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情商成就孩子未来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2194021
  • 作      者:
    曾国平编著
  • 出 版 社 :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编辑推荐
    父母·孩子·情商——“天书”,情商·育子·素养——“天路”。
展开
作者简介
    曾国平,1955年3月生于江苏兴化。1982年毕业于重庆大学。现为重庆大学贸易与行政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生任课教师。重庆大学首批跨世纪学术骨干,重庆市首届理论经济学术带头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全国首届百名“两课”优秀教师。发表论文及个人专著300多万字。
展开
内容介绍
    孩子,是明天的太阳,是父母未来的希望,是祖国未来的希望。
    父母、教师、社会,都想用教育托起明天的太阳,放飞未来的希望!
    教育孩子了,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平民百姓,只要是孩子的家长,都极为关心、关注以及关切,就是人老了,是资深家长了,也在可持续地关注孩子的教育。
    孩子在学校从星期一到星期五,老师都是苦口婆心地正面教育,要孩子诚实守信,要孩子热爱学习,要孩子这样那样,五天来,孩子也知道了很多,懂得了很多,按照老师的教导也做到了很多。但是,星期六、星期天回到家里,看到的是有的爸爸妈妈通宵打麻将,根本不学习,有时“三缺一”,还把孩子叫去凑数;而且,在家里,孩子还看到了、听到了一些与在学校里老师讲得很不一致甚至相反的东西,这两天在家里学的东西把老师五天教的东西全给抹掉了——“2”大于“5”了。
    所以,父母自身的情商素养提高特别重要,父母会不会用情商教育孩子特别重要。
    家庭、学校、社会三者要形成对孩子进行情商素质、素养教育的合力。
展开
精彩书摘
    一部  父母·孩子·情商——“天书”
    第一章  解读孩子·父母
    一位哲人说了:优秀的人物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是地下冒出来的,不是一个组织固有的,一定是教育培养出来的。
    优秀的孩子也是教育培养出来的。
    惰商素养高的孩子也是教育出来的。
    育子,主要是父母的行为,主要是父母在教育培养孩子,主要是孩子在接受父母的教育培养,所以,笔者认为,父母育子成人,首先要从认识孩子开始,从父母自己认识自己开女台。
    知己知彼,才可能育子成人。
    于是展开书本,把孩子这本“天书”先读好,把父母自己这本“天书”先读好!
    一、孩子之“书”内客丰富
    中外古今,大多数人都有孩子;
    中外古今,每个人,都曾经当过孩子,有的人正在当孩子。
    我们认识自己的孩子吗?
    我们知道吗,就是我们太熟悉的孩子,它指的是哪一类人?指的是哪一个年龄阶段的人?
    众说纷纭,见仁见智。
    《辞海》(1989年版本)中,关于孩子是这样解释的:“孩子,幼儿。”
    可见,孩子是指幼小的儿童,是一些“小不点”。
    但是,现代社会孩子的概念在扩大。
    小一点的人是孩子,小孩、小孩,“小”才是“孩”,“孩”就该“小”。所以,幼儿是孩子,少儿是孩子,少年是孩子。
    也有相对意义上的孩子。
    青年人是不是孩子?对于中老年人来说,他们当然是孩子;
    中年人是不是孩子?对于老年人来说,他们也算是孩子;
    老年人是不是孩子?这个问话听起来很好笑!其实,有人讲老年人也是孩子。为什么?
    第一,人的形体老了,外貌老了,但是,他却有一颗年轻的心,有一颗童心,童心未泯,“老玩童”是也。
    第二,他们本人也不服老,“怎么就说我老了呢?我才80岁,比100岁的人整整小了一代人呢!”
    第三,他们“老还小”,老了,很多方面反倒像小孩子一样了。
    第四,虽然是耄耋,但他们的父母还健在,在他们的父母面前,他还是孩子。
    第五,不服老,“我虽然都这么一大把年纪了,和孩子们在一起,我自己都变成孩子了!”许多老人就这样感叹。
    第六,到老了都还不成熟,说话做事就跟个孩子似的。
    本书不是学究式讨论什么“狭义的孩子”和“广义的孩子”、“大孩子”、“小孩子”、“老孩子”以及绝对意义上的孩子或相对意义上的孩子,而是就一般意义上讨论孩子的情商素质素养的教育培养问题,讨论通过情商培养孩子成人的问题,重点是在幼儿、少儿、少年和青年这部分人身上。
    为人父者,为人母者,认识自己的孩子吗?了解自己的孩子吗?
    为人师者,认识自己的学生吗?了解自己的学生吗?
    回答是肯定的。
    正常的父母,都认识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孩子还没有多到都不认得的地步。他们叫什么名字,他们的音容笑貌,他们的生活习惯,他们的一举一动,父母都很熟悉呀,跟他们生活在一起的父母怎么会不认识他们呢?而且,孩子的很多方面,父母都了解,“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
    回答又是否定的。
    我们的孩子心里想什么,他们需要什么,当他们不在我们父母身边时他们在做些什么,长大了他们想做什么?他们想具备哪些素质素养,他们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父母并不都知道,或者是并不完全知道。
    “70后”、“80后”、“90后”,下一步的“00后”,他们的生活习惯、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与父母的差异很大,“快餐文化”养育的一代又一代,吃穿住行用,都有“快餐”的烙印痕迹,一些网络语言令父母闻所未闻。
    报载,“80后”老师教“90后”学生:“刚踏上老师岗位两个月的赵老师,没有想到学生对流行的网上购物充满好奇,一堂正经八百的计算机课,学生们关心的净是教材以外的问题。这是发生在上海宝山区光明中学预备班计算机课上的事情。‘网上买东西怎么买啊?一网上买东西好不好啊?’90后的学生七嘴八舌地问。‘我们初中的时候就知道看书,这群90后的孩子可大不一样了。’赵老师这样评论。”
    “上海市青浦区朱家角中学的英语老师赵老师,生于1980年,走上讲台5年了,在她的班级里,学生大多数是1991年、1992年出生的,面对这些‘90后’学生,‘要花时间让学生信服你’,‘他们的阅历比我们那个时候更丰富,更成人化,比如,事不关己,就高高挂起,像班长之类的工作就很愿意做,但是,像劳动委员这样的脏活累活,就很少有人愿意主动承担,都有功利心了。”’
    “上海某中学的物理老师盛老师,已经属于‘85后’了,他举出一个在初中教书的同学遇到的尴尬情况:在班干部选举上,没有人愿意做劳动委员,最后只能说谁愿意做劳动委员就先入团,这才有人举手愿意承担。”(《中国改革报》,2007年11月17日)
    但是可以肯定,我们的孩子的确有了很大的变化。
    孩子的这种变化,是好事还是坏事,是个案还是普案,是真正的成人了,还是具有成人化的一些不好的现象了?笔者没有调研、实证。笔者也不去评价,但是,孩子们的确在发生着很快的变化。
    特别是当孩子长大了一些,父母对孩子往往会惊诧、惊叹以及惊呼:
    “现在的孩子怎么了?”
    “我们怎么都不认识他们了?”
    “这是我们的孩子吗?”
    “他的言行怎么让我们父母感到是这么熟悉又那么陌生、这么亲近又那么遥远、这么清晰又那么模糊呢?”
    近在咫尺,却远在天涯。
    “他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他还是我们的孩子吗?”
    我们几乎不认识自己的孩子了。
    是孩子变了,还是我们自己变了?
    难道我们真的老了吗?
    “廉颇老也,尚能饭乎?”
    我辈老也,还认识孩子吗?
    对我们的孩子,对我们朝夕相处的孩子,我们既认识,又不认识;既了解,又不了解。
    是因为我们身处“庐山”之中啊!
    是因为孩子变了,我们父母可能没有多少改变!
    孩子的真面目如何?
    孩子到底是什么?
    是父母的儿女;
    是亲人;
    是“爱人”;
    是“兄弟(姐妹)”;
    是朋友;
    是上帝;
    是皇帝;
    是天使;
    是“魔鬼”;
    是老师;
    是学生;
    是太阳;
    是月亮;
    是花朵;
    是希望;
    是镜子;
    是一粒种子;
    是一张纸;
    是一支笔;
    是一本书……
    孩子这本书,是一本无字的书,是一本“天书”。
    父母一辈子都在写孩子这本书,都在读孩子这本书,读懂了许多,也有一些还没有读懂。
    孩子这本“天书”中写了,孩子是我们的儿女。做父母的生育他,养育他,苦点累点无所谓,作出牺牲又何妨?谁叫我们是他们的父母呢,我们心甘情愿!
    令父母不懂的是,这本书中也写了一些怪事:
    孩子怎么有时竟然成了我们的父母呢?
    搞错了没有,到底谁是谁的父母?
    他们使唤我们做大人的,比父母还父母,我们在他们面前,怎么比孩子还要孩子?    孩子这本“天书”中写了,孩子是我们的最亲、是我们的最爱、是我们的最疼。
    他们是父母的心肝、宝贝、乖乖、心头肉,甚至有的父母把孩子当成了自己的命!
    父母把最好吃的、最好喝的、最好玩的、最好看的、最好穿的、最好用的、最好住的、最好行的,几乎都给了自己的孩子。
    父母把心和血都给了孩子!
    父母几乎把能够给孩子的都给了孩子!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甚至比对自己父母的爱更爱。
    有人说把对孩子爱的十分之一给我们的父母就不错了。
    孩子这本“天书”中写了,孩子是我们的“兄弟(姐妹)”和朋友。
    父母的威严,父母的高高在上,孩子敬畏,使孩子们难以与父母亲密地接近和沟通,心里的话难以对父母讲,因为不在一个平台上,有“沟”。
    但是,这本“天书”中也写了,孩子其实也是父母的“兄弟(姐妹)”和朋友,是父母的“哥们姐们”,亲密无间。父母与孩子间真的到了“哥们姐们”和朋友这个份儿上,父子、父女、母子、母女之间的关系,就是真正的亲了、近了,亲近了,在一个平台上了,其心通通,其乐融融啊!
    孩子这本“天书”中写了,孩子是上帝、是皇帝。
    本来,应该说客户是上帝,是皇帝,但是在一个家里,特别是在时下的独生子女家里,孩子成了上帝,成了皇帝。
    “我要吃饭!”
    “我要穿衣!”
    “给我拿袜子!”
    “给我拿书包!”
    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全家人都得听从小皇帝金口玉牙的旨意,全家人都得围绕着这上帝和皇帝转悠。特别是时下独生子女居多的家庭,“小皇帝”一词很是流行,它的含义到底是什么?是褒是贬?是苦是甜?是幸福无比还是无可奈何?
    孩子这本“天书”中写了,孩子的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这也是从人的X与Y的属性来讲的。
    孩子们,他们天生善良,有善心,有创意,愿意帮助爸爸妈妈做事,做好事,他们都应该是好孩子,都可能成为好孩子;但是,他们也天生有与善良相反的恶意,所谓“恶作剧”只是其一,而且还会有破坏性,闹起事来,惹起事来,气得父母直跺脚,直捶胸,“我怎么会生这样的孩子?”
    孩子这本“天书”中写了,孩子是一粒种子,它应该生根、开花、结果。他们需要自己的生长环境,父母可以给他创造一个好的生长环境,可以对它浇水、施肥、除草,可爱而不可过分地爱,不可揠苗助长,不可过于控制,要给他们自由生长的空间。
    孩子这本“天书”中写了,孩子是父母的梦,是我们的希望,是我们心中的太阳。父母没有实现的梦想,就转移到了孩子身上,希望他们为自己圆梦,希望他们超过自己。父母为孩子所做的一切,所付出的一切,都是想实现这一个个好梦,实现一个个父母的希望,都是为了托起明天的太阳,都是为了放飞未来的希望。
    孩子这本“天书”中写了,孩子既是我们的学生,又是我们的老师。
    父母一直在教育培养孩子,父母把自己的知识、自己的人生经验,毫无保留地教给孩子,希望提高他们的素质素养,希望孩子成才成人。孩子一直在向父母学习,家庭也是一所学校,父母也是老师!
    其实,孩子也是我们做父母的老师,他们的真诚、他们的执著,他们的好奇心、他们的无忧无虑、天真快乐,他们在情商的很多方面,都让我们大人无地自容,孩子的的确确是我们的老师,真正让我们这些做父母、做老师的成年人足够学呢。
    人们要自己问自己:人世间的很多丑恶,在孩子那里并没有,怎么人越长大,越成熟,会越有丑恶的东西呢?是人压根儿就不应该长大、永远都应该是孩子吗?
    孩子这本“天书”中写了孩子的情绪情感。
    许多孩子情绪正常。他们性格修炼较好,较为理性、自觉,有同情心,有关爱心,有帮助心,有合作精神,大方开朗,情绪情感好,情商相对较高,很少让父母操心、忧心,父母、老师对他们放心、安心、省心,教育量反而不大,情商的提高主要在孩子自我,父母主要是引导孩子进一步提高情商。
    不少孩子情绪冲动。他们性格相对外向,多为急性子的孩子。他们情绪容易冲动、激动、任性,会大起大落,易发脾气,易发怒,烦躁,好斗,易惹事,自觉性不够,自控力差,容易走极端,情商相对较低,父母不放心、不安心。孩子小,一时的冲动造成的影响不大,但是,形成这种难以改变的情绪习惯后,长大了,在社会中一时情绪冲动,感情用事,没有顾及他人的情绪情感,因小事而情绪出格失控,对他人、对自己、对自己的家庭和他人的家庭、对社会都会带来难以挽回的损失。“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百年身。”
    不少孩子情绪低落。他们性格相对内向,外界的刺激对他们的情绪变化影响不大。他们比较安静、平静,不惹事,但是,却静得有时让人害怕。他们容易哀怜、忧愁、孤独、抑郁,内心恐惧,一旦走极端,比冲动型的孩子危险性更大。他们的情绪情感令父母担忧,情商相对较低,父母对他们有很多的情商工作要做。
    父母和老师,一直在读自己与孩子合作完成的这本书,试图读懂它。
    读来读去,父母猛然醒悟:
    孩子什么都可能是!
    孩子什么都有可能不是!
    孩子最根本的是什么?
    他们是孩子,孩子就是孩子,孩子就是人。
    他们有人的一切属性和特点。
    他们既有理性的一面,也有非理性的一面。
    如果孩子都像我们大人这样理性,这样懂事明理,他们还叫孩子吗?
    如果孩子的情绪情感都是正常的,那就没有我们的教育可言了。
    孩子的天性就是孩子,孩子的天性就是玩,就是犯错,就是有很大的非理性,他们本来就有智商和情商,有不太高的一面,也有较高的一方面。
    父母、老师一直在解读孩子这本“天书”。
    有的父母、老师读懂了孩子,在育子方面很有心得,很有成就;
    有的父母、老师没有读懂孩子,于是,我们往往用我们成人的标准去要求他们,去培养他们,有的南辕北辙,有的过早地成人化,反而失去了孩子的本来面目。
    读来读去,父母猛然醒悟:
    孩子这本“天书”是谁写的?
    谁是作者?
    谁是编辑?
    谁在出版?
    谁在发行?
    读者群体如何?
    原来,孩子这本“天书”,既是父母、老师、全社会写的,也是孩子自己写的,也是我们与孩子合作写的。
    于是,有人说,孩子是一张纸,一张没有任何文字、图画的白纸,可以写最新最美的文字,画最新最美的图画。你把孩子画成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
    以子为纸,以子作画。
    爸爸想把孩子画成大学生,将来成为科学家;
    妈妈要把孩子画成艺术家;
    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也在画,老师们也在画,有的亲友参与进来画。
    有的是认真画,画成了名画;
    有的是在涂鸦,什么都没有画出来。
    画得不好,不会责怪父母、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亲友,也不会责怪老师,而是怪“纸”(子)不好:
    “太笨了!”
    “太傻了!”
    “智商太低了!”
    “孺子不可教也!”
    “朽木不可雕也!”
    这时的孩子,可能就成了“垃圾堆”,成了“出气筒”了。
    其实,孩子还是一支笔呢,特别是现代社会的孩子,自主性越来越强,他们不甘心自己被动地成为一张纸,让别人随心所欲地画,他们想成为一支画笔,把画成最新最美的文字、最新最美图画的权利掌握在自己手里。
    父母、老师的教育,是要让孩子自己掌握好这支笔,画出最美丽的图画,谱出最动听的乐章,写就最引人入胜的图书。
展开
目录
前言 让情商放飞未来的希望
一部 父母?孩子?情商——“天书”
第一章 解读孩子?父母
一 孩子之“书”内容丰富
二 父母之“书”孩子品读

第二章 品读“情”与情商
一 “商”之意
二 “情”之意
三“情商”之意

二部 情商育子素养——“天路”
第三章 育子关爱素养
一 父母修炼关爱素养
二 父母用心关爱孩子
三 让孩子学会关爱

第四章 育子尊重素养
一 父母修炼尊重素养
二 父母用心尊重孩子
三 让孩子学会尊重

第五章 育子感恩素养
一 “父子”同修感恩素养
二 父母孩子同尽孝

第六章 育子宽容素养
一 父母修炼宽容素养
二 父母用心宽容孩子
三 让孩子学会宽容

第七章 育子欣赏素养
一 父母修炼欣赏素养
二 父母用心欣赏孩子
三 让孩子学会欣赏

第八章 育子合作素养
一 父母修炼合作素养
二 让孩子学会与人合作

第九章 育子责任素养
一 父母修炼责任素养
二 让孩子学会负责任

第十章 育子快乐素养
一 我们的孩子快乐吗
二 生孩子成为快乐的小天使

第十一章 育子激励素养
一 父母用心激励孩子
二 教子自我激励素养
参考资料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