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李广钧内经10讲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148570
  • 作      者:
    李广钧主编
  • 出 版 社 :
    人民军医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编辑推荐
    李广钧教授精研岐黄几十年,对中医基础理论及《黄帝内经》等经典著作的研究均有很深的造诣,享誉业内。《李广钧内经10讲》乃李老学术传人在《内经》讲稿的基础上整理而成,将《黄帝内经》分为阴阳五行学说、养生学和预防学、藏象学说、经络学说.诊法,中医病因病机学说、病证结合的辨证论治、治法、运气学说和其他10个专题,并分别对每一专题中的要点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以启示后学者能更好地研习这部历史悠久的传统中医经典著作,基本反映了李老对《内经》的研读心得。对各级中医业者均有参考意义。
展开
内容介绍
    《李广钧内经10讲》讲述了:十二经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经水是经络中的大问题。现在往往只讲十二经脉、络脉、奇经八脉,甚至包括中医院校针灸专业的教材,也没有把经络的全部内容展现出来,尤其是关于十二:经水的内容,哪一部教材也不讲。为什么不讲经水,就因为《灵枢·经水》篇在讲十二经水时,讲的是大自然的水,如渭水、淮水等,看似与人体无关,但实际上这就是中医最基本的思维方法:取类比象。为什么要讲十二水,因为自然中,水无处不在,同样在人体中,从头到足、从外到内,津液也无处不有。《内经》强调:“夫经水者,受水而行之。经脉者,受血而营之”(《灵枢·经水》)。诸如此类的问题,我们要在这次的讲课中揭示出来,把这些问题搞清楚。
展开
精彩书摘
    第四点,经络学说。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医师,必须要熟练地掌握经络学说。经络学说是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独有的一个内容。它的作用涉及到了现代医学血液循环系统、体液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内经》中曾反复强调了经络在人体生理、病理、治疗上的重要意义。“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灵枢·经脉》);“能别阴阳十二经者,知病之所生。候虚实之所在者,能得病之高下”(《灵枢·卫气》);“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始,工之所止也,粗之所易,上之所难也”(《灵枢·经别》);“经脉十二者,外合于十二经水,而内属于五脏六腑。十二经水者,其有大小、深浅、广狭、远近各不同,五脏六腑之高下、大小、受谷之多少亦不等,相应奈何?夫经水者,受水而行之;五脏者,合神气魂魄而藏之;六腑者,受谷而行之,受气而扬之;经脉者,受血而营之”(《灵枢·经水》);“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关合者也”(《灵枢·本脏》)。《内经》中一共有四篇专论经脉学说:经脉篇、经别篇、经筋篇、经水篇。也就是说:十二经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经水是经络中的大问题,然后又谈了奇经八脉、络脉。为了把经络讲清楚,又分别讲了骨度、皮部、脉度。
    现在往往只讲十二经脉、络脉、奇经八脉,甚至包括中医院校针灸专业的教材,也没有把经络的全部内容展现出来,尤其是关于十二经水的内容,哪一部教材也不讲。为什么不讲经水,就因为《灵枢·经水》篇在讲十二经水时,讲的是大自然的水,如渭水、淮水等,看似与人体无关,但实际上这就是中医最基本的思维方法:取类比象。为什么要讲十二水,因为自然中,水无处不在,同样在人体中,从头到足、从外到内,津液也无处不有。《内经》强调:“夫经水者,受水而行之……经脉者,受血而营之”(《灵枢·经水》)。诸如此类的问题,我们要在这次的讲课中揭示出来,把这些问题搞清楚。因为作为一名中医,如果不熟悉经络学说,是很难清楚地认识、分析疾病的。第五点,诊法。《黄帝内经》中体现出的诊病方法,为中医诊断学上的“望闻问切”四诊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尤其是望诊和切诊,更是中医诊断学的优势与特色,应该不断地加以充实和发展。纵观历代医家,无不在脉学上有着精深的造诣。有些老中医之所以被人民群众所推荐和信服,往往是因为他在诊脉过程中诊断明确。忽视了这一点,不认真研习和实践中医诊法,你就不可能成为名符其实的中医专家。
    ……
展开
目录
导读
第1讲 阴阳五行学说
一、阴阳学说
二、五行学说

第2讲 养生学和预防学
第3讲 藏象学说
一、《灵枢》《素问》有关藏象学说的原文摘录
二、《黄帝内经》所论“藏象”学说的独特观点
三、关于“藏象”学说的专题讨论

第4讲 经络学说
一、经穴
二、经脉
三、奇经八脉及其他相关的经络内容

第5讲 诊法
一、中医诊法首辨阴阳
二、问诊
三、望诊
四、闻诊
五、切诊

第6讲 中医病因病机学说
一、病因
二、发病
三、病机
四、病证病机举例

第7讲 病证结合的辨证论治
一、五脏病虚实
二、五脏受邪
三、五脏热病
四、五气病
五、六腑病
六、外感病
七、寒热病
八、风证
九、风逆、厥逆
十、偏枯、风痱
十一、阴阳交、风厥、劳风、肾风
十二、五脏痹、肠痹与胞痹
十三、风痹
十四、营卫寒痹病
十五、头痛
十六、心痛
十七、腰痛
十八、疟疾
十九、咳
二十、厥证
二十一、癫狂
二十二、水肿、鼓胀、肠覃、石瘕
二十三、胀病
二十四、腹部疾病
二十五、胃、肠寒热
二十六、经脉病
二十七、经筋病
二十八、痈疽
二十九、五变
三十、五夺、五逆
三十一、逆顺
三十二、杂病
三十三、奇病

第8讲 治法
一、治病求本
二、因势制宜
三、从治、逆治原则
四、病证治则举例
五、用药原则
六、五运六气用药治则
七、针刺原则
八、心理治疗原则

第9讲 运气学说
一、干支甲子
二、五运
三、六气
四、运气同化
五、运气与发病的关系
六、结语

第10讲 其他
一、七损八益解
二、《黄帝内经》论疾病的传变
三、《黄帝内经》论死证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