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钱学森文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13068293
  • 作      者:
    李佩主编
  • 出 版 社 :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作者简介
    钱学森,1911年12月11日出生于上海,是独生子。父亲钱均夫(名家治,后以号行)是浙江杭州一没落丝商第二子,少小就学于当时维新的杭州求是书院,曾到日本学教育和地理、历史。母亲章兰娟是当时杭州富商的女儿。钱学森的外祖父欣赏钱均夫的才华,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民国成立后,钱均夫就职北京当时的教育部,钱学森在3岁时随父到了北京,上过蒙养院(幼儿园)、女师大附小、师大附小和师大附中。
    在北京师大附中时,对钱学森影响最深的几位老师是:林砺儒、王鹤清、董鲁安(于力),以及几何老师傅种孙、生物老师俞谟(俞君适)、博物老师李士博和美术老师高希舜(后来是著名国画大师)。林砺儒是校长(当时称主任),他制定了一套以启发学生智力为目标的教学方案。王鹤清是化学老师,他启发了钱学森对科学的兴趣,给他自由到化学实验室做实验的便利。董鲁安是国文老师,在课堂上常常用较长的时间讨论时事,表示厌恶北洋军阀政府,憧憬国民革命军北上(后来他去了解放区)。他的教学使钱学森产生对旧社会腐败的深切不满和对祖国前途、人民命运的无比关心。钱学森一次在图书馆借了一本讲相对论的小册子,书中第一句话提到20世纪有两位大师:一位是自然科学大师爱因斯坦,一位是社会科学大师列宁。钱学森当时对列宁这位大师还不甚了解。傅种孙那时已是师大数学讲师,在中学课堂上把道理讲得很透。钱学森后来认为,在初中三年级听傅老师的几何课,使他第一次得知什么是严谨的科学。钱学森对老师们的教诲感激不尽,他后来说:“我若能为国家为人民做点事,皆与老师教育不可分!”
    1929年中学毕业后,钱学森为复兴祖国,决心学工科,考入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当时,交通大学专重考试分数,学期终了平均分数算到小数点以后两位,大家都为分数而奋斗。初入交大的钱学森,对这里求知空气不浓而不满,但也不甘落后,非考90分以上不可。在交大,钱学森非常感激两位倡导把严密的科学理论与工程实际结合起来的老师,一位是工程热力学教授陈石英,一位是电机工程教授钟兆琳。
    1930年暑假后期,钱学森得了伤寒病,在杭州家里卧病一月余,后因体弱休学一年。在这一年里,他第一次接触到科学的社会主义。钱学森爱好美术,在书店买了一本讲艺术史的书,不曾想这本书是一位匈牙利社会科学家用唯物史观的论点写的。他从未想到对艺术可以进行科学分析,所以对这一理论发生了莫大的兴趣。接着他读了普列汉诺夫的艺术论,布哈林的唯物论等书,又看7一些西洋哲学史,也看了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册)。读了这么多书,他感到只有唯物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才是有道理的,唯心主义等没有道理;经济学也是马克思的有道理,而资产阶级经济学那一套理论不能自圆其说。休学期满回到学校,钱学森开始接触到共产党的外围组织,参加过多次小型讨论会,从那里他知道了红军和解放区的存在。小组的领导人乔魁贤,是当时交大数学系的学生,小组还有许邦和、袁轶群和褚应璜。后来,乔魁贤被学校开除;钱学森和小组的联系也逐渐中断,仍埋头读书,每学期平均分数都超过90分,因而得到免交学费的奖励。在交通大学,好友有林津、熊大纪、郑世芬、罗沛霖、茅于恭等。假期在杭州,因与学音乐的表弟李元庆思想相投而常交往,从他那里略闻左翼文艺运动的情况。
    ……
展开
内容介绍
    《钱学森文集:1938-1956海外学术文献(中文版)》编录科学大师钱学森在美国学习和工作期间(1938~1956)公开发表的论文。那时正值航空从低速走向高速和航天技术从无到有的阶段。钱学森解决了其中一系列关键问题,包括空气动力学、壳体稳定性、火箭弹道和发动机分析等。
    1946年开始,钱学森以战略高度发表了不少开创性的著作,包括喷气推进、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和工程科学等,深刻反映出20世纪自然科学的基本规律被转化为可解决复杂条件下工程问题的科学理论,从而使人类实现航空航天梦,进入数字信息的新时代。从本文集可以看到钱学森对此的贡献。
    正因为工程科学是引领新产业前进的源泉和先导,本文集将对广大读者学习和理解这位大师的科学贡献、重要思想以及治学精神有所裨益。
展开
精彩书摘
    Zahm于1934年发表了一篇高度稀薄的气体的空气动力学文章,这是流体力学的一个分支,他把其称为super aero dynamics。但在那时,用可以利用的推进手段在非常高的高度上飞行看来是尚不能实现的。因此,super aero dynamics被看做为一个有着学术兴趣而不是一个有实际工程重要性的学科。随着最近火箭作为推进动力机械的完善,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变,飞行器能达到的高度应该是没有限制的,甚至有迹象表明远程火箭飞机的最佳飞行高度是60英里。在这样或更高的高度上,空气的密度是如此之低,使得必须将流体看做具有粒子结构,而不是通常流体力学中的连续介质,需要稀薄气体动力学的概念来指导这种飞行器的设计。
    除了它在高空飞行的应用以外,稀薄气体动力学还应在有低密度气体参与的工业过程中有许多应用。稀薄气体动力学的知识在改善这些过程的效率上应有宝贵的帮助。如低密度气体的抽气将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越来越常用到高真空蒸馏和其他化学工程过程。改善这种气体真空泵的设计肯定需要对低密度气体力学原理的理解。本文的目的是讨论这一流体力学新分支的基本概念并指出一些已经得到的结果。稀薄气体动力学领域相对而言是~个未开发的领域,有少数物理学家触及了一些基础,但是,需要进一步的努力来使这一流体力学分支发展成为工程设计和研究的助手。
    ……
展开
目录
可压缩流边界层
有攻角旋转体的超声速绕流
可压缩流体的流动以及反作用力推进
以连续脉冲方式推进的探空火箭的飞行分析
可压缩流体的二维亚声速流动
球壳在外压下的屈曲
曲率对结构屈曲特性的影响
高速气流突变之测定
圆柱壳在轴压下的屈曲
带非线性横向支撑的柱的屈曲
薄壳的屈曲理论
通过部分绝热固壁的热传导
关于风洞收缩锥的设计
剪切流中的Joukowsky对称翼型
可压缩流体亚声速和超声速混合流动中的“极限线”
压气机或涡轮机的扭曲叶片引起的损失
非均匀流中机翼的升力线理论
原子能
可压缩流体二维无旋亚声速和超声速混合型流动和上临界马赫数
稀薄气体力学
稀薄气体中平面声波的传播
高超声速流动的相似律
由van der Waals状态方程表征的气体的一维流动
激波与固体边界交点附近的流动情况
薄壳非线性屈曲理论中的下屈曲载荷
利用核能的火箭及其他热力喷气发动机——关于多孔反应堆材料利用的
……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