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望舌苔患者以黄腻苔多见,但因感浊毒的轻重不同而有所差别。浊毒轻者舌红,苔腻、薄腻、厚腻,或黄或白或黄白相间;浊毒重者舌质紫红、红绛,苔黄腻,或中根部黄腻。因感邪脏腑不同苔位亦异,如浊毒中阻者,苔中部黄腻;浊毒阻于肝胆者,苔两侧黄腻。苔色、苔质根据病情的新久而变,初感浊毒、津液未伤时见黄滑腻苔;浊毒日久伤津时则为黄燥苔。
3.脉象浊毒证患者滑数脉常见,尤以右关脉滑数突出。临床以滑数、弦滑、弦细滑、细滑多见。病程短,浊毒盛者,可见弦滑或弦滑数脉。病程长、阴虚有浊毒者,可见细滑脉、沉细滑脉。但患者出现沉细脉时多为浊毒阻滞络瘀,而不应仅仅认为是虚或虚寒脉,如《金匮要略方论》中说“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者,此名湿痹”。又说:“诸积大法,脉来细而附骨者,乃积也”。以上说明细脉主湿浊主积而不主虚的明证。
(五)浊毒证的治疗
化浊解毒治法贯穿始终。在经过多年临床观察发现,从发病机制上提出“浊毒学说”,首次从理论上阐明了脾胃病的病因病机,并以此为理论依据,制定了以“化浊解毒”主治疗脾胃病的一整套严谨的治则、治法,化浊解毒治法贯穿于脾胃病的始终。具体用药按浊毒轻重进行分层治疗。
1.化浊途径①用淡渗利湿化浊之法,如茯苓、猪苓、泽泻等,此类药除具祛浊之功效外,尚可健脾助运,保护后天,并防止苦寒伤胃;②用苦寒燥湿化浊之法,如黄芩、黄连、黄柏、大黄、龙胆草等,此类药既可燥湿,又能存阴,防止胃阴大伤,注意不可过量反致碍胃滞脾;③用芳香化浊之法,如砂仁、蔻仁、藿香、佩兰等,芳香温化之品能悦脾醒脾,内消湿浊,此乃浊邪图本之治。化浊药物具体分层如下。
(1)芳香化浊:藿香、佩兰、砂仁、白豆蔻、香薷、白芷等气味芳香,轻清化浊。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