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退耕还林生态效应及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22122810
  • 作      者:
    高凤杰,雷国平著
  • 出 版 社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内容介绍
    《退耕还林生态效应及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是关于退耕还林生态效应及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的专著,阐述了土地生态安全的概念、理论基础及相关研究进展,对研究区生态环境特点及主要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剖析,并借助3S技术及相关数学模型对退耕还林的生态效应进行了论述,同时,著者在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方法论的基础上定量揭示了退耕还林前后研究区土地生态安全的时空演变规律,并提出了研究区生态环境保护对策。《退耕还林生态效应及土地生态安全评价》可供环境科学、管理科学、生态学、安全科学等领域的科研、管理和决策人员阅读参考,也可以作为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教学参考用书。
展开
精彩书摘
    (二)人口
    牡丹江市人口见于文字记载最早的资料是1886~1893年间成稿的《宁古塔村屯里数》,从中得知牡丹江市版图内人口共有465户;中东铁路修建使人口得以聚集,至“九一八”事变前,牡丹江站周围居民共3511人;20世纪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入侵,殖民经济发展,使大量省外移民涌入,当地人口以惊人速度增加;1945年牡丹江,全市人口已达到237000余人;由于战乱和土匪骚扰,从解放到新中国成立前,市内人口大量逃亡,人口骤然下降。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社会逐渐安定,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人口又逐渐上升。据《牡丹江市统计年鉴2009》显示,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改革开放,人口增长率始终以10%以上的自然增长率上涨,其中1970年以20%增长率上涨;随计划生育实施,人口自然增长率自1978年后持续下降,到2005年出现负增长率。截止到2008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在2.77%,总人口数为2698950人。
    (三)社会经济
    “十五”期间,牡丹江市国民经济稳步增长。据初步核算,2003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266.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9.2%。截止到2005年,全市国民生产总值实现302.8亿元,比2000年年均增长9.4%,全市人均生产总值实现11222元,达到“十五”计划调整的目标-2005年全市全口径财政收入达到27.5亿元,比2000年年均增长8.8%,超过“十五”计划目标4.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年累计达到331亿元,比计划增加31亿元,年均增长14.8%。全市产业构成由13.5:43.4:43.1调整到16:35.2:48.8。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加强,农村经济结构得到优化,产业化经营水平进一步提高,农业主导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比例有明显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明显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取得积极进展。2005年粮食总产量达到30.8亿斤,农村经济总收入预计达到138.3亿元,比2000年年均增长6.3%。主导产业占农业产值比例达到50%以上。工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主导产业、轻工业、进口加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迅速成长。工业主导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例由49.6%提高到60.7%,轻工业产值、增加值占全市工业比例分别由43.2%、42.6%提高到48.3%和57.7%,主要依靠进口俄罗斯原材料的造纸业、木材加工业和有色金属冶炼业成为工业经济的主要堵长点,以新材料、生物医药和电子信息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化群体正逐步形成。服务业平稳增长,旅游业发展较快(《牡丹江“十一五”规划纲要》)。2007年以来,牡丹江市委市政府全力实施追赶型跨越式发展战略。3年来,主要经济指标始终保持30%以上增速。2009年,牡丹江市固定资产投资、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64.2%、40.4%和34.4%,在金融危机中做到了目标不变、速度不减(《牡丹江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土地生态安全概述
一、土地生态安全问题的提出
二、土地生态安全理论基础
三、土地生态安全相关研究
第二节 我国退耕还林概况
一、退耕还林工程实施背景
二、退耕还林生态效应
第三节 退耕还林对区域土地生态安全的影响
一、研究区选择
二、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研究区生态环境特征分析
第一节 研究区概况
一、地理位置
二、自然地理环境
三、社会经济概况
第二节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一、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二、牡丹江地区退耕还林工程概况
参考文献

第三章 退耕还林生态效应分析
第一节 遥感数据源与信息提取技术流程
一、遥感数据源
二、遥感信息提取技术流程
第二节 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
一、土地利用信息提取
二、土地利用动态变化
三、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
四、土地利用生态风险分析
第三节 植被覆盖度变化
一、数据处理
二、植被覆盖度计算方法
三、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
四、NDVI年际间变化
五、NDVI与气候因素的耦合关系
第四节 土壤侵蚀变化
一、USLE模型因子的提取
二、土壤侵蚀敏感性分析
三、土壤侵蚀强度分析
参考文献

第四章 牡丹江地区退耕还林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第一节 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一、指标选取原则
二、指标体系构建
三、指标权重
四、指标的空间化处理
五、指标标准化处理
第二节 评价标准
一、评价标准建立原则
二、评价标准的来源
三、评价标准的应用
第三节 评价方法
一、常用方法述评
二、本书采用的方法
三、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模型实现
第四节 评价单元的确定
一、矢量面状评价单元
二、点状栅格评价单元
第五节 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一、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二、生态环境调控对策与建议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