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原发灶紧邻肺膜,易致胸膜炎改变。大多表现为局限性胸膜增厚。
随着时间的推移,病灶局部过敏性反应逐渐增强,部分原发病灶进展融合,并出现不同程度的干酪性坏死改变,故在大叶性肺实变的基础上常可见单发或多发性无壁的原发空洞阴影(图3-2)。
2.肺门和纵隔淋巴结结核肺内原发病灶吸收,仅肺门和纵隔淋巴结结核继续进展,或者原发结核病变直接感染淋巴结而形成。也称支气管淋巴结结核。支气管淋巴结核远较原发综合征多见,在原发性肺结核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胸片上主要表现为肺门或纵隔淋巴结的肿大,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清楚的结节状影凸向肺野,即“肿瘤型”。当同时合并肺门淋巴结周围炎或继发性浸润时,则表现为边缘模糊的肺门增大阴影,即“炎症型”。
CT可清楚显示肺门和纵隔淋巴结结核性肿大的部位、大小和程度,亦可清楚显示肿大淋巴结的融合状况。肺门和纵隔淋巴结结核有时表现为单个淋巴结肿大,以单侧肺门、4区、2区和7区较为常见,其CT影像缺少特征性。有时表现为多组淋巴结肿大,以2区、4区和7区较为常见,肿大淋巴结短径多在1.0~2.0cm之间。有时也表现为一组淋巴结肿大,且相互融合成一较大的团块状,淋巴结周围脂肪消失。CT增强扫描显示1.0cm以下的肿大淋巴结可轻度强化,≥1.0cm肿大淋巴结可出现边缘强化,尤其是≥2.0cm者多出现边缘环形强化,中心不强化(图3-2),但少部分短径大于2.0cm的肿大淋巴结也可出现较均匀强化。而相互融合成一体的较大淋巴结团块除边缘强化外,其内部有时可见多个分隔状或条状强化。有报道认为边缘环形强化和多个小环状强化征象为肺门或纵隔淋巴结结核的特征性表现,但值得注意的是肺门或纵隔结核性肿大淋巴结,即使同一病例也可同时存在多种强化形式(71.8%),如不均匀强化合并环形强化达43.60/0等。
CT与病理对照表明,CT影像上低密度区为干酪坏死组织,厨边为肉芽组织。两者在平扫时密度接近,增强时造影剂进入肉芽组织内的毛细血管,因而产生典型的环形强化或边缘强化,并与中心相对低密度区形成鲜明的对比所致。
此外,部分肺门或纵隔淋巴结结核合并显著液化坏死者,往往直接累及邻近的肺组织,形成相应肺叶播散性结核病变(图3-3),或直接破溃入支气管出现较广泛的支气管播散性改变,甚至出现大叶性实变。
附:干酪性肺炎
干酪性肺炎是儿童原发结核浸润进展,干酪坏死的结果。少数由浸润性肺结核发展而来。分大叶性干酪性肺炎和小叶性干酪性肺炎。
儿童或婴幼儿往往以肺段或肺叶实变为主要表现,其内可见空气支气管征,病灶密度大多均匀,偶见液化坏死区,肺叶体积略膨胀,同时多伴有其他肺野的播散性结核病变等。其原因可能为原发性肺结核进一步恶化或者为外源性再感染所致,前者为原发性肺结核病灶的液化崩溃,尤其是淋巴结核的支气管破溃,此时,患儿抵抗力较低,而对结核菌的过敏性反应则逐渐变得较为强烈,当含大量结核菌的坏死物质进入肺部,极易形成大叶性干酪性肺炎,故也有作者认为干酪性肺炎是儿童原发性肺结核中最严重病变之一;或者为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病灶迅速融合,形成小叶性干酪性肺炎并液化进展所致;后者多为继发性肺结核渗出性病灶进一步发展出现大量干酪性坏死,并相互融合演变而成。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