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无限而物是有限 道家觉得人生的困难出于我们有心,儒家则认为我们活不好是因为我们有物。我们是有心人,但心尽管它是情意和理想,你总不能够充分的实现。因为我们有一个物,这个物是我们的牵累,叫物欲,叫物累。物欲物累,它把我们拉住,让我们的心不能充分的展现。所以人生永远有遗憾,我们的遗憾就是我们的心是无限的,我们真的想对别人很好,对人间很好,但是我们有一个有限的物老是把我们拉住。例如你明明喜欢小孩,喜欢学生,但是你却忍不住骂他,对自己的先生自己的太太还会讲一些有杀伤力的话;那个不是“心”讲出来的,是我们的“物”讲出来的。所以人的希望在于我们是个有心人。但人生的有限性在哪里?为什么人生会出问题? 假如我们有心,而心又是一切的话,为什么我们会有问题?因为还有物,所以人生的问题出在物。我们的希望在心,我们的困苦在物,我们是被物把我们拉住了。这个是儒家的观点,所以儒家的观点整个集中在怎样克己,怎样去人欲,去了人欲,上面的心就是天理,叫“存天理,去人欲”。如何把底下的化掉,而存全上面的,是儒家的修养功夫。“克己复礼为仁” ,那个己是指物的己,复礼为仁是指心的己,你要用我的心来跟别人相处,而不要用我的物来跟别人对抗,这是儒家的基本观念。
我们知道人间的希望是在爱,爱就是有创造力,但是我们去爱以前先要修养,因为我们的身上具有不爱的因素;我们的心是爱,我们的物是不爱。你挤公车,别人跟你挤,你第一个反应是,他非常讨厌,怎么他又上车了?以人的物来说,物跟物之间是有抗拒性的。因为他有了你就没有,这个空间是他的你就没有;但心灵不会,因为两个心可以在一起而不会冲突,所以人跟人同心的时候,我们不会觉得人很挤,只觉得好温暖,因为他的情意就在我的情意里面,他的心就在我的心里面,那种感觉很好。但是物产生一种对抗性。所以如果我们要去爱,人生的生的力量是爱的话,那是我们的心去爱,但物不爱;而我们是这二者的复合体,两个合起来才是人。所以你首先要把那个不爱的因素解消,而那个爱的心才会充分的展现;这是儒家。
心知心执是生命困苦的所在 但道家不这样讲。我们现在要进入道家的思考,不过我先要花一点力气来讲儒家。儒家的根本问题是认为:我们的心是有爱的,这没有问题,问题是出在我们的物。道家的想法是:人生的困苦在我们的心。人常说活不下去,我真的活不下去了。其实人要活下去是很容易的,在一个自然条件里面,我们大部分都可以活下去。我们活不下去都是因为心所带来的压力——挫折、伤感、悲痛、忧愁,这些东西才让我们活不下去。不是找不到工作,也不是三餐不继,很多人活不下去不是因为物的问题,事实上是因为心的问题。
当儒家说有心就有希望,道家说:“请你等一等,恐怕相反。”有心人有情意和理想,对人间怀抱太大的希望,对别人怀抱太多的期许,自己一定会失望。因为你一直给大家压力,如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希望学生帮自己打天下,这门考第一老师就是第一的老师。你对人间有太多的希望,太多的期许了,这样的心才是我们困苦的所在。所以活不下去的不是我们的物,而是我们的心。因为你的心太多的执著,太多的向往,太多的期许,才让我们的物跟着受苦。物是跟着心受苦的,你在紧张匆忙的生活里面,消化就不良。我刚坐计程车过来,胃就有一点痛,因为时间眼看来不及了,可偏偏又赶上塞车;我本来想下车走路过来的,后来总算有一个计程车司机下来指挥,所以人间还是有温暖,“窗外有蓝天”。窗外有蓝天我的解释是“吾心有阳光”,蓝天是通过我们的心去照出来的,我们不能等着窗外的蓝天才有希望,要心随时去照出蓝天才有希望。我有一个行程,七点钟要开始讲课,有很多先生来这里等着听课,所以我的物就随着我的心受苦,流落天涯,从永和的家奔往衡阳路。所以我们的希望是我们的心,我们的心不能充分的实现是因为我们有物,把物化掉,心就可以充分实现了,这是儒家。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