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微生物实验器材与基本操作
1-1 实验室的基本设置
1-2 培养器皿准备
1-3 培养基的制备
1-4 灭菌与消毒
1-5 微生物的无菌操作与检查
1-6 微生物的接种与培养
2 微生物的形态特征
2-1 光学显微镜的使用
2-2 微生物的单染色
2-3 革兰氏染色
2-4 鞭毛染色与运动观察
2-5 荚膜染色
2-6 芽孢染色
2-7 细菌的异染颗粒
2-8 细菌类脂粒PHB
2-9 放线菌的观察
2-10 霉菌的观察
2-11 酵母菌的观察
2-12 噬菌斑及效价
2-13 微生物的群体特征
2-14 电子显微镜
3 微生物菌种的自然选育
3-1 自然界微生物的采样与保藏
3-2 目标微生物的富集
3-3 微生物的分离、纯化
3-4 目标微生物的初筛
3-5 苯酚降解菌的分离
3-6 表面活性剂降解菌的分离
3-7 光合细菌的分离及培养
3-8 抗生素产生菌的分离
3-9 厌氧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
3-10 产甲烷菌分离和纯化
3-11 厌氧培养箱的使用
3-12 菌种保藏
4 微生物的生长特征与计数
4-1 微生物大小的测定
4-2 微生物的显微直接计数法
4-3 微生物的活菌计数
4-4 微生物的最大或然数法
4-5 光电比浊法测定微生物生长曲线
4-6 温度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4-7 pH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4-8 渗透压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4-9 氧气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4-10 紫外线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4-11 化学药剂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4-12 抗生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5 微生物的分子生物学特征
5-1 染色体DNA的提取
5-2 核酸检测
5-3 PCR扩增16S或18S rRNA
5-4 TA克隆
5-5 质粒的提取
5-6 测序与序列同源性分析
5-7 微生物的系统发育分析
5-8 G+C含量的测定
5-9 核酸杂交
5-10 非培样品的分析
5-11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5-12 宏基因组文库构建与筛选
5-13 脉冲场凝胶电泳
5-14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6 微生物的生理生化特征
6-1 糖(醇、苷)类利用
6-2 氧化-发酵试验(0-F试验)
6-3 甲基红试验
6-4 V-P试验
6-5 七叶苷水解
6-6 淀粉水解试验
6-7 葡萄糖酸盐(或酯)氧化试验
6-8 纤维素分解
6-9 石蕊牛乳试验
6-10 吲哚试验
6-11 硫化氢试验
6-12 蛋白氨化试验
6-13 明胶液化试验
6-14 酪素水解试验
6-15 酪氨酸水解试验
6-16 硝酸盐还原试验(反硝化作用)
6-17 硝化作用
6-18 过氧化氢酶试验
6-19 氧化酶试验
6-20 脲酶试验
6-21 苯丙氨酸脱氨酶
6-22 脂肪酶
6-23 磷酸酶试验
6-24 DNA酶活性
6-25 β-半乳糖苷酶试验
6-26 卵磷脂酶试验
6-27 赖氨酸和鸟氨酸脱羧酶试验
6-28 精氨酸双水解试验
6-29 抗生素敏感性试验
6-30 微量多相试验鉴定系统
7 微生物的化学分类特征
7-1 细胞壁肽聚糖组分分析
7-2 细胞膜中醌类的分析
7-3 脂肪酸的分析
7-4 极性酯的分析
7-5 细胞壁氨基酸与多糖的分析
7-6 多胺分析
8 微生物发酵与生物活性的测定
8-1 几丁质或壳聚糖酶活测定
8-2 淀粉酶活性的测定
8-3 蛋白酶活性的测定
8-4 脂肪酶活性的测定
8-5 纤维素酶活性测定
8-6 脱氢酶活性的测定
8-7 酚分解能力的测定
8-8 表面活性剂的含量测定
8-9 抗生素的效价
8-10 COD的测定
8-11 BOD的测定
8-12 甜酒酿发酵
8-13 泡菜发酵及亚硝酸含量的测定
9 设计性实验
参考文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