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茶文观止:中国古代茶学导读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9509348
  • 作      者:
    杨东甫,杨骥著
  • 出 版 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作者简介
    杨东甫(1952-),广西凤山人,现为广西师范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两学科带头人,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两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员,广西语言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发表、出版有《中国散曲史》、《中国幽默文学史话》、《中国散曲综论》《史记传记赏析》等。
    杨骥(1985-),暨南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2008级硕士研究生,已在中国中文核心期刊《山花》、《山东文学》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篇,参与《元明清散曲鉴赏辞典》的词条撰写。
展开
内容介绍
    《茶文观止:中国古代茶学导读》为中国古代茶学之研究专著,带领我们徜徉在从唐《茶经》至清末的茶书海洋中。本书所鉴茶书85种,对各茶书的内容、特点、贡献、地位等均作详细分析介绍。其中数种此前尚无人作为茶书人选。《茶文观止:中国古代茶学导读》作为《中国古代茶学全书》的导读文字,自成一体,风格独具,堪称茶学美文。而《中国古代茶学全书》一书,所辑茶书内容涉及茶、水、陶(茶具)等各个方面,为目前辑录最全的中国古代茶学全书,所收各茶书的文字,据不同版本择善而从,不出校语,勘订此类图书注释错讹600余处,堪称权威。
展开
精彩书摘
    尽管此书的主体内容缺乏独创性,但在评语、赞语的撰写和书的结构形式等方面却不乏可圈可点之处:
    一是形式颇具独创性。每一章结构均同:首先是“赞日”,为四句赞语,四言,用韵,对本章内容作导读式论赞。“赞”之下先引陆羽《茶经》中相关文字,后引其他茶书内容。最后是一段“评曰”,对本章内容作点睛式点评。赞与评,均为作者自撰。总体看,显得严整一律。此种形式,此前茶书尚未有过。
    二是引文均注明出处。古代茶书内容,彼此引录的情况相当普遍,但不少作者或有意或无意地不注出处,既易造成混乱,也有悖于学术道德。《茗笈》在这方面是做得很规范的。同时,其引文亦非全然照录,基本上都是重新归纳组织。
    三是评点亦颇具眼光见识。例如,第七章评:“汤最忌烟。燃柴一枝,浓烟满室,安有汤耶,又安有茶耶?可谓确论。田子艺以松实、松枝为雅者,乃一时兴到之言,不知大谬茶理。”第十章评:“汤铫宜锡与砂,瓯则但取圆洁白瓷而已,然宜小。若必用柴、汝、宣、成,则贫士何所取办哉?许然明之论,于是乎迂矣。”并非人云亦云。第十六章评:“人论茶叶之香,未知茶花之香。余往岁过友大雷山中,正值花开,童子摘以为供,幽香清越,绝自可人,惜非瓯中物耳。乃予著《瓶史》,月表插茗花,为斋中清玩。而高廉《盆史》亦载茗花,足以助吾玄赏。昨有友从山中来,因谈茗花可以点茶,极有风致,第未试耳,姑存其说,以质诸好事者。”也是前人未曾谈及的。
    ……
展开
目录
前言
茶经
煎茶水记
十六汤品
茶述
采茶录
茶酒论
茶谱
茗荈录
北苑茶录
补茶经
述煮茶泉品
大明水记
茶录
东溪试茶录
北苑拾遗
品茶要录
本朝茶法
斗茶记
大观茶论
宣和北苑贡茶录 
茶录
茹芝续茶谱
茶苑总录
北苑别录
邛州先茶记
茶具图赞
茶约
北苑茶焙记
茶谱
茶谱。
茶经外集
煮泉小品
水晶
茶寮记
煎茶七类 
茶考
茶经外集
茶谱外集 
茶说
茶泉
茶集
茶录
茶薮
茶疏
茶话
茶经
茶录
茶乘
茶乘拾遗 
茶录
罗齐茶记 
茶笺
茶解
茗笈
茶癖
茗谭
茶董
茶董补
蒙史
茶集
茶书
茶略
国朝茶说
茶衡
运泉约 
茶谱
《品茶要录》补 
茗史
齐茶笺
茶谱
阳羡茗壶系
洞山齐茶系
茶酒争奇
茶苑
虎丘茶经注补
茶史
《茶史》补
齐茶汇抄
闽茶记
茶社便览
续茶经
阳羡名陶录
阳羡名陶续录
煎茶诀
茶谱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