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现了人参,应用厂人参,并将人参发展成了一种特殊的文化,这是对世界的一大贡献。当今,天然药物在全球掀起了一股热潮,生态医学开始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学者的重视,中药材的种植达到历史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
长白山脉延伸的地区,南起辽宁宽甸,北至黑龙江伊春,是我国人参栽培的主产区,目前其中心产区为吉林省的抚松、靖宇、长白、集安一带。有专家预言从世界气候逐渐转暖来分析,林区面积大于辽宁、吉林的黑龙江省将越来越适合种植林下参,发展潜力不可估量。
在留学海外时期,笔者结识了不少与人参领域相关的学者,有的来自日本,有的来自美国、加拿大、新加坡和澳洲。因为“人参”这一特殊的载休使我们直保持着密切地联系。
面对来自产参大国的我,这些国外学者都渴望通过交流获得更多与人参相关的资料。同时也常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希望得到我的帮助,在众多问题中关于中国人参分类的问题尤为集中。例如:中国的人参究竟有哪些种类?野生人参和野山参如何区别?野山参和移山参又如何辨别,等等而对这些问题,笔者查阅了大量资料、文献,却无所获。这才发现,拥有世界人参产量70%的我国,在人参的分类以及各种人参的定义上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比如有一篇沦文作者是这样定义移山参的:“形态介于山参、园参之间的一种人工种植或移植的人参”。这条定义有三个模糊点,首先山参的概念是模糊的。何谓山参?有入把山参定义为:生长于野外的人参的统称,包括纯山参、芋变山参、野籽、基地籽、移山参、林;趴等。第二个模糊点,这里的人工种植是否单纯指的是人工播种,是否区分野生和家参种子?第三个是生产环境,是否不考虑生长地?“林下”与“参床”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生长环境可否一视同仁?
可见我国刘人参种类或者说人参名称的定义太随意了这种随意性也反映出了我国人参产业管理的某种不成熟和无序状况。
2006午,作为主产区的吉林省为改变人参商品分类混乱的局面,统一将人参进行商品学分类,将人参分为野山参、移山参、园参三大类。但这种分类依,日没有得到有效地推广。人参的名称依旧混乱,山参、林下参、育山参等各种参的名称仍然出现在各个参茸门店。
面对这样的人参市场大环境,笔者浸心研究多年,励志要为我国第一本人参学工具书的诞生做些有益的、积极性的、抛砖引玉的基础工作。通过使用种植实景、实物照片来介绍园参、林下籽的种植过程;用典型的病症图片来叙述人参侵染性病害症状的识别方法;用人参的部位照片来解析人参芦、艼、纹、体、须。希望可以对刚刚涉足人参行业的朋友带来一点帮助。
本书收集了近100 种人参的名称,300 个人参行业相关用语和75 张典型的野生人参照片。这些野生人参有参龄高达150 岁的、有重达312 克(干重78 克)、有典型三节芦、二节芦的、有各种典型人参体态的,并附上有助于学习的点评。具有这些特征的野生人参极其珍贵和稀缺,因此具有极高的研究、欣赏和保存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