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存在与无明——佛教无明观的现代诠释
无明:正统哲学的观点
正统哲学的基本观点是肯定有一种“永恒的精神实体”①,不管这一“永恒的精神实体”被称为“梵”还是“神我”还是其他什么东西。所谓“无明”就是对这一“永恒的精神实体”的迷昧无知。我们以瑜伽哲学和吠檀多哲学作为正统派哲学
的代表,对其“无明”观做一些考察。
瑜伽是一种古老的宗教实践活动,在总结和反思瑜伽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瑜伽论哲学是印度正统哲学的代表之一。该派哲学的存在论由原初物质、神我和神三个终极实体所构成。原初物质是宇宙中一切心理现象、物质现象的本体,神我是生命中原有的清净不变的本体,神则是一种特殊的神我。原初物质与神我相结合并通过萨缍(存在性)、罗阁(间断性)和答磨(持续性)三德之间的消长变化来变现出宇宙中的万事万物。原初物质是物质的、非智性的独立的本体,而神我则是纯粹意识,是完全独立的自我存在,是绝对的自由,是永不变化的。在原初物质与神我的结合中,产生了双重的谬误:一是作为绝对的见者的神我失去了真实性,被当成心理精神的流转;二是变化的、不纯的、痛苦的和物质的原初物质或心被当成了不变的、纯净的、产生幸福的主体。前者是把“神我”当成了心,后者是把“心”当成了“神我”。这就是“无明”,一种虚假的经验意识,它导致了自我意识的产生,并引起了生命过程的一切混乱和罪恶。只有去除“无明”,才能回归本真的自由状态。而“无明”去除的可能性在于原初物质中本来就有去除无明、解脱神我的倾向。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