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孟子类解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7027553
  • 作      者:
    于文斌编著
  • 出 版 社 :
    吉林文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编辑推荐
    实用性:按思想内容分类编目,方便读者按需求读。
    完整性:对《孟子》内容不漏一章一句,保持原书整体风貌。
    时代性:围绕新时代的社会需求,努力开掘《孟子》的现实意义。
    通俗性:语言风趣雅丽,讲解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展开
作者简介
    于文斌,1952年5月生,吉林省梨树县人,中文本科毕业。自青少年始,就喜读《易经》、《道德经》、《论语》、《孟子》等中国古代经典书籍,且人生阅历丰富,有较高的文学功力。作者撰写的《论语类解》一书,以其独特的编排方式和独到的人生感悟,为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而独辟蹊径,在《论语》编纂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该书出版后,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好评。2007年6月14日,作者应吉林大学校长周其凤院士之邀,到吉林大学作了题为《孔子的思想精髓与中国道德建设》的学术讲演。由于广大读者的支持和鼓励,作者又以两年多的时间,采用相同的编纂方式,夜以继日编写了《孟子类解》一书,以为和谐社会建设奉献一点绵薄之力。作者坚信,读者阅读此书,定会欣然以足,爱不释手。倘能有所取焉,无论是为士为官,从教从医,务工经商,都是借以立世为人、升德致道之一助耳。
展开
内容介绍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杰出代表和集大成者,世称“亚圣”。孟子的思想主要集中在《孟子》一书中。在代,孟子和他的著作,等同诸子,地位并不显贵。有唐之初,依然如此。直到中唐由于韩愈的大力宣传和表彰,孟子之书初绽华采,社会地位迅速提升,被列为儒家经典。有宋之际,王安石推行变法,十分尊崇《孟子》一书中的民本、民生和制民之产的思想,并将其作为推行改革的理论依据,孟子及其著作的社会地位再次得以提升。直到宋朱熹将《孟子》和《论语》、《大学》、《中庸》合编为“四书”,以为学校的基本读本,再到宋人编刻《十三经》,《孟子》被列为其一,至此,孟子及著作的显贵地位,才得以保持和巩固。但也有一点波澜和插曲。明代朱元璋读《孟子》一书,对于孟子的“民为贵,君为轻”等言论,大为恼火,认为孟子不当配享孔庙,将孟子像驱出孔庙,但大臣力谏,不得已又将孟子像请回孔庙,但他对孟子所持之论,仍心存疑惧,命人删节了《孟子》,不过朱元璋死后,《孟子》一书又恢复了它的原来面目。这是一个小小的历史闹剧,集聪明与愚蠢于一身的朱元璋,终究不能阻挡人民的意志。它从另一侧面反映了《孟子》一书价值所在,因为它反映那个时代人民的要求,代表了人民的意志,讲了人民想讲而未敢讲的话,这便是《孟子》的精华,是《孟子》一书被人民所推崇而历久不衰的原因所在。
展开
精彩书摘
    做人篇第一
    【本篇概说】  怎样做人,应当有什么样的道德操守,这是有生民以来常说常新的永恒的课题。孔子和孟子是最早地探索这个问题的圣贤先哲。公元二千年后人类社会以及社会中人,依然需要积极地探索这个问题。有人类社会存在,人类就要面对怎样做人、遵循什么道德操守的问题。做人的问题是基本的问题,它是一切道德的基础。懂得怎样做人,然后才能知道怎样从医,为师,做官,怎样与人相处。孟子继承了孔子有关做人的基本思想,其阐述更为具体明确,虽然讲在两千多年前,对于我们现代人怎样做人,树立何种道德意识,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孟子关于“做人”的论说,就其要者而言,有如下几个方面:
    其一,明人禽之辨。人是动物,人又不是普通的动物。孟子说:“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人与动物所差只有一点点。这“一点点”是个关键。有了这“一点点”,则人之为人;反之,则人之为兽。这一点点是什么?这就是良心。孟子主张人性本善,因此良心又称为“善心”、“本心”、“仁义之心”。它是人的自然天赋,人人皆有。做人就是要保持这颗善良的本心。因此孟子说:“仁者,人也。”“仁者,人之安宅也;义者,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弗由”,则人同禽兽无异。仁义是做人的根本。
    其二,知义利之分。孟子说:“饥者甘食,渴者甘饮。是未得饮食之正也,饥渴害之也。”因此,为人不可为饥渴之需而见利忘义,不得其正,“万钟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鱼和熊掌,生和义,不能兼得之时,要守义而行,舍鱼而取熊掌,舍生而取义。义与耻是紧密联系的。义然后知是非,知是非方能辨荣辱。孟子说:“人不可无耻”,“耻于人大矣”。孔孟都非常愤恨那种为利而不择手段的做法。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孟子在齐人有一妻一妾章中,也以寓言的形式,痛斥了那种为求“富贵利达者”而不守正道的无耻行径。
    其三,守四端之德。仁义礼智,是做人四端:“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善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认为,这“四端”,犹人之四体,不可或阙。
    ……
展开
目录
序言
做人篇第一
为士篇第二
君子篇第三
修养篇第四
中庸篇第五
处世篇第六
交道篇第七
品鉴篇第八
人才篇第九
民本篇第十
经济篇第十一
务政篇第十二
治国篇第十三
论兵篇第十四
史论篇第十五
学习篇第十六
教育篇第十七
人性篇第十八
争鸣篇第十九
圣迹篇第二十
附录:《孟子》与《孟子类解》双向对照查阅表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