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资本论》产权思想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0474050
  • 作      者:
    朱春燕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作者简介
    朱春燕,1971年2月生,湖北远安人。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江汉大学政法学院副教授。现正在武汉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思想史博士后流动站从事马克思经济思想史的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资本论》研究。
展开
内容介绍
    《资本论产权思想研究》分别运用了分析与综合相统一、局部研究与整体研究相统一、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对马克思产权理论和西方产权学说作了一番比较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对《资本论》的研究,挖掘出马克思丰富的产权思想。
展开
精彩书摘
    基于对契约关系本质的这种认识,在《资本论》中,马克思透过资本主义社会看似平等的各种各样的契约关系,深入地考察这些契约关系所反映的经济关系的实质,从而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本质。例如在分析资本家和劳动者关于劳动力买卖所发生的契约关系中,马克思并没有只是从契约的表面形式去探讨它们之间的法律关系,而是进一步深入到契约关系的实际状况中,全面考察制约、决定这种契约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首先,马克思对契约中发生关系的双方主体的地位进行了分析——一方是掌握生产条件的生产资料所有者,另一方是一无所有、不得不以出卖劳动力为生的劳动者;其次,马克思对契约关系所交换的客体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了劳动和劳动力的区别,说明了劳动者真正出卖的对象是劳动力,但是资本家占有的却是工人的劳动。再次,马克思还进一步考察了契约关系实现以后,当对劳动力的消费离开流通领域或商品交换领域之后,剩余价值是怎样被秘密地生产出来的。马克思通过对劳动力买卖的契约的实际状况的分析,一方面揭露了这种看似平等的契约内容的不平等性,指出工人让渡的是劳动力商品一定时期的支配权和使用权,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特性决定了工人实际上是用自己创造的价值支付自己的商品,也就是说,“契约的一方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他方购买劳动力。前者取得自己商品的价值,从而把这种商品的使用价值即劳动让渡给后者。后者就借助于现在也归他所有的劳动,把已经归他所有的生产资料转化为一种新产品,这个产品在法律上也归他所有”。“劳动力的不断买卖是形式。
展开
目录
前言
一 马克思产权思想研究述评
二 本书的研究任务
三 本书的研究方法
四 本书的结构和写作思路

引论
一 马克思对财产权、财产制度的研究
二 产权研究的几个基本范畴
三 产权关系与产权制度的历史性
四 马克思关于产权关系的社会性质的认识
本章结论

第一章 资本主义产权制度的确立及其变迁
一 资本主义所有权的形成
二 生息资本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的制度
三 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制度
四 虚拟资本所有权制度
五 资本主义劳动力所有权制度
六 资本主义收益制度
本章结论

第二章  资本主义企业微观产权制度的确立及其发展
一 资本主义企业的起源
二 资本主义企业内部的组织和管理制度
三 资本主义企业的性质
四 《资本论》中关于股份公司的理论
本章结论

第三章  产权与流通、流通费用
一 流通过程和产权的相互作用
二 商业资本的产生和性质
三 商业利润的来源
四 流通费用及其补偿
五 马克思关于商人资本发展的历史考察
本章结论

第四章  产权与效率
一 《资本论》对效率的研究
二 不同所有制条件下的产权关系和效率
三 不同的产权结构与效率的关系
本章结论

第五章  产权与社会公平
一 资本主义社会产权的不公平
二 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是资本主义产权不公平的决定性因素
三 重建以劳动者实现其个人劳动所有权为特征的“生产资料公有制”
本章结论

第六章  《资本论》产权思想的当代启示
一 《资本论》产权思想研究的方法论启示
二  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地研究和发展马克思的产权思想
三 《资本论》对研究劳动者与企业关系的理论指导意义
四 马克思的“公平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共建共享”
本章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