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言
“在一座城市里找不着路,算不上什么。要想在一座城市里走失,就像在森林里走失一样,得有点本事才行。”在本雅明的《l900年前后的柏林童年》(Die Berliner Kindheit um l900,以下简称《柏林童年》)中,他就是这样记述柏林的。这座城市,本雅明从小就很熟悉。瞄准分门别类的知识这一方向,是“找着路”的必要前提,而在这里却被当作一种妨碍,因为这样做,会丧失总揽能力。而只有具备总揽能力,才能释放出一些通常被处理日常生活的程序化、工具化方式排挤到角落里去了的经验。恰恰是这些经验,才是叙述者所看重的,才是本雅明本人所看重的。
这一时期,本雅明的著作属于人文科学话语的基本性库存。所有学科、所有学派都在这一库存中铺设了阅读的通幽曲径。这些通幽曲径口口相传,形成研究工作与课堂指导中的主干道。对本雅明一无所知的人,就像外地人一样,可以拿这些被奉为圣贤书的既定思想路径作为指路牌来用。他们可以找到路,形成总揽能力。就连本雅明的叙述者也是从这样一种知识出发进行叙述的,尽管本雅明想必会同这种做法了无干系。毕竟,做一番指引,可以介绍出一些门路来。但要是我们拿本雅明的经验概念当真,就不能因此而故步自封。只是,接下来就是每个人自己的事了,因为接下来要超越圣贤书,关联个人经历的现实。或许,周游至此结束。至此,可以富有创造性地遗忘那些研究,至此,“街道名对迷途人的诉说就如同干劈柴在噼啪作响”。
本雅明在今天名声远扬,这同他去世前名不见经传的情况形成了鲜明反差。流亡期间,他的著作即使出版了,也是陈列在偏僻角落。许多著述最初都未能付印。1942年,他50岁生日时,泰奥多?维?阿多诺(Theodor W.Adorno)出版了一本收录本雅明若干重要著述的胶版文集。战后,还是阿多诺致力于在德国出版本雅明的著述。l950年,他通过苏尔卡姆普(Suhrkamp)出版社将《柏林童年》付印。1955年,他与格尔斯霍姆?肖勒姆(Gershom Scholem)编辑了两卷本的《本雅明文集》(Benjamins Schri ften),为人们接受本雅明奠定了最初的基础。此时,本雅明脱销已久或以前从未付印的著述终于与世人见面了。其他的选集卷册出版于1961年和1966年,对学生运动的影响尤其深远。此外,阿多诺与肖勒姆还于1966年出版了两卷本的书信选编,只是这套书信选编由于筛选标准和删减情况而受到不无道理的批评。
……
展开
——本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