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美学读本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0093420
  • 作      者:
    张法主编
  • 出 版 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作者简介
    张法,男,重庆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啥佛大学访问学者(1996—1997),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访问学者(2002—2003),第四届霍英东基金奖获得者(1994),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5)。主要著作有:《20世纪西方美学史》(1990一版,2003二版),《中西美学与文化精神》(1994大陆版,1998台湾皈,1999韩文版),《20世纪中西美学原理体系比较研究》(1997),《美学导论》(1999一版,2004二皈,2004台湾皈),《中国美学史》(2000一版,2006二皈),《文艺与中国现代性》(2002),《中国艺术:历程与精神》(2003),《佛教艺术》(2004),《走向全球化时代的文艺理论》(2005),《跨文化的学与思》(2006)及论文百余篇。
    李修建,男,山东临沂市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美学博士。发表论文有:《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审美理论的建构》,《孔子音乐美学及其仁学内蕴》,《世说新语与魏晋士人形象》,《审美心理学研究慨述》,《现代大学理念与大学校徽设计》,《奥运福娃的审美形象与民俗内蕴》,《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原则》等十余篇。译著有:《君主论》,《新敦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合译)等。
展开
内容介绍
    这本美学原理读本是与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张法的《美学导论》相配套的原著读本,同时又是从学理的基础性和学科的大角度对《美学导论》作一些补充、一些修正、一些提升。
    全书选取美学原理中最重要的七个问题:美学的学科性质、美的本质、审美心理、审美类型、形式美、美的文化模式、美的起源,对每一问题在学术史出现的重要原著,进行了历史和逻辑的排列,清楚地呈现出这些美学问题在历史上是怎样发展的,有多少不同的观点和争论,有哪些重要的文献。
展开
精彩书摘
    4.柏格森论直觉
    再以一部小说中的人物为例。我从小说里读到了种种经历。小说家可以堆砌种种性格特点,可以尽量让他的主人公说话和行动。但这一切根本不能与我在一刹那间与这个人物打成一片时所得到的那种直截了当、不可分割的感受相提并论。有了这种感受,我就会看到那些行为举止和言语非常自然地从本源中奔流而出。它们就不再是一种附加在我对这个人物所形成的观点上面、并且不断地充实这个观念、却永远不能达到塞满地步的东西。我就一下子得到了这个人物的全貌……小说为我描述出多少个有关这一人物的特点,只不过是让我通过多少个与我已经熟悉的人和物比较,从而对他有所认识;这些特点乃是一些符号,或多或少带着象征性地表达了这个人物。所以,这些符号和观点把我放在这个人物以外;它们向我提供的,只是他与别人所共有的、并非专属于他的东西。至于那些他自身的、构成他本质的东西。
展开
目录
导读
全书导读
第一编 美学的学科性质
本编导读
一、西方美学对于美学的论说
二、苏联美学的论说
三、中国现代关于美学的论说

第二编 美的本质
本编导读
一、西方美学的论说
二、苏俄美学的论说
三、中国美学论美的本质

第三编 审美心理
本编导读
一、中国美学论审美心理
二、西方审美心理的主要理论

第四编 审美类型
本编导读
一、美
二、悲
三、喜

第五编 形式美
本编导读
一、形式美的哲学根据与现象思考
二、形式美的基本元素
三、形式美的基本法则
四、形式美的内蕴:原型与象征

第六编 美的文化模式
本编导读
一、美的西方模式
二、美的中国模式
三、美的印度模式
四、美的伊斯兰模式

第七编 美的起源
本编导读
一、摹仿说
二、游戏说
三、巫术说
四、生物本能说
五、劳动说
六、情感表现说
七、多元决定论

附录一 读本中出现的中国学人简介表
附录二 读本中出现的外国学人简介表
附录三 《大英百科全书》“美学”词条进一步阅读书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