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刮痧板整个长边接触皮肤,刮痧板向刮痧的方向倾斜,角度要小于45。(面部刮痧时要小于15。),自上而下或从内向外均匀地向同一方向缓慢直线刮拭。推刮法比平刮法按压力要大、刮拭速度要慢,每次刮拭距离要短。
常用于面部、脏腑器官体表投影区、腰背肌部位和疼痛区域的刮拭,有利于发现和消除刮痧板下的不平顺、结节等阳性反应物。
以上9种方法是按照运板的方式划分的。事实上,刮痧疗法以刮板为工具进行治疗,对不同体质与不同病症者应采用不同的刮拭手法。临床分为三种手法:补法、泻法和平补平泻法。刮拭手法是根据刮拭力量和速度两种因素决定的。
(1)补法。补法刮拭按的压力小,刮的速度慢,’能激发人体正气,使低下的功能恢复旺盛。临床多用于年老、体弱者,久病、重病或形体。瘦弱的虚证病人。
(2)泻法。泻法刮拭按的力度大,速度快,能驱除病邪,使亢进的功能恢复正常。临床多用于年轻、体壮者,新病、形体壮实的病人。
(3).平补平泻法。平补平泻法亦称平刮法,它有3种刮拭手法:第一种为压力大,速度慢;第二种为压力小,速度快;第三种为压力中等,速度适中。具体用时可根据病人病情和身体情况而灵活选用。其中压力中等、速度适中的手法容易被病人接受。平补平泻法介于补法和泻法之间,常用于正常人的保健治疗。
关于以上手法的具体运用,首先要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确定刮拭手法。但不论何种证型,.均应以补刮开始,然后根据体质和部位决定按压力的大小,再逐渐向平刮、泻刮法过渡,使患者有适应的过程。虚证型患者,以补刮法为主,治疗过程中在补刮的基础上,对主要经络穴位,可以短时间运用平刮法,以增强治疗效果。实证型患者可以泻刮法治疗后,以补刮法收尾。或在治疗结束后,对所治经络采用疏经理气法调补气血。掌握脏腑辨证方法者,可据病情灵活运用,如虚实夹杂型,对经气实的经脉施以泻刮,经气虚的经脉施以补刮。
1.刮痧的角度越小,疼痛感就越轻,如果刮痧角度小于15。,可以有效地减轻疼痛。 2.刮痧的速度越慢,疼痛感越轻;相反,速度越快,疼痛感就越重。 3.按压的力量要保持平稳、均匀,不可以忽大忽小。 4.刮拭也要保持一定的长度和宽度,这样才能更准确地覆盖经脉、穴位和全息穴区域。刮拭长度通常以中心穴位上下约4~8厘米比较适中。每次的刮痧时间通常是15~25分钟,速度缓漫者可以延长到30分钟。
5.治疗刮痧使汗孔开泄,邪气外排,要消耗体内部分的津液,刮痧后饮热水一杯,不但可以补充消耗部分,还能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代谢产物的排出。
6.治疗刮痧时应避风,注意保暖。室温较低时应尽量减少暴露部位,夏季高温时不可在电扇处或有对流风处刮痧。因刮痧时皮肤汗孔开泄,如遇风寒之邪,邪气可通过开泄的毛孔直接入里,不但影响刮痧的疗效,还会因感受风寒引发新的疾病。
7.治疗刮痧后,为避免风寒之邪侵袭,须待皮肤毛孔闭合恢复原状后,方可洗浴,一般约3小时左右。但在洗浴过程中,水渍未干时,可以刮痧。因洗浴时毛孔微微开泄,此时刮痧用时少,效果显著,但应注意保暖。
8.刮痧保健对刮拭的顺序并没有严格的要求,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保健刮拭的部位。为了减少穿衣服的次数,可以:先下后上,先背后胸腹,先躯干后四肢。
9.刮痧时,要选择一种既便利于刮痧者操作,又能使被刮拭者肌肉放松、可以持久配合的体位,主要有坐位、侧卧、仰卧、俯卧等。 10.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刮痧,因为刮痧会刺激交感神经,有些体质较弱或体质敏感的人,一刮痧就脸色发白、发青,全身冒冷汗,甚至有人严重到休克,这类人刮痧时一定要特别小心。另外,老人、小孩的皮肤比较脆弱,刮痧时力道要尽量放轻,或者先在皮肤上铺一层棉布后再刮,减少刮痧器材直接摩擦皮肤,对皮肤造成伤害。
11.有出血倾向的疾病,如血小板减少症、白血病、过敏性紫癜症等不宜用泻刮手法,宜用补刮或平刮法。如出血倾向严重,应暂不用此法;新发生的骨折患部不宜刮痧,须待骨折愈合后方可在患部补刮;外科手术疤痕处在2个月以后方可局部刮痧;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后,疤痕局部处慎刮;原因不明的肿块及恶性肿瘤部位禁刮,可在肿瘤部位周围进行补刮;妇女月经期下腹部慎刮,妊娠期下腹部禁刮。
刮痧时,要选用合适的介质做润滑剂,一则利于施术操作,二则避免损伤皮肤,三则是使用一定的药物当刮痧介质,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治疗效果。这是因为,药物可以加强刮痧疏通经络、宣通气血、活血化淤的作用。总之,刮痧时选用好的介质,不但可以减轻疼痛,加速病毒邪气外排,还可预防感染,保护皮肤。
古时候,人们选择用水来做介质,但水的润滑效果太差,古人还尝试用蓖麻油,为了增加药效,甚至用红花油、酒等,但是,这在增加药效的同时,对皮肤也会造成伤害。现代刮痧油是由含清热解毒、活血化淤、消炎镇痛的作用,而没有毒副作用的中药及渗透性强、润滑性好的植物油加工而成的。根据刮拭部位的不同,又分为液状刮痧乳和乳状的美容刮痧乳。美容刮痧乳渗透性及润滑性好,其中的中药成分有活血化淤、改善面部循环、滋养皮肤的功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