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精质论:一种新的本原说及其视野里的现实世界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2115613
  • 作      者:
    汤公山人著
  • 出 版 社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编辑推荐
    当我看见这本《精质论》,了解到它是一本专门讨论本体论问题的著作时,不禁怦然心动,亟欲一读为快。下面就是我读后的几点感受。
    第一,《精质论》表现出作者具有突出的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作者虽然不是一个职业哲学家,但对哲学史上的人物与著作也广泛涉猎过,作者所提出的观点虽然也继承了哲学史上的思路,其结论确实是经过作者的独立思考、刻苦钻研、大胆探索、推陈出新的结果。例如作者提出的主要观点一一“世界的本原是一一精质”,就充分体现了这种精神。
    第二,《精质论》的思维方式的辩证性质十分浓烈。辩证思维方式的根本特征就是对立统一关系,即矛盾关系,看来作者对此十分娴熟。
    第三,《精质论》把本体论与现实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体现了本体论的现实价值和顽强生命力。
展开
作者简介
    汤公山人,原名李云川,安徽宁国人。毕业于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历任报话员、报道组长、师新闻干事、报社编辑(记者)及副总编辑等。现为海南省建设厅国家公务员。长期致力于哲学研究,已发表代表作有《精质论》(缩写)、《辩证美学论》和《论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等。还发表千余篇新闻和文学作品,有多篇作品获奖。间或也做一些工程技术方面的研究,有多项发明创造获国家专利权。
展开
内容介绍
    《精质论》原创性地提出并论证了一种新的本原说,继而以这种本原说所包含的思想方法为指导,对“真”、“善”、“美”和“幸福”以及“文明的起源”、“文明的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途径”、“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等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得出了一系列独到而深刻的结论,蕴藏蕾丰富的思想资源。其论述深入浅出,既包含着重要的基础理论认识,又体现了相当丰富的社会和人生经验,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书中部分论文,如《论马克思主义的本质》、《“三个组成部分”不等同于马克思主义》和《辩证美学论》等,已经在上海灶科院的《社会科学报》和海南省委党校的《新东方》杂志等报刊公开发表,受到学术界的积极评价。相信《精质论》的出版,对哲学、科学(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以及宗教的发展都将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展开
精彩书评
    《精质论》使我感到本体论的传统不应该被抛弃,而应该被继承、被发扬、被现代化、被科学化,不仅职业哲学家对此责无旁贷,哲学爱好者也对此大有可为。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黄楠森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精质总论:
    一、精质论:
    1.关于世界本原的基本理论:
    对世界本原的认识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现存哲学尚未正确揭示世界本原的真实面目。
    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精神(人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可物质怎么能够产生与自身不同的、对立的精神呢?
    众所周知,唯物主义的物质乃是一种单一而纯粹的东西,否则,就谈不上“唯物”。而精神与物质是根本不同的,对立的。
    譬如,人的肉体作为物质的存在形态之一,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而人的精神(意识是它的存在形态之一)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如果有人问,原始物质中有没有这种类似意识性质的非物质的东西存在呢?唯物主义只能回答没有。
    这样,如果我们把精神(意识)这种东西称为“有”(而且就我们所知它确实有),那么在唯物主义的原始物质当中就没有这种“有”,对这种“有”而言,物质中是“无”。可是,就是这种单一而纯粹的物质,发展到后来,却在人脑中出现了它自身一直都“无”的“有”。
    这好像一个厨师做馒头,他自以为已把面粉筛得很干净很纯粹了,但馒头蒸出来,人们却从中吃出了铁钉,然而厨师犹自坚信面粉里没有铁钉。
    这是坚持无中生有,是违反“从无得无”原则的。
    再者,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精神(意识)。这不能解释人之自杀以及被吓死和被气死等事实。因为在这些事件中,都是精神直接决定了物质的。
    ……
展开
目录
序一
序二
写在前面
第一章 精质总论
一、精质论
1.关于世界本原的基本理论
2.世界的本原是:精质
3.辩证法理论对世界本原的认识
4.传统思维的根本缺陷
5.一种新的思维方式
二、精质续论
1.空间与时间
2.质料与形式
3.现象与本质
4.特殊与普遍
5.静止与运动
6.必然与偶然
7.现实(结果)与潜能(原因)
8.有限与无限
9.可知与不可知
10.理性与意志

第二章 真善美探源
一、辩证真理论
1.真理的本质
2.真理的基本特征
3.真理的发展道路
二、辩证伦理学论
1.善是生命包含的有利于生命繁衍的品质以及生命主体对这种品质及其相似事物的内在体验
2.生命结构的辩证性决定了伦理问题的辩证性
3.善是比真和美高一级的概念,它是真与美的有机统一
4.形而上学对道德问题的影响和伦理学的辩证发展
5.辩证伦理学的基本要求
三、辩证美学论
1.美的问题的重新提起
2.美是生命对良好的繁衍条件产生的肯定性的生理一心理反应
3.生命结构的辩证性决定了美的辩证性
4.美是比真和善高一级的概念,它是真与善的有机统一
5.形而上学对美的影响和美学的辩证发展
6.辩证美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四、论幸福
1.幸福是生命主体在自身与良好的繁衍条件相结合及其相似情境中产生的肯定性的生理一心理反应和体验
2.生命结构的辩证性决定幸福的辩证性
3.形而上学幸福观产生的思想基础及社会历史条件
4.辩证幸福观与人的全面发展

第三章 若干社会历史问题的哲学思考
一、论文明的起源
二、论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基本途径
1.从中国的历史存在反思中国的传统文化
2.“专制”与“逍遥”的对立: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特征
3.从辩证生命观看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缺陷
4.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基本途径
三、论官民关系
1.官民关系的辩证性
2.历史上对官民关系认识的片面性
3.官民关系的理想境界
四、论腐败和反腐败--从戚火贵罪案说起
1.什么是腐败?
2.腐败的根源
3.反腐败的基本途径
五、论城市规划与建设的辩证关系
1.问题的提出
2.规划与建设的辩证法
3.现实的经验教训
4.在这个问题上的两点论和重点论
六、论文明的复兴
1.从近代的挫败反思中华传统文明
2.中西文明差异的根源
3.实现中华文明复兴应注意的问题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研究
一、论马克思主义的本质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2.马克思的精神品质与马克思主义的本质
3.马克思主义与“三个组成部分”的关系
二、论“三个代表”的辩证关系
1.生产力和文化的关系
2.利益主体和利益代表的关系
3.“三个代表”的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