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忙评判型
这种一边倾听对方说话的内容,一边在内心作判断的习惯真是太常见了,以至于大多数人觉得这没有什么不正常的。它的内在机制是这样的:在对方说话的同时,你就迅速地对他讲的内容做出了评价或者判断。这种即时反应的判断过程,其结果无非有两种:一种是赞成,一种是反对。当你赞成对方的话时,头脑里就可能闪现出一些支持他论点的例证;而当你不赞成他的话时,你就会转而考虑怎样才能驳倒他。这样一来,你就无法全神贯注地继续听讲了,也就不能真正深入地理解说话者所要表达的意思了。实际上,你已经不在听了。
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些关于倾听的深层次概念。你会发现,这种深层次的倾听——在本书中.我把它叫做“深入倾听”或“潜心倾听”——是提升开会效率的关键所在。
深入理解
作为倾听者,潜心倾听会为你带来拓展自身眼界和理解力的机会。等你理解了对方的意思之后(而且说话者本人也承认这一点之后),你就可以从容地表示接受或反对他的观点,与他辩论,或者详细阐述你自己的观点了。潜心倾听有时很难做到,因为我们长久以来已经养成了许多错误的倾听习惯。要让说话者感到你已经完全理解了他的话,你就必须做到心无旁骛地倾听,不可以作评价、下判断,不可以琢磨他话里有什么暗示或用意。也不可以由一点而浮想联翩,勾起自己的回忆来。你必须全神贯注地投入倾听,全盘接纳对方要表达的意思,不作任何点评。若是提什么问题,也只能提那些有助于深入理解说话人意思的问题。
为澄清思路而倾听
有时候,我们开口说话之前,对于要谈的那个问题,并没有形成非常成熟的感觉和想法,头脑中还没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实际上,讲话者很可能没有意识到,他的一些观点是相互抵触的。同样,一般人也很少在会议开始前就能预先确定自己在讨论中的立场。由于这个原因,当我们就某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时,通常只能说出自己所思所感的一部分而已。
一般情况下,在会议当中,大家听别人发言都像我上文说过的那样,或是充耳不闻,或是匆忙作判断,所以,不管你说的是什么,总是很快便受到了质疑和挑战。你被打断了,然后你不太用心地去听那人说上几句,又不耐烦地打断了他的话。这样争来争去,结果双方会发现,你们对自己所捍卫的观点也许还并不确定,要反对什么.也没有经过深入思考。
要打破这种令人头疼的怪圈.最重要的就是要全心全意地去聆听和理解别人的发言,不要评判,不要争论。这能让发言的人更清楚地表达自己真正的意思,有助于他理解自己话语背后的逻辑。当你偶尔向他提出问题,以便更好地理解他的意思时,他就得努力去理清自己的思路,寻找更清楚的表达方式,好让你明白。在这样的过程中,交流双方的观点常常会发生彻底的改变(至少,也能有所改善)。相反,一般人的那种评判式的倾听方式,总是带来两派的对峙、争吵和怨恨。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