浩气长存——愈挫愈坚的自强不息精神
一 追求光明  锲而不舍
飞向光明的太阳神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无私者无畏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二 自立自强  刚健笃实
百万富翁的临终遗书
“自”与“立”中见精神
强:一种生命的呐喊
小小精卫,何以填海
刚健自强的文化命脉

三 不惧艰险  愈挫愈坚
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
烈火中永生
狼牙壮士铸英魂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从废墟中崛起的英雄城市

四 乐观豁达  厚德载物
乐观豁达是生命之道
周恩来的修养要则
李白:杯酒人生的悲怆与豁达
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第六章  改革创新  锐意进取——与时俱遴的改革创新精神
一 周虽旧邦  其命维新
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师夷长技以制夷
凡在天地之间者莫不变

二 期于必达  月异岁新
扭转历史的五四运动
反对本本主义
人人需要改造
改革也是一场革命
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走进新时代
科学发展铸和谐,以人为本维民生

三 终日乾乾  人文日新
日新之谓盛德
中国字是怎样产生的
百家争鸣孕中华文化
君子之学必日新
出新意于法度之中
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

四 与时偕行  科技日新
璀璨的古代创造
“两弹一星”让中国人挺直了腰杆
“神舟”飞天谱壮举
当代的神农和毕升
从赵州桥到杭州湾跨海大桥
“鸟巢”映射新思维
舞动的北京,腾飞的中国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