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br>1.1 城市<br>1.1.1 城市的形成<br>1.1.2 城市的基本特征<br>1.1.3 城市的本质<br>1.1.4 城市的发展<br>1.1.5 城市问题<br>1.1.6 城市管理和城市规划<br>1.2 环境地质学<br>1.2.1 地质环境与环境地质学<br>1.2.2 环境地质问题和环境地质灾害<br>1.3 城市环境地质学<br>1.3.1 基本概念<br>1.3.2 地质作用和城市环境地质问题<br>第2章 城市地质环境的特征和内容<br>2.1 城市地质环境的基本特征<br>2.1.1 城市地质环境的表生性<br>2.1.2 城市地质环境的相对稳定性<br>2.1.3 城市地质环境的容量有限性<br>2.1.4 城市地质环境的可变性<br>2.1.5 城市地质环境的系统性<br>2.2 城市地质环境的研究内容和评价方式<br>2.3 城市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的必要性和评价思路<br>2.3.1 城市地质环境质量研究的必要性<br>2.3.2 城市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思路<br>第3章 城市地质环境基本分析原理与评价<br>3.1 基本分析原理<br>3.1.1 城市地质环境的属性<br>3.1.2 城市地质环境质量和信息的表达<br>3.1.3 城市地质环境信息体系<br>3.1.4 城市地质环境要素、要素体系、主题要素<br>3.1.5 城市地质环境主题特征<br>3.1.6 城市地质环境分析原理框架图<br>3.2 评价方法<br>3.2.1 系列图的意义<br>3.2.2 城市环境地质系列图的作用<br>3.2.3 评价信息的组织和转换<br>3.2.4 评价模型<br>3.2.5 评价信息的传输和转换<br>3.3 城市环境地质评价<br>3.3.1 城市地质环境主题特征<br>3.3.2 城市环境地质系列图<br>3.3.3 地质环境主题特征分析的步骤<br>3.3.4 城市环境地质质量的评价层次<br>第4章 城市环境地质系列图<br>4.1 图的要素<br>4.1.1 数学要素<br>4.1.2 专题要素<br>4.1.3 辅助要素<br>4.2 图的主题要素<br>4.3 图要素的级序<br>4.4 城市环境地质系列图的分类<br>4.4.1 系列图分类方式和类型<br>4.4.2 城市环境地质系列图类型<br>4.4.3 地质环境分区<br>第5章 城市环境地质系列图中的信息传输<br>5.1 地图信息理论<br>5.2 地图模式理论<br>5.2.1 地图投影变换<br>5.2.2 图形数学模式<br>5.2.3 要素分布特征的数学模式<br>5.2.4 制图综合的数学模式<br>5.2.5 地图分析的数学模式<br>5.3 地图信息传输理论<br>5.4 感受理论<br>5.5 城市环境地质图信息传输的基本方法<br>5.5.1 实体信息的特点及实体信息域<br>5.5.2 实体信息向数字信息的转换<br>5.5.3 数字信息向图像信息的转换<br>第6章 实例:镇江南徐新城中心区规划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评价<br>6.1 专题概况<br>6.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br>6.1.2 研究区工作概述<br>6.2 研究区规划工程地质环境现状特征<br>6.2.1 研究区水系、河流<br>6.2.2 地形地貌特征<br>6.2.3 工程地震<br>6.2.4 研究区工程地质条件<br>6.2.5 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br>6.2.6 研究区不良地质现象<br>6.2.7 人类工程活动的现状特征<br>6.3 规划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与预测<br>6.3.1 主题特征信息提取<br>6.3.2 主题图模型设计<br>6.3.3 研究区规划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和预测<br>6.4 结论<br>参考文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