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诞生之后,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下,科学普及工作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我国第一座天文馆——北京天文馆——已经在首都兴建。未来的北京天文馆将具有最新式的蔡斯天象仪,在可容纳600人左右的23米直径的圆顶大厅内进行人造星空的表演,向广大群众进行唯物宇宙观的宣传。
天文馆是以天象仪为主的天文普及机构,全世界曾建有30座天文馆,其中有10座天文馆(德国9座,日本l座)毁于第二次世界大战。
民主德国的耶拿天文馆成立于1926年,苏联的莫斯科天文馆成立于1929年,它们成立很早,都有较长的历史。此外斯大林格勒的天文馆于1954年开幕,捷克的布拉格天文馆和波兰的哥白尼天文馆正在建造,不久即可完成。
我们正在建设中的北京天文馆,将是世界上第31座天文馆。
天文馆以天文普及教育帮助人们正确地认识星空,了解宇宙,并和一切偏见迷信作斗争。它可以激发人们爱好科学、研究自然的热情,因此天文馆的工作对科学的发展,特别是天文科学的发展,起着激发和推动的作用。天文馆对于天文教学和航空、航海教学也有着显著的功效。无论从思想教育还是实际应用方面来说,它都有重大的意义。
在历史上,天文学家很早就制作天象仪,但那是作为研究天文的设备。其中最早的是我国东汉时张衡(公元78~139年)在公元117年所制作的浑天象(仪)。后来其他国家中也有很多类似的仪器,但多半是以一个金属的大球代表天球,把恒星固定其上,转动起来十分笨重,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光学放映式的天象仪就应运而生。
现代光学天象仪已有30年的历史,在1919年前后,德国慕尼黑科学博物馆委托耶拿的蔡斯光学工厂设计一种现代化的能为很多观众同时观看的天象仪,经过5年的苦心钻研,1924年,工程师博尔斯斐德终于制造出第一架现代的光学天象仪。他完全创新,采用了新的方法:用一个巨大的固定圆顶代表天球,用位于圆顶中心的放映机来放映天象,得到了极好的效果,但当时的天象仪只能表演一个固定纬度上的天象,而且圆顶的直径不过10米。后来工程师维利格尔加以改良,才形成现在天象仪的形式,可以随意表演在地球上任何地方见到的天象了。又经过了20多年不断地改进,新增加不少附属设备后,现代的天象仪几乎可以表演所有肉眼能见的天文现象。天象仪放映的星空真实而正确,从来没有过一种仪器能表演出这样完美的天象,能使人们受到如此引人入胜的科学教育!
30年来,在全世界20多座天文馆中,千千万万的人受到人造星空的天文普及教育,影响是十分巨大的。一座普通的天文馆,每年的观众有50万~100万人左右。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