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死和真死的昆虫有什么区别 假死性是指昆虫受到某种刺激或震动时,身体蜷缩,静止不动,或从停留处跌落下来呈假死状态,稍停片刻即恢复正常而离去的现象。假死性是昆虫的一种防御策略,是昆虫对付捕食者的一种条件反射,多见于鞘翅目昆虫。与真死有着本质性的区别。
在自然界中,各物种间的竞争极其激烈,在长期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下,动物进化出不同的自保方式,有些弱小的昆虫练就了装死的技能。
有一种专吃叶子的甲虫,因为这种甲虫的成虫大多闪耀着金属般的光泽,所以人们称其为“金花虫”。当它们受到外界的刺激时,就会将所有的足全部缩回,紧紧地贴在身体两侧,一动不动地倒在地上,或从树上、叶子上滚落到地面上,造成一种假死状态。等到危险过后,它们又会飞到别的地方。
昆虫装死是因为它们在受到外界的突然刺激时,其体内会分泌出一些物质,刺激它们作出这种反应。通常情况下,当昆虫感觉到周围光线、气流等环境发生变化时,会作出一种简单的反应,原来停在植物上的足就缩起来,紧贴在身体两侧,这样就无法再停在树上或叶子上,于是便滚落到地面上。其实,昆虫装死是一种为适应生存环境而形成的自我保护方式。当一些以昆虫为食的鸟类落在树上准备捕捉它们时所引起的气流变化会刺激这些昆虫,令昆虫突然收缩足肢,滚落下地,产生装死的应激反应。一般的鸟类会到地面上去找寻它们。与此同时,地面上的杂草和枯枝败叶等会为这些昆虫提供良好的隐蔽条件。可见,昆虫假死是为了欺骗天敌,躲避危险。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真死的昆虫的足都是舒展的,而装死的昆虫的足都紧紧地收缩着。由此便可以区别装死和真死的昆虫了。
为什么昆虫会蜕皮 昆虫在生长过程中,都要经历几次蜕皮。昆虫表皮的主要成分是一种能溶解于水的、柔软的蛋白质。其中的一部分蛋白质在后来新分泌的一种化学物质作用下,变成了不溶解于水的、硬的蛋白质。
昆虫的表皮并不像人类的皮肤那样,而是一种细胞的分泌物,它不会随昆虫身体的增长而增长。当昆虫身体长大时,原有的表皮无法适应身体的增长,以至于阻碍昆虫的生长发育。此时,昆虫就会蜕去原有的旧皮,取而代之的是旧表皮下的新表皮。在昆虫蜕去旧表皮前,新表皮已经长好。
不过这层新表皮在旧表皮的包裹下,又皱又软。当旧表皮脱落,昆虫的身体舒展,将新表皮的皱纹撑开,一个平整崭新的表皮就形成了。这也是为什么昆虫在刚蜕完皮时,身体显得很软的原因。那为什么昆虫会蜕皮呢? 其实,昆虫蜕皮的现象是由于激素的作用产生的。昆虫的生长发育和行为都会受到激素的调节。人们通常将这些激素分为两大类,即内激素和外激素。内激素是指由昆虫体内的内分泌器官分泌的,对昆虫的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起着调节作用的激素。内激素包含蜕皮激素、保幼激素和脑激素。蜕皮激素也就是对昆虫的蜕皮活动进行调节的激素;保幼激素则是使昆虫保持幼虫的性状,抑制其出现成虫的性状的激素;脑激素是能够促使昆虫分泌蜕皮激素和保幼激素的激素。昆虫由卵发育到成虫的几个阶段,都是受脑激素、蜕皮激素和保幼激素的协调作用所控制的。
所以,昆虫的蜕皮现象是受激素调节而产生的。昆虫的生长发育更是由脑激素、保幼激素和蜕皮激素三者共同调节控制的,三者缺一不可。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