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第十辑,现象学与政治哲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2747238
  • 出 版 社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作者简介
    倪梁康,1956年生于南京。除去两年的农村插队劳动以外,始终在学校读书、教书、研究。在南京大学获硕士学位,弗莱堡大学获博士学位,卡塞尔大学做博士后研究,乌泊塔尔大学做洪堡项目研究。发表著述有:《胡塞尔:通向先验本质现象学之路》(硕士论文)、《胡塞尔现象学中的存在信仰》(博士论文,德文)、《现象学及其效应》等论著,以及“胡塞尔哲学中的‘原意识’与‘后反思’”等论文,《逻辑研究》等译著。并参与编辑《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等国内外期刊和丛书。现任教于南京大学哲学系。
展开
内容介绍
    《现象学与政治哲学(第10辑):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是中国(两岸三地)现象学和哲学研究界第一次合作努力的成果。象学的哲学与方法发展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它以“面对实事”的思维态度和“工作哲学”的解析风格在哲学史上独树一帜。以胡塞尔、舍勒、海德格尔等人所代表的现象学精神,如今已在人文-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发挥着直接或间接的作用与影响。
展开
精彩书摘
    在列维纳斯那里,“超在”走向“他者”的过程是一个必然的逻辑进程:“超在”的意义并非在于“存在”或“是”本身,而是超越了任何存在的东西;如果存在是以存在者为标志的,那么,存在者的意义并非取决于存在本身,而是由于在者的存在;然而,在者的存在只有显现为他者的时候,才能为在者本身确立存在提供可靠的依据。这样,存在者的意义就从“超在”达到了“他者”,而超越的意义也就在于他者的存在。<br>    当然,从“超在”到“他者”的过程并非如此简单。这里首先需要对“超在”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列维纳斯所谓的“超在”其实并非通常理解的对存在本身的简单超越,而是指完全不同于存在的东西,或超越了本质存在的东西。按照伍晓明先生的理解,列维纳斯的“存在”或“是”这个概念并非用于通常的含义,而是要“去除存在”或“去除本质”。这样,他的“超在”概念自然就成了“超越”“去除存在”,或用伍晓明先生的术语,是“异于去是”。然而,如果“超在”的意义在于“异于去是”,那么,这里就不存在一个超越的含义,因为列维纳斯提出“超在”的目的就是要指出一个不同于通常理解的存在:它不是对通常理解的存在的超越,而是完全不同于那种存在的东西。由于通常理解的存在总是建立在个体存在者的基础之上,因此,“超在”就不能是简单地超越那种存在或存在者,而只能是不同于那种存在或存在者的东西。这样的东西不是别的,只能是显现为个体存在者“面孔”的他者。 <br>    ……
展开
目录
现象学与政治哲学<br>胡塞尔的国家哲学<br>“超在”的扩展:列维纳斯伦理学的政治哲学维度<br>技术、政治世界与本真生存<br>从生活世界到公共领域——现象学的政治哲学转向<br>阿伦特“多元性”概念的哲学意涵<br>城邦内的“政治争吵”与原初的区一分着“共属一体”——从海德格尔的“荷尔德林和诗的本质”而来,对“诗与哲学之争”的准备性分析之三<br><br>现象学研究<br>欧洲以外的哲学<br>自我的历史——胡塞尔晚期时间手稿和《危机》中的“原-自我”<br>作为先验视域世界<br>作为时间化的对象构造与存在筹划——论胡塞尔对象类型的时间构造与海德格尔存在样式的时间筹划<br><br>硕士、博士论文精要<br>关于德里达《胡塞尔〈几何学的起源〉引论》的思考<br>“身体”开展的“世界”——新现象学身体与情景更论关联初探<br>超越论逻辑:胡塞尔对康德的批评——兼论传统逻辑、现代逻辑与胡塞尔超越论逻辑的差异<br><br>现象学评论<br>“文革”以后的中国大陆海德格尔研究状况<br>现象学美学在中国<br>评《胡塞尔现象学中的存在信念》<br><br>资料<br>2005-2006年中国现象学研究论文与著作统计<br>编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