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9哀公问政。子日:“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人道敏政,地道敏树。夫政也者,蒲卢也。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日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注释】
①杀——音晒。
②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此十四字本篇后文亦见,郑玄云:“误重在此。”
③知——同智。
④强——音抢。
【译解】
鲁哀公向孔子询问政治。孔子说:“周文王、周武王的政法,刊布在木板、竹简之上了。这样的贤人在世,那政法就能实行;这样的贤人亡故,那政法也就停息了。人的性能可以勉力推行政法,地的性能可以勉力生殖草木。这国政犹如蒲苇一般,蒲苇得了地力就能成长,国政得了人才就有成效。所以治理国政在于得人。国君要取得贤人,必须以身作则;要修养自身,必须以道德为准则;要修养道德,必须以仁义为根本。所谓仁,就是爱人的意思,亲爱双亲是为大仁。所谓义,就是合宜的意思,尊重贤人是为大义。对亲属们的亲情,因远近有异而有亲疏的差别,对贤人们的尊重,因尊卑不同而有大小的等次,反映这种亲疏尊卑关系的礼就从而产生了。所以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想要修身,不可以不事奉双亲;想敬事双亲,不可以不知晓人道;想要知晓人道,不可以不知晓天理。天下共通的人道有五条,用来履行这五条人道的品德有三种。君臣之道,父子之道,夫妇之道,兄弟之道,朋友交往之道,这五条就是天下共通的人道。智、仁、勇,这三种是天下共通的品德,用以履行五条人道,三者是一致的。对于五道三德的道理,有的人生来就知晓,有的人学习了才知晓,有的人经历了困苦才知晓,及至他们都知晓了,却是一样的了。对于五道三德的实践,有的人心安理得地去做,有的人为了名利才去做,有的人勉勉强强地去做,及至他们都成功的时候,却是一样的了。”
2·20子日: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日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子庶民则百姓劝,来百工则财用足,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
【注释】
①好——音浩。知——同智。
②眩——音绚。
【译解】
孔子说:爱好学习就接近智了,努力行善就接近仁了,知道羞耻就接近勇了。知道这三项的人,就知道怎样修身了;知道怎样修身,就知道怎样治理别人了;知道怎样治理别人,就知道怎样治理天下国家了。总的说来,治理天下国家有九条纲要,就是:修养自身,尊重贤人,亲爱亲人,尊敬大臣,体恤群臣,爱护平民,招致各种工匠,优待远方之人,安抚各路诸侯。修养自身,那么道德就能确立;尊重贤人,那么遇事就不会迷惑;亲爱亲人,那么伯叔、兄弟就会无怨;尊敬大臣,那么做事就不会紊乱;体恤群臣,那么士臣们答报的礼数就会厚重;爱护平民,那么百姓就会互相劝勉奉事君上;招致各种工匠,那么财用就会充足;优待远方之人,四方之人就会闻风归顺;安抚各路诸侯,那么天下的人就会敬畏。
2·21齐明盛服,非礼不动,所以修身也。去谗远色,贱货而贵德,所以劝贤也。尊其位,重其禄,同其好恶,所以劝亲亲也。官盛任使,所以劝大臣也。忠信重禄,所以劝士也。时使薄敛,所以劝百姓也。日省月试,既廪称事,所以劝百工也。送往迎来,嘉善而矜不能,所以柔远人也。继绝世,举废国,治乱持危,朝聘以时,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