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密宗名相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8046259
  • 作      者:
    谈锡永著
  • 出 版 社 :
    华夏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编辑推荐
  在此教法中, “自显现”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因为是“自显现”才可以“自解脱”。 “六中有”法门,正是“寂静忿怒密意自解脱深法”,强调“自解脱”,所以非把“自显现”的概念说清楚不可,否则,于生与死的禅法便无可供抉择之处。 “六中有”法门,正是凭借着“自显现”这个抉择见来观修的道法。所以,并不是将识境除灭,然后待智境显露,而是通过观修生起决定,现证识境为智境的自显现,由是于识境中自解脱。 所以,我们绝不是设法将心中的污垢挖出来加以清除,亦不是进入一种出神的无意识状态来令了别不起。可是,这两种教法,却恰恰是目前流行的“大圆满”教法。学人追随着它,可能觉得情绪稳定,甚至有救赎的感觉,只可惜,这却正是为轮回建立因素。
  修学密法应以认识密宗名相为起步点。作者以精辟的义理分析,浅近的文字,为您细说密宗各个深奥的名相。
  本书以密宗名相为题,围绕密宗的义理和修持部份,解释了一百多个密宗专有名词。希望能增进读者对密宗的正确认识,真正领悟密宗的理论精粹。配合《佛家名相》研读,更有助于理解佛密经论。
展开
作者简介
  谈锡永,笔名王亭之。广东南海人。童年随长辈习东密,十二岁入道家西派之门,旋即对佛典产生浓厚兴趣,至二十八岁时学习藏地密宗,于三十八岁时,得宁玛派金刚阿阁梨位。1986年由香港移居夏威夷,1993年移居加拿大。 早期佛学著述,收录于张曼涛编《现代佛教学术丛刊》;近期著作多发表于《内明》杂志,并结集为《大中观论集》。通俗佛学著述结集为《谈锡永作品集》。主编《传统文化典籍导读丛书》,并负责《金刚经》、《四法宝矍》、《楞伽经》及《密续部总建立广释》之导读。其后又主编《宁玛派丛书》及《大中观系列》。 所译经论,有《入楞伽经,》、《四法宝矍》(龙青巴著)、《密续部总建立广释》(克主杰著)、《大圆满心性休息》及《大圆满心性休息三住三善导引菩提妙道》(龙青巴著)、《宝性论》(弥勒著,无著释)、《辨法法性论》(弥勒造,世亲释)、《六中有自解脱导引》(事业洲岩传)、《决定宝灯》(不败尊者造)、《吉祥金刚萨J垂意成就》(伏藏主洲岩传)等。且据敦珠法王传授《大圆满心髓修习明灯》,注疏《大圆满禅定休息》。 近年发起组织“北荚汉藏佛学研究协会”,得二十余位国际知名佛学家加入,与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合办《汉藏佛学研究丛书》及《汉藏佛学》年刊。 【图书介绍】 在此教法中, “自显现”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因为是“自显现”才可以“自解脱”。 “六中有”法门,正是“寂静忿怒密意自解脱深法”,强调“自解脱”,所以非把“自显现”的概念说清楚不可,否则,于生与死的禅法便无可供抉择之处。 “六中有”法门,正是凭借着“自显现”这个抉择见来观修的道法。所以,并不是将识境除灭,然后待智境显露,而是通过观修生起决定,现证识境为智境的自显现,由是于识境中自解脱。 所以,我们绝不是设法将心中的污垢挖出来加以清除,亦不是进入一种出神的无意识状态来令了别不起。可是,这两种教法,却恰恰是目前流行的“大圆满”教法。学人追随着它,可能觉得情绪稳定,甚至有救赎的感觉,只可惜,这却正是为轮回建立因素。
展开
内容介绍
  密乘名相,多具外、内、密三重意义。笔者不愿专以外义诠释,时兼提及内义密义。盖今伪师伪法充斥,若不提内义密义,则易为其鱼目混珠。然而提亦须顾及尺度,不能尽行泄秘,免读者望文生义。
  初学佛学的人,阅读佛家经论,以至阅读近人的研究佛学文字,每每都感到困难,主要原因即在于有大量佛家名相成为障碍。
  如果硬要消化这类名相,实在十分为难,因为每一名相都有一独立的概念,将逐个概念孤立地了解,枯燥无味,而且亦很难记忆。因此,笔者尝试一下本书的写法,即围绕着一个整体概念,来介绍与此概念有关的一组名相。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序篇
  密宗
  近几年不知为何,学密宗变成一时风尚,许多本来无意学佛的人,竟因趋时而肯学密宗。这本来是一件好事,然而无奈教授密宗的师资却良莠不齐,好事竟变成佛教的隐忧,为此,笔者打算介绍一些密宗的名相,以免受到曲解,并由曲解而作误导。
  密宗、密乘、秘密乘、密咒乘、金刚乘,是一组同义词。与之相对的是显宗,然而一显一密,却都是大乘佛教。
  显宗所显,原亦是由佛心流出的密意,将此密意对凡夫加以表达,即是显的意思。
  密宗之称为密,即是依着佛的密意来修持。因此显宗所说,以理论为主;密乘所说,以实践为主。
  换一个说法,可以将显宗视为在教室上课,而密宗则在实验室上课。然而却须了解,一切实验,无不以理论为基础,所以人实验室前,应该先在教室学习。这也即是说,凡学密宗,一定要先学显宗的经论。
  事实上也是这样,有经论的底子,才能建立正见,有了正见,修持密法才不会走错路向。如若不然,一入密宗之门,但见满天神佛,修持时又是咒语,又是手印,那就会迷于事相,变成迷信,反而失去学佛的宗旨。
  密不等于神秘,只是一系列修持之密而已。
  四部密
  全部密法,依次第可分为四部,即是事密、行密、瑜伽密、无上瑜伽密。前三者又称为“下三部密”。
  下三部密在唐代时传至日本,在日本得到很大的发展,因此如今已自成一个体系,称为“东密”。
  无上瑜伽密亦在汉地唐代时,由印度直接传人西藏,亦发展成为体系,称为“藏密”。
  所以,凡说东密,等于说下三部密;凡说藏密,等于说无上瑜伽密。
  事密是对佛作承事,依照密宗旧说,事密行人视佛如主,自己则如仆,因承事主人而得主人加持,便称为“从主乞悉地”。悉地即是成就之意。所以修事密,仪式甚为复杂,然而亦恰恰是复杂而庄严的仪注,才容易引发世人的信心。
  行密是学佛的行径。佛怎样做,自己就怎样做,所以行者与佛的关系有如友伴,称之为“从伴乞悉地”。瑜伽密是与佛相应,瑜伽一词,本来就即“相应”之‘意。你跟朋友,互望一眼就彼此知道心意,这就叫做相应。
展开
目录
密宗名相

第一章  序篇
密宗
四部密
密续
道次第
第二章  义理篇
三根本
三金刚
空悲双运
佛部
五佛部配合
五决定
基道果
四宗
五见与七见
宗见配合
九乘次第
三内密九部
四种时
四灌种子
黑白业
二资粮
普贤
成就法
解脱法
方便道
法尔光明
基道果光明
眠光明
观眠光明
觉受光明
死光明
双修
中有身
中有境相
三中有
六中有
有贪、无贪
无贪之气
有贪明点
普颤行
四瑜伽
现证菩提
空乐双运
大圆满的基道果
大圆满三句义
十二因缘
如来藏
金刚见
持明
四烦恼
四手印
四果身
四印
三清净印
四品
四坛城
二内见
第三章  修持篇
三密
灌顶
坛城
种子字
标帜
手印
密咒
咒鬘、咒轮
忿怒尊
寂静尊
寂忿尊
前生起与自生起
三昧耶尊、智慧尊
二次第
生圆双运
三等持
四力口行
皈依境
除障
八大悉地
脉气点
七支坐
生法宫
拙火
明点
红白菩提
外内密供养
阏伽
五甘露
常修供养
七支供养
献曼达
等持
八威仪
九接佛风
金刚诵
拳法
三脉
四轮
五气
四空四喜
六法
幻化身
梦幻法
迁识(颇哇)
临死八法
子母光明会
六前行
修大圆满
“大圆满”分部
四量瑜伽
四显现
三种坐
六种光明
金刚炼
三不动
三自在
三虚空
大手印
大圆满十六地
佛家名相

第一章  赘言
试试搬开拦路石
读佛典的次第
凡有譬喻一定跛脚
第二章  基本概念
诸法及法
法的体相用
空性
体用
不常不断
中道
我执与无我
人我与法我
第三章  有宗名相
五蕴
根与尘
六识
阿赖耶识
末那识
心与·心所
心王
心所名数
不定心所有四种
善恶无记
有漏善、无漏善
二谛
假实
三性
六种无为法

缘起与缘生
执空与执有
四缘
因果
五果

识的结构

种子
三无性
三智
心不相应行法
二十四心不相应行法
涅磐
大菩提
第四章  空宗名相
无生
四边生
四重缘起
余外与中道
正倒世俗
意言
俗有真空
十六空
六波罗蜜多
四无量心
菩提心
三十七道品
十地
智与慧
二智
三智、四智、五智
本觉智
附录
水底的金影——佛家的空性
空与空性
以遮拔说空
说毕竟空
作者简介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