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马克思自由思想的真蕴及其当代境遇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0807831
  • 作      者:
    张剑抒著
  • 出 版 社 :
    群言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编辑推荐
  《马克思自由思想的真蕴及其当代境遇》试图从“包含天才世界观萌芽的第一个宝贵文件”——《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入手,引出马克思哲学的核心概念“实践”,并以此去理解马克思实现的从传统本体论到现代本体论的转变的重大意义。这个本体论革命即“实践本体论”就是以实践为根据去理解人的存在、人的本质、人的思维和人的世界。实践本体论使人类的存在不断地向着自由和解放展开,所以马克思哲学才是深刻的,伟大的,与时俱进的。
展开
作者简介
  张剑抒,1976年5月生,辽宁开原人。1994年入吉林大学哲学系学习,1998年攻读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硕士,并于2001年继续攻读博士,2004年获博士学位。现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曾在核心学术期刊发表文章数十篇,代表有:《(实践中的对象化与异化一一从黑格尔到马克思)》、《(论马克思的无神论与他的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关系)》、《(马克思自由思想的真蕴及其当代启示)》、《(从人的生存状态解读马克思的自由思想)》、《(形而上学——“存在”着的“无”)》、《(在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开放运思中诠释自由)》、《(如何理解被称作“实践本体论”的马克思哲学)》、《(马克思自由问题的解蔽与呈现)》、《(人的两重性存在与自由维度的开启》、《马克思自由思想对和谐人生的启示)》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如果我们对马克思的历史观乃至于他哲学思想的整体发展脉络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就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在马克思那里,实践活动作为人的一种本源性生命活动方式成为产生和解决一切重大问题的深层依据。马克思的历史理论是以“现实的人”为起点而展开来的。他从来不曾以僵死的物和抽象的精神去遮蔽鲜活而富有灵性的人,他从来不曾以机械和刻板的物的法则或“绝对精神”的内在规律来否定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相反,马克思非常强调作为人的本质的自由,是通过人的实践活动来实现的,他把实践看作是“一种绝对创造性的活动”,即历史的、有意识的创造活动。马克思就曾说过,自由不仅包括我靠什么生存,而且也包括我怎样生存。人类的历史就是在实践中展开的对自由这个本体的不断探求。自由是人的实践活动不断开启的生存空间和存在意义,是一个被不断拓展的过程,同时自由也是实践努力的方向,即自由还是一种价值取向。真正的自由不仅是人所向往的一种完满的生存状态,也是人的一种发展状态。开启马克思自由思想真蕴的关键在于理解马克思实践概念所引发的全新的哲学思维方式,那就是:说明人的精神的解放、自由的实现只有与人的历史运动、与人为争取人本真的生存所进行的实际斗争相结合才有实际的可能。
  马克思哲学的重大意义在于他确立了感性实践活动优先于逻辑和知性的原则。
  而传统的教科书哲学把马克思的自由思想理解为是对必然的认识,把实践理解为达到认识必然性的手段。而事实上,实践和自由的概念在马克思那里有着深层的人文关怀,它们具有本体论的内涵。实践作为人类的一种本源性生存方式在本质上是人为的和为人的价值活动,它总是遵循着外在物的事实尺度和人的内在的价值尺度。人对现实必然性的认识和利用,归根结底服务于人对现实社会的改造以便促进人类自由发展之目的。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需要认识和利用哪些必然性是由人自身发展的价值需要决定的。我们虽然承诺实践活动之外的自然界具有其存在的优先性,但“抽象地孤立地理解的、被固定为与人分离的自然界,对人来说也是无”。
  马克思把人理解为实践的存在,认为人正是通过自己的批判性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参加到并影响着现存感性世界及其发展方向,促成了它向着人的世界的生成运动。实践的生存方式是人的本源性存在方式,是自由现实性问题解决的惟一载体。实践的生成也就是自由的生成。人类实践活动的历史就是人类对自由本体探求的过程。自由意味着去过真正的生活,它不是由一个为好社会,富饶经济或最后哲学所赋予的礼物,自由是个本体概念,人类对它的探求是没有终点的。正是在实践中对它的探求才书写了人类不断进步的历史。自由是由行动造成,它是人的一种动态的存在状态。同时,自由也是人类生存的终极价值追求,实践正因为有着自由的终极价值的提携与指导,才使人类的发展在历史的进程中不断完满。自由没有终点,对它的追求不会在某个时间点上终结,但自由却是有方向的,它的指向就是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哲学的真实意义不在于它是否能够达到所谓终极存在、终极解释或终极价值,而是启发人类在理想与现实、终极的指向性与历史的确定性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永远保持一种实践的批判精神和超越意识。
  理解了马克思自由思想的真蕴可以有力地回应现当代西方哲学对马克思自由思想的挑战。存在主义由于对个体的关注,而认为马克思的自由是一种类的空洞的自由。事实上,马克思自由思想的根基就是个体的自由。
  马克思曾经明确说过“每个人的自由是全体人自由的前提”,自由是“各个自由人的联合体”,所以,脱离类的自由的存在主义的个体自由才是虚妄的。法兰克福学派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有着深刻的揭示,他们指出异化无处不在,使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当代的资本主义社会。但是他们指出推翻资本主义本身也不能消除异化劳动,因此自由的实现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实上,他们没有理解马克思异化理论所蕴涵的深刻人文意蕴。异化在马克思那里绝不仅仅是个政治性概念,马克思把自由理解为是对异化的克服上,但这种克服不是外在的,而是一种内在的自律,马克思是希望人摆脱对各种物的依赖关系,使劳动只成为“自由自觉的类活动”。同时,马克思清楚地指出,这样的自由必须建立在物质极大丰富的基础上,只有这样,人才更有可能摆脱物对自身的奴役。后现代试图消解一切关于自由与解放的元叙事,想通过感觉之流或个性自我去彰显自由,这样的自由不仅不能对马克思的自由思想构成挑战而且它本身就是偏离“人”而理解的人的自由。自由作为一种终极价值是人形而上追求中所无法逃避的,作为人就不能没有终极价值的提携,否则就不可能过真正属人的生活,而那样的人的生存将无异于动物的生存。
  马克思的自由思想对于当代人类生存境遇的改变具有非常重大的启示意义,这决不是某种口号上的东西,从上面的论述我们可以归结几点:第一,人之为人,并不体现在它是一种与世界相割裂的特殊的存在者,恰恰相反,他与其所生存的世界不可分离。因此人不是与自然对抗的,人是在自然之人化和人之自然化的生命运动中,在物质之必然与原欲之自由的肯定和否定的统一运动中去发展自身达及自由的。这对解决生态问题具有重大的意义,通过马克思的自由思想,人类可以意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解决对于人类的发展、对于自由的实现是具有多么重大的意义。第二,自由作为人的存在意义的开启,使人对自己的追问真正成了有价值的问题。
  人开始反思自身的存在状态,对现代人的命运将给予更多的关注。他们将意识到人类的存在必须要有合理的价值秩序,人的存在不能与神圣领域分割,那种感觉之流的生存状态不是人本真的生存,这样就有助于现代人振作精神,拾起颓废的精神,去积极地生活和面对人生的机遇与挑战。第三,自由不意味着拥有更多的财富,它有助于人类改变目前人类的生产活动方式,物质生产力的提高是自由的前提,但自由最终是引导人们达到一种摆脱任何物的依赖性把自身所具有的“自由自觉的类本性”发挥出来,自由是一种创造性的生活,人类不应该成为一种只受着利益驱动的单向度存在。第四,自由既然是人类的生存所向往的美满的存在状态,是人的全面发展状态,自由就决不是一个人或一个国家或种族的事情。人不仅不能与自然分开,不能与神圣体分开,人也不能与共同体分开,自由只能是类的自由,是人类历史发展所努力致力的。这样的理解就对解决那种把自由理解为是摆脱别人统治自己成为主人而导致的霸权主义和种族主义有重大的作用。自由是自由人的联合体,各个个体的自由才能导致整个共同体的自由。这样的自由解读有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总之,在马克思哲学开创的实践哲学的新运思中去解读马克思的自由思想,不仅可以从另一个维度去体会马克思的伟大,更主要的是,它可以有力地回应现当代西方哲学对马克思自由思想的挑战,同时对于当代人的生存境遇的改善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三章 马克思自由思想的真蕴
  如果我们对马克思的历史观乃至于他的哲学思想的整体发展脉络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就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马克思的历史理论是以“现实的人”为起点而展开来的。他从来不曾以僵死的物和抽象的精神去遮蔽鲜活而富有灵性的人,他从来不曾以机械和刻板的物的法则或“绝对精神”的内在规律来否定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同时,马克思十分注重人的现实性、具体性和历史性,非常强调作为人的本质的自由,是通过人的实践活动来实现的,把实践看作是“一种绝对创造性的活动”,即历史的、有意识的创造活动。实践的生成也就是自由的生成,自由是人的实践活动不断开启的生存空间和存在意义,是一个被不断拓展的过程。真正的自由就是人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发展,是人的创造性生活的表现。真正的自由不仅是人向往的一种完满的生存状态,也是人的一种发展状态。开启马克思自由思想的真蕴的关键在于理解马克思哲学观的变革,理解马克思实践概念所开启的全新的哲学思维方式。那就是,说明人的精神的解放、自由的实现只有与人的历史运动、与人为争取人本真的生存所进行的实际斗争相结合才有实际的可能。
  一、实践中的认知理性和价值理性
  西方哲学的本体论学说始终是和人的自由、人的解放的理论相联系的,是围绕人的自由、人的解放问题展开的。这就使我们可以从人的自由、人的解放及其理论发展的高度反思西方哲学由知识论本体论向生存论本体论演化的哲学内涵。静态地考察,知识论本体论与生存论本体论是在不同的层次上揭示人的自由本性,探讨人获得解放的方式。知识论本体论是在自然的层次上肯定人是具有必然性的存在。所谓人的必然性的存在,是指人受外部自然界的支配,由外部自然的必然性规定人的存在。在这里,必然性对于人来说是一种外在的力量,人只能认识它、利用它,却不能创造它、消灭它。所以,人从这种必然性中所获得的自由只能是认识的自由、外在的自由,这也是传统教科书对自由的解读模式。与之不同,生存论本体论是从人的生存的层次上肯定人是具有偶然性的存在。这里的偶然性是个本体论层面上的概念,它与认识论层面上所使用的偶然性概念是完全不相同的。在认识论层面上使用的偶然性概念,是用于说明认识的真理性和知识的可靠性程度,偶然性是指人们的认识以及获得的知识具有或然性、不确定性。而生存论层面中的偶然性的概念是指人的存在不单是为了认识和利用所已有的现实性,人的存在更是为了开启某种可能的生存空间与生存意义。人生存的本质即是人创造的自由,而人创造的自由只有面对可能性的世界才是真实的、有意义的,机械的、严格的必然性是对人的自由的否定。因此,现代西方哲学强调可能性高于现实性。在近代认识论的框架中,现实存在的东西是具有第一性的。所谓“经验”也是具有强烈的实证主义特征,经验的作用是检验是否存在。这样的“经验”只是一种外在于人的手段,人从不去想某种事物存在与不存在对于人类及其人类的生活有什么意义与价值。而在生存论的框架中,哲学不再关心外在于人的客体实存或什么绝对实体,而是从人生活于其中的世界中去揭示什么是对人有意义的,什么样的生活是人本真的自由的生活状态。人的生命活动不仅仅是认识外在的必然性,人的生命活动更是创造和赋予意义的过程。这样,“经验”被看作是文化、意义结构的存在方式和展开,是一个融个人的创造性于其中的全部人类生活的整体。新康德主义的代表人物那托普指出,哲学“要寻求广义的经验的‘丰饶的深谷’,也就是说,它要力求把根扎到全部文化创造中去:哲学就在于在理论科学上‘拼写出经验’;就在于在实践上塑造出各种社会秩序,并且为个人在这些秩序范围内塑造出一种堂堂正正的人的生活;就在于在艺术上进行刻划,在美学上陶铸生活;就在于对宗教生活进行最深刻的塑造”。可见,这种经验就是一种被不断创造的人的具体存在状态。经验的存在是一种动态的存在,它不应该成为一种固定的生活状态,它应该随时可能被超越,然后成为另一种更好的人类存在。因此,说人是偶然性的存在是指人的活动,个体的生命是在丰富多样的可能存在中创造自己、塑造自己的,形成人的历史,实现人的自由。人的自由自觉的内在本性是在人的创造性的实践中彰显的,绝不是简单地对外在必然性的认知与服从。当然,这种自由不能代替或取消人的认识的、外在的自由,却是比人的认识、外在的自由更深层次的自由。
  ……
展开
目录
导论 自由的旨趣与人之为人的实现
一、人的二重性存在与自由维度的开启
二、传统教科书在马克思自由观上的缺失
三、马克思自由问题的解蔽与呈现

第一章 马克思之前西方哲学主要自由思想回溯
一、人的二重性存在和自由的原初语境
(一)人的经验性本原追求——必然中的自由
(二)人的超验性本体追求——理念中的自由
(三)基督教——天国中的自由
二、理性的启蒙——自由的依据回归人自身
(一)理性导向的社会自由——契约论
(二)卢梭——社会自由偏向道德自律
(三)康德——自由归于人的实践理性的践履
(四)黑格尔的自由——自在而自为

第二章 马克思自由思想的形成过程
一、青年黑格尔派时期
(一)自由就是人的自由意志
(二)自由与绝对精神的他由
二、《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自然哲学之比较》
(一)原子偏斜——自由意志
(二)从个别的自我意识到个别自我意识的现实性
三、《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一)摆脱思辨理性确立人的价值自律
(二)开始从人的存在方式的社会关系中寻问人的自由
四、《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一)人的本质在于自由自觉的类活动
(二)人的自我异化及其复归
(三)新历史观萌芽时期的实践概念
五、《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一)新的哲学观的萌芽——实践的理解
(二)社会关系的总和是人的自由自觉的类活动的定在
六、《德意志意识形态》
(一)偶然的个人与有个性的个人
(二)真实的集体中才有真正的个人自由
(三)共产主义——自由王国与开放致思

第三章 马克思自由思想的真蕴
一、实践中的认知理性和价值理性
(一)自由建立在对必然的认识上
(二)自由是实践主体追求他的目的时的价值自觉
(三)自由是认知与反省的契合
二、在历史唯物论的开放运思中诠释自由
(一)自由的本然性必须在现实的人类活动中实然化
(二)自由的实然化的更迭过程就是人类的历史性生成
(三)自由是人在历史活动中的一种永恒价值取向
三、自由——人的生存状态
(一)素朴性存在状态
(二)反思性发展状态
(三)完满性状态的追求
四、自由——真、善和美的三性融合
(一)真——对必然的认识
(二)善——价值内蕴的认识
(三)美——至善的企及
小结:自由的各种解读不是单性的而是有机的

第四章 现当代西方哲学对马克思自由思想的诘难与挑战
一、存在主义对个体自由的关注
(一)存在主义的个体自由的解析
(二)马克思的每个人的自由是所有人的自由的条件
(三)脱离自由人联合体的存在主义的个体自由的空性
二、法兰克福学派对当代资本主义异化的深刻揭示
(一)马克思的异化只是劳动的异化?
(二)当代资本主义面临普遍的异化——单向度的人
(三)异化的扬弃——人的自由与解放
三、后现代主义——从思想之我到感觉之我
(一)主体的死亡——人类自由的虚妄
(二)无终极价值的自由——失却了人之为人的根本
四、自由主义——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
(一)“自由”与“平等”在自由主义者和马克思间的差异
(二)现代自由主义者的自由思想及其政治纲领
(三)自由主义内部关于自由问题的理论之争

第五章 当代人的境遇与马克思自由思想意蕴的启示
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人的异化
(一)自由从认识论回归现实的人和人类生活
(二)从过分张扬的人类主体性回归真正的主体性
二、后现代冲击下的价值多元与价值虚无
(一)现实关切与终极眷注
(二)从种存在到类存在
三、纠正对生活世界的庸俗化解读
(一)生活世界在马克思哲学中的意义
(二)实践不是无价值要求的生产劳动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