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古植物学简史与我们的使命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5503900
  • 作      者:
    孙启高编著
  • 出 版 社 :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作者简介
    孙启高,生于1967年,安徽宣城人,古植物学博士,供职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专攻新生代植物与环境变化之间相关关系、古植物学发展史等研究。曾任第六届国际古植物学大会中国组委会秘书(1997-2000)、中国植物学会古植物学分会理事和秘书长(2003-2008)。自2002年至今,担任中国古生物学会古植物学分会理事。主持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参加过中国科学院与英国皇家学会合作项目。奔赴祖国各地开展野外工作,采集植物化石,考察现代植被。多次出访欧美著名的古植物学研究机构,进行合作研究和学术交流。已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文章多篇。
展开
内容介绍
    《古植物学简史与我们的生命(第1卷)》简述了,古植物学的定义、科学问题、学科范围、跨学科特点、多种作用、国家需求及其用生物学思想研究化石植物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介绍了世界古植物学的一般情况,如:两个“古植物学之父”和罕见的“古植物学世家”;系统地研究了欧洲地区、北美地区、澳大利亚地区和亚洲地区的古植物学发展概况;初步总结了古植物学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律,讨论了促进古植物学稳定发展的研究体制和维系模式。例如,美国是世界古植物学研究的大国和强国之一,它的古植物学研究力量主要分布在高水平的、研究型博物馆,美国许多大学的古植物学研究也“博物馆化”,即在大学所属博物馆进行,从而构成了美国古植物学研究的国家体系或相对稳固的研究平台。
    针对中国古植物学的整体性落后,《古植物学简史与我们的生命(第1卷)》分析了严重制约中国古植物学稳步发展的关键因素,提出了令人深思的“古植物学之问”和我们的历史使命——让古植物学在中国全面崛起。
    《古植物学简史与我们的生命(第1卷)》不仅适合植物学、地质学和科学史等领域的专家和学生参考,而且适合广大科学政策制定者、决策者以及社会公众参阅。
展开
精彩书摘
    自1840年鸦片战争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100多年间,中华民族始终处在内忧外患的危险时刻。在这种历史大背景下,中国古植物学的发展是缓慢的。自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20年代,中国地区的植物化石基本上是由外国人研究的。学术前辈们,如丁文江、周赞衡、斯行健、徐仁和李星学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为中国古植物学的兴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
    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家经济建设(如地质勘探事业)与学科自身发展(如植物系统发育研究)的迫切需要直接推动了中国古植物学的全面兴起,尤其是古孢粉学的研究。例如,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有关学术机构相继确立古植物学研究建制,从体制上加强中国古植物学的研究事业。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中国古植物学在本土化与国际化的历史进程中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例如,1978年和1983年分别成立了中国植物学会古植物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古生物学会古植物学专业委员会,它们对中国古植物学的学术共同体建设具有深刻影响。
    与此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在新中国成立后的近30年里,由于深受国际“冷战”政治的影响,一方面接连不断的政治运动直接影响了中国古植物学研究事业,另一方面与西方国家往来甚少大大影响了中国古植物学家的学术视野。我们也应该看到,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快速转型,社会保障等体制尚不健全,使中国古植物学的学术体制变得非常脆弱和不稳定。这些不利因素导致中国古植物学的总体形势越来越严峻。
    虽然60多年中国古植物学研究事业取得了许多重要进步,已在国际古植物学界占有一席之地,但是与欧美古植物学研究强国相比,中国在古植物学研究领域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都存在巨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学术体制脆弱、不稳定与不完善;二是中国地区的植物化石标本积累少得可怜而且管理很落后;三是中国急需优秀的古植物学家。这三大因素不利于开展有长期影响的工作,也直接制约着中国古植物学研究国家体系建设和长远发展。从古植物学的角度深入探讨“钱学森之问”也是很有意义的课题。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古植物学的定义、作用及其生物学研究之原理
第一节 科学问题、学科范围以及国家需求
第二节 古植物学的作用
第三节 研究古植物学的生物学思想认识与方法

第二章 国际古植物学简况
第一节 古植物学之父
第二节 罕见的古植物学世家
第三节 国际古植物学协会
第四节 古植物学重要国际会议及其与中国的联系
第五节 欧美古植物学教学参考书

第三章 欧洲地区古植物学概况
第一节 德国古植物学历史概况
第二节 英国古植物学历史概况
第三节 瑞典古植物学历史概况
第四节 俄罗斯(前苏联)古植物学历史概况
第五节 波兰古植物学历史概况

第四章 北美地区古植物学概况
第一节 美国古植物学概况
第二节 美国古植物学的主要代表人物
第三节 美国古植物学的“软实力”
第四节 加拿大古植物学概况

第五章 澳大利亚地区古植物学概况
第一节 19世纪上半叶澳大利亚古植物学的主要研究者
第二节 19世纪60-80年代澳大利亚古植物学的主要研究者
第三节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澳大利亚古植物学的主要研究者
第四节 20世纪初至40年代澳大利亚古植物学的主要研究者

第六章 亚洲地区古植物学概况
第一节 印度古植物学概况
第二节 中国古植物学的兴起及其与世界的联系
第三节 中国古植物学研究发展概况
第四节 中国古植物学研究的软实力——学会体制及问题
第五节 中国的古植物学会议及其国际影响力

第七章 机遇和挑战:让古植物学在中国全面崛起
第一节 全面建设中国古植物学研究的国家体系
第二节 培养世界一流的古植物学家
第三节 拓展中国古植物学资助渠道
第四节 提高学会工作的公信力
第五节 开展主动型的国际合作推动中国古植物学全面崛起

第八章 总结:“古植物学之问”与我们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