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新国学.第七卷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7521907
  • 作      者:
    项楚主编
  • 出 版 社 :
    巴蜀书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内容介绍
  《蔡琰的号啕,美杜莎的笑——蔡琰研究的性别反思》、《“儿女情”与“风云气”——论张华文学及其玄儒思想》、《唐代华亭德诚禅师《拨棹歌》所呈现的意涵》、《林希逸诗学思想的特色及其学术基础简论》等研究文章。
展开
精彩书摘
  曹丕《与锺繇九日送菊书》:“岁月往来,忽逢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九”和“久”谐音,故“宜于长久”;《礼记文王世子》:“文王谓武王曰:‘女何梦矣?’武王对曰:‘梦帝与我九龄。’文王曰:‘女以为何?’武王曰:‘西方有九国焉,君王其终抚诸?’文王曰:‘非也,古者谓年龄,齿亦龄也。我百、尔九十,我与尔三焉。’文王九十七乃终,武王九十三而终。”郑玄注:“九龄,九十年之祥也。”可见,“九”,的吉祥之处,正在于长寿。古时候医学不够发达,对于健康的控制力很弱,一旦生病就有丧命的危险.所以人们在重阳节佩戴茱萸,避免晚秋寒气入侵,保障身体健康,并饮下具备保健功能的菊花酒,希望能获得健康长寿的生命。因此,祈望长寿代表了古时人们的一种普遍心理诉求,而“九月九日”节日名字的吉祥含义,正好迎合了人们的这种心理,在民间逐渐演变成吉庆祈福的节日。
  民间的习俗是九日诗创作的基本背景,但从现存的作品来看,除了欢庆祈福以外,文人在节日裹的情绪要复杂得多.“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本该是喜庆的节日,在饱经沧桑的文人笔下,竟是这么一副愁苦的面容,不得不让人重新打量重阳节在民间和文人之间不同的位置。在民间,因为“俗嘉其名”而象征长寿的重阳敬老节,在文人心裹,正是年岁将终、万物凋零的时刻:时间在一年一年地过去,当初怀抱的理想却无法实现;长期在外行役,多么思念远方的故乡亲友啊。民间的心理诉求和文人对生命的体验,从同一点出发(人生短暂),却走向了完全相反的两个向度:民间是积极的,因为短暂所以祈祷长寿;文人是消极的,因为短暂所以抒发深秋之悲苦。
展开
目录
续论“泰山治鬼”说与中国冥府的形成与演变
从《武》、《三象》至《大武》看周公制礼作乐——周乐之系统研究之三
《荆楚岁时记》的撰述、文本及其文化背景
蔡琰的号啕,美杜莎的笑——蔡琰研究的性别反思
差异与分化:对汉代“文人群落”的历史考察
汉魏六朝诗中的“惊风”
“儿女情”与“风云气”——论张华文学及其玄儒思想
九日诗裹的悲秋传统
敦煌佛教歌辞作者考辨二题
唐代华亭德诚禅师《拨棹歌》所呈现的意涵
宋代鼓子词与道情关系刍论
建除体初探
“神童”时代(上):杨亿
韩琦与庆历新政
嘉佑三年“建安太守”小考
林希逸诗学思想的特色及其学术基础简论
钱谦益降清心态探析
汉待诏考
《庄子》“梦”的解析
清代笔记名著《茶余客话》的文献价值
西学东来与黄人《普通百科新大辞典》的编纂
稿约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