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孟子:人性的光辉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2549573
  • 作      者:
    赵昌平著
  • 出 版 社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内容介绍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孟子把伦理和政治紧密结合起来,强调道德修养是搞好政治的根本。他在孔子解诗实际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意逆志”的理论,对孔子以“仁义”为标准的人格美和人格美的形成,都作出了合理的解释,从而发展并完善了孔子的思想。《孟子》记录孟轲言行的一部著作,也是我国儒家重要经典之一。《孟子》对人性的光辉一一作了述评,着重从文学、历史学、社会学的角度,进行新的阐释。
展开
精彩书摘
  【今译】
  孟子拜见梁惠王,惠王说:“老先生不以千里之途为遥远来到鄙国,是不是有什么办法使鄙国得利呢?”孟子回答道:“大王何必谈什么‘利’呢!只要讲仁义不就行了吗?如果大王只讲‘怎样使我国得利’,大夫也只讲‘怎样使我的封地得利’,一般读书人以至老百姓都只讲‘怎样对我自己有好处’,上上下下彼此之间都一味讲利,那么国家就危险了。犯上杀害拥有万辆兵车的天子的,一定是那拥有千辆兵车的公卿;犯上杀害拥有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君的,一定是那拥有百辆兵车的诸侯国的大夫。天子、诸侯有一万、一千,他们就能有一千、一百,不可说是不多了,但如果把义丢在脑后而将利置于第一,那么他们不夺取那一万、一千,是不会满足的,从来没有讲仁德的人而抛弃他的父母的,也没有讲义的人把他的国君扔在脑后的。因此,大王只要讲仁义就行了啊?为什么非去讲那个‘利’呢?”
  [述评]
  这段经文是《孟子》开宗明义的第一章。梁即魏,公元前362年魏惠王侯罃由安邑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所以称梁惠王。在战国诸雄中他首先自封为王,扬威二十余年,可称雄主。因此孟子来谒,他的态度简慢而带有调侃,言外之意是:你还有什么能教我的呢?教我取利吗?我可是略地敛财的专家啊,何必仆仆风尘、千里而来呢?谁知孟子当即不亢不卑地用“仁义”二字把他顶了回去,并且以利欲不止则不免有公卿杀天子、大夫杀诸侯的例子来耸动视听。这话主要攻心,惠王当然不会忘记十多年前,魏、赵、韩三家分晋的故事,也不能不想想,有没有再被自己的大夫分掉的危险。孟子说话,就是这么绵里藏针的厉害。
  义利之辨虽并不起于孟子,比如《论语》中就说过“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然而孟子既把它作为国家存亡的大防,他的弟子又把此章编于卷首,足见“仁义”二字在孟子王道政治中的核心地位。因此我们姑且将上一篇已开了头的“性善论”的讲评放在一边,先来讲讲这义利之辨,回头再谈性善论,就不会感到越讲越抽象不可捉摸了。
  这里牵涉到三个概念,利、仁、义。利,就是一己之私欲。朱熹《孟子集注》说:“利心生于物我之相形(比较),人欲之私也。”
展开
目录
出版说明/1
前言/3
第一章  人性本善/1
一、人皆可以为尧舜/3
二、义利之辨/7
三、性命之辨/11
四、善端的扩充/17
五、善养浩然之气/22
六、从孟子到朱子/31

第二章  保民而王/39
一、王霸之辨与劝霸行王/41
二、与民同乐/49
三、天时、地利、人和/53
四、诛一夫与弑君/56

第三章  义礼之学/63
一、法先王/65
二、爱有差等/71
三、经与权/75

第四章  制民恒产/79
一、仁政之始/81
二、生态保护/86
三、赋敛有度/88
四、防止垄断/93

第五章  教以人伦/97
一、教化至上/99
二、父子主恩/103
三、“孝”的两难境地/109
四、君臣主敬/115
五、尊贤使能/123
六、夫妇有别/128
七、长幼有序/132
八、朋友有信/135
九、劳心与劳力|138
十、华夷之辨/144

第六章  天赋尊严/149
一、“耻”的重要/151
二、圣之时者/156
三、大丈夫的标准/162
四、狂狷、中庸与乡原/167
结束语/173
篇目索引/174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