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马克思宗教批判的革命变革:从理性的批判到实践的批判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10070629
  • 作      者:
    叔贵峰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作者简介
    叔贵峰,男,汉族,1970年生,辽宁省沈阳市人,1993年本科毕业于沈阳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02年硕上毕业于沈阳师范大学教育学专业,2007年博上毕业下吉林夫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先后师从于高清海和高文新两位教授。1993年至今,工作于沈阳师范大学,现任马克思丰义学院副院长,马克主义哲学专业硕士生导师。多年从事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和宗教哲学的研究,在《社会科学战线》、《社会科学辑刊》、《学习与探索》、《科学社会主义》等全国核心期刊上发表专业学术论文十余篇,主编、副主编教材各1部,主持辽宁省社科联及校博士基金项目各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获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一等奖1项。
展开
内容介绍
    马克思同近代所有资产阶级思想家在宗教批判方面的根本区别在于,近代的宗教批判是理性理论的批判,不否定宗教本身,而马克思是现实的批判、实践的批判,是对宗教的根本否定。马克思要求把对宗教神学的批判变成对现实的国家政治和法的批判。因此,近代的宗教批判同马克思的宗教批判相比,在阶级背景、理论基础、批判方式、批判目的、批判结果等方面,都有本质的改变。马克思发现了人的本质,创立了实践思维方式,建立了唯物史观,这三者之间是孰先孰后?三者之间在逻辑上是什么关系?同时,马克思的宗教批判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什么作用?《马克思宗教批判的革命变革:从理性的批判到实践的批判》对于这些重要理论问题,做出了富有启发性的探索和阐释。这是一种具有理论气质和学术旨趣的研究,相信读者不仅可以从书中领略到作者的学识,而且可体验到作者的理论精神。
展开
精彩书摘
    第1章:从本体的设立到本体的信仰——从古希腊哲学到中世纪哲学对于宗教的批判历程
    宗教型文化一直以来是西方文化典型特征,宗教作为一种核心价值或文化基因,如同我国文化中的儒家思想一样在人们社会生活中尤其在人们的精神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悠久的西方文明中,宗教孕育出了哲学最初的胚胎,哲学的母体中又滋生了科学的萌芽。在人们现实生活中,宗教让人们的灵魂找到了可以栖息的家园,“天国”中的永生是人们超越有限的生命而通达无限和永恒的唯一方式,从而将人们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和期待嫁接到希望中的彼岸世界里;哲学的智慧让人们的头脑更富于理性,它常常以批判的述说方式时刻保持着对社会生活中每一个角落的审视,并以理性的魅力让人们信以为“真”;科学使人的理性转化成为巨大的物质力量,通过改造世界来不断地变革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更让人们相信人如同宗教中的上帝一样,已经成为了这个世界的真正主人。
    其实,回顾西方思想的发展史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在宗教、哲学和科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之中充满着激烈的对抗,其中宗教与哲学的冲突尤为壮观,二者在对抗中所形成的张力推动着西方文化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以至形成了当下西方文化的格局。然而,更应该引起我们思考的是:哲学与宗教对抗的背后是理论与信仰。
    ……
展开
目录
导言:30年来马克思宗教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第1章:从本体的设立到本体的信仰——从古希腊哲学到中世纪哲学对于宗教的批判历程
一、古希腊哲学对原始宗教的批判
(一)古希腊自然本体论哲学源于对原始宗教神话的批判
(二)本原存在方式的转变:由物质存在的方式到理性的存在方式

二、中世纪哲学对上帝本体的信仰
(一)基督教的哲学打造
(二)中世纪基督教神学关于上帝存在的哲学证明

第2章:理性领域神学批判的终结——从近代哲学到德国古典哲学对于宗教神学的批判
一、近代哲学的宗教批判
(一)近代唯理派的宗教批判
(二)近代经验派和无神论对于上帝的批判
(三)近代哲学在宗教夯b判中陷入了自身的理论困境

二、康德的宗教批判——从理性的批判到上帝的道德化
(一)康德的哲学革命与宗教批判
(二)康德的宗教批判对哲学的影响
(三)康德在哲学和宗教批判中存在的问题

三、黑格尔哲学对宗教的批判:上帝人本化的完成
(一)上帝的人本化与形而上学的最高形式
(二)宗教批判在理性领域的终结及其现实转向

第3章:宗教批判回归现实之路——马克思宗教批判的理论前提
一、施特劳斯的宗教批判
(一)隐藏在“神迹”下的背叛
(二)施特劳斯对于“神迹”的历史主义考察
(三)施特劳斯宗教批判的进步意义
(四)施特劳斯宗教批判的局限性

二、鲍威尔的宗教批判
(一)鲍威尔的“自我意识”理论
(二)“自我意识”对宗教的批判
(三)鲍威尔对宗教批判的进步意义
(四)鲍威尔宗教批判的局限性

三、施特劳斯和鲍威尔在宗教批判史上所起到的历史性作用“
(一)完成了黑格尔理性批判原则与现实宗教之间的连接
(二)完成了基督教从教条批判、教义批判向基督教哲学批判之间的连接
(三)完成了黑格尔“绝对精神”与“人”之间的连接
(四)完成了从基督史到人类史的连接

四、费尔巴哈对宗教的批判
(一)费尔巴哈实现了人向自然基础的回归
(二)费尔巴哈对于宗教的批判
(三)费尔巴哈宗教批判的局限性
(四)武教存在根据的现实转向

第4章:宗教存在根据的颠覆——马克思的“人性”革命
一、马克思人性观变革的理论基础和前提
(一)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展示人性观发生变革的理论平台
(二)感性物质活动的至上性是马克思人性观变革的理论基础
(三)马克思“人的感性活动”的具体含义

二、马克思人性观变革的基本内容
(一)将费尔巴哈以自然为基础的人改造成为以感性活动为基础的人
(二)将人从费尔巴哈的精神中的类存在物改造成为社会实践中的类存在物
(三)将费尔巴哈的精神性的“类关系”改造成为现实性的“社会关系”

三、马克思人性观对宗教存在根据的颠覆
(一)宗教不属于人的真正的“类生活”
(二)生产领域中异化成为宗教存在的决定性因素

第5章:宗教批判的革命性转向——马克思对社会现实的挑判
一、宗教成为意识形态的一个组成部分是马克思宗教批判革命性变革的标志
(一)原始宗教最初是人们基于实践活动的一种精神产品,是人们对于现实生活过程的意识形式
(二)异化后的私有财产生产过程使得自然宗教发展成为宗教神学
(三)宗教成为私有制下社会意识形态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马克思在宗教批判上所实现的革命性变革
(一)从批判对象上看,由单纯的基督教批判转变为对一切宗教的批判
(二)从批判的神秘性内容上看,由揭露宗教的秘密转向揭露商品的秘密
(三)从批判的方式上看,由理性的批判转变成为行动的批判
(四)从批判的根据上看,由认识根据的批判转向社会根据的批判
(五)从宗教批判的结果上看,由宗教的批判转向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三、马克思在宗教批判上所实现的变革是马克思哲学革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马克思的哲学革命所实现的是一场带有全面性的哲学变革
(二)马克思的宗教批判所实现的革命性变革丰富了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内容
结束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