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幽灵学方法批判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10063973
  • 作      者:
    岳梁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作者简介
    岳梁,男,河南省卢氏县人。博士,现为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1982-1986年,在河南大学历史专业学习,获得历史学学士学位;1986-1991年,在河南商丘教育学院从事教学工作;1991-1994年,在河南大学历史系攻读近现代史专业,获得硕士学位;1994-2000年,
    在河南大学管理学院从事教学工作;2001年到苏州大学工作至今;2003-2006年,在苏州大学攻读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获得博士学位。主要从事管理学、发展哲学、管理哲学的教学与研究,曾承担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研究工作,参编或编著教材与著作多部,并在《哲学研究》、《自然辩证法研究》、《史学月刊》等刊物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德里达是世界著名的哲学家和解构学的集大成者,也是后现代主义最著名的代表人物之一。在苏东剧变的特殊历史时期,德里达以“哈姆雷特”自居,提出了“解构的马克思主义”,即“幽灵学”。本书着眼于德里达的后期思想,从历史的视域和后现代性的学术视野出发,站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批判立场上,透视了德里达的“幽灵学”,不仅第一次界定了幽灵学就是用解构主义的思想方法或思维研究马克思主义特定阶段的思想的一种学说,而且系统地分析了“幽灵了”的逻辑、方法与主旨。本书是一部个体性的关于德里达后期思想的探索性的研究著性,其所力图达到的正是通过对幽灵学的批判,显示现代中国人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关切、理解与追求。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德里达晚期转向马克思主义的研究
    早期的德里达以结构主义而著称,并且较少正面谈论马克思或马克思主义。为此,当德里达提出解构的马克思主义之时,人们普遍地感到吃惊,而且不可理解。德里达早期没有较多地、尤其是正面地谈论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并不证明他没有接触或研究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实际上,有事实证明,早期德里达对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是有比较深刻的研究的。按照德里达的话说,他没有对马克思或马克思主义发表意见,是因为没有找到发表意见的“机会”。德里达终于找到了“机会”,当“终结论”无限膨胀的时候,德里达公开地“不合时宜”地发表了《马克思的幽灵》,从而表达了对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见解。在德里达看来,解构主义的“解构”和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是相通的,而且解构超越了“批判”。我们说,解构的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是“脱节时代”的产物。解构是德里达的强项,德里达是“解构主义大师”。特里·伊格尔顿就认为:毫无疑问,德里达的解构主义从一开始就是一项政治工程,或者从某种应该具有不确定性的意义上说,雅克·德里达本人一直是左派的人。德里达与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相逢并不是完全不可思议的事情,但解构的马克思主义不是马克思主义,解构的马克思主义是经过德里达解构了的马克思主义,解构的马克思主义是经过备里达重新改写过的马克思主义,尽管德里达声称解构主义始终就是激进版本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解构主义从来没有任何用意或图谋,它只是某种激进的过程,也就是说它符合某种马克思主义传统,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精神。
    ……
展开
目录
导论  解构与批判:继承与发展马克思主义亟待澄清的问题
一、研究德里达解构的马克思主义暨“幽灵学”是时代的重大挑战
二、对“幽灵学”的研究也是对“脱节时代”的后马克思主义和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必要回应
三、马克思主义走向当代形态是时代课题,也是当代中国之急务
四、解构的马克思主义就是幽灵学

第一章  德里达晚期转向马克思主义的研究
一、德里达早期对马克思主义的接触与理解
二、解构与解构主义思想阐释
三、在脱节的时代:用马克思对黑格尔的方未能公开承认追随马克思
四、解构的马克思主义“转向”的背景分析
五、解构的马克思主义的特点分析
六、解构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解读

第二章  德里达的“幽灵学”方法
一、幽灵学的“幽灵”概念
二、基础:后现代主义
三、基本论域:遗产的继承与复活
四、基本方法:幽灵的出场、退场、再出场

第三章  德里达解构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置换与重构
一、解构:德里达对马克思主义的消解
二、遗产:德里达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

第四章  当代国内外学者对“幽灵学”的批判
一、国外学者对“幽灵学”的反应
二、中国学者对“幽灵学”的理解

第五章  “幽灵学”方法批判
一、幽灵学是“脱节时代”的产物
二、幽灵学是德里达对新全球化与马克思关系主题的反思
三、已经死亡:德里达对马克思“死亡”的判定
四、异质性:德里达对马克思“遗产”的时代判定
五、德里达的解释学立场批判

结语
一、解构的马克思主义不是马克思主义
二、《共产党宣言》的当代意义
三、批判与超越“幽灵学”
四、从边缘到中心:今天的马克思主义重构
五、关注时代的重大课题:马克思主义重新夺回
核心话语权的不二法门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