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球卫星传送回来的照片显示,我们的地球裹着一层蓝色的薄膜外套,这件“蓝色的外套”就是地球的“衣裳”——大气层。大气层又好比是地球的保护伞,它挡住了宇宙高能射线对地球的辐射,给地球带来了适宜的温度。此外,大气层还提供生命生存所必需的氧气。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件“蓝色的外套”,才有了我们可爱的家园,一个生机勃勃的星球,一颗生命之星——地球。那么,地球的这件衣裳——大气层是怎么形成的呢?大气的形成
46亿年前,发生了一次超新星大爆炸,形成了太阳系,同时也诞生了地球。地球在形成之初,存在着原始大气——主要是由氢和氦组成。但是氢和氦不久就被太阳风吹散到宇宙空间去了。后来地球上频繁出现火山喷发和最初的造山运动,原本被囿于地壳之内的气体逃逸到了地球表层,形成次生大气,它的主要成分是氢气、氦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氨气及水蒸气。
次生大气中较轻的氢气和氦气大部分散逸到宇宙空间,其他气体在太阳紫外线的直接照射下经历了七十二变:水被分解成了氢气和氧气,氢气散失,氧气留下来,并与地表岩石或其他物质结合成氧气化物;氨气被分解成了氢气和氮气,氢气散失,氮气留下来;甲烷分解成氢气和碳,氢气散失,碳留下来;碳和氧气又结合生成二氧化碳。因此早期大气中的氧气含量很低,二氧化碳占的比重较大。甲烷、氢气、氨气等在紫外线作用下合成了一些最早的有机物,这一切条件都为生命的出现做好了准备。
终于,在约20亿年前出现了原核生物——蓝藻,它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蓝藻的光合作用开始了大气层中氧气的最初积累,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比例在蓝藻等植物的作用下,慢慢地发生着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植物逐渐变得多种多样,动物也不断进化。植物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而动物则消耗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动、植物对大气互补的两种作用改变着大气的组成。后来,动、植物繁殖旺盛,它们腐烂遗体中的蛋白质,一部分直接分解成氮气,另一部分在硝化细菌和脱氧细菌的作用下,也变成了氮气。氮气不活泼,逐渐在大气中积累下来,成为大气中最主要的成分。经过亿万年的演化,终于形成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要成分的现代大气。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