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网:往返于电气时代与石器时代的知识巡游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2852564
  • 作      者:
    (英)詹姆斯·伯克著
  • 出 版 社 :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畅销推荐
编辑推荐
    《网:往返于电气时代与石器时代的知识巡游》所说的“网状”知识体系,待发展成熟时,一定是海纳包容的。而不是封闭排他的。将现代交互式网络通信系统和海量数据储存能力结合起来,应该可以确保无论如何变动,任何资料都不会丢失。对执业者而言,没有哪个科目或技能会神秘到求之不得的地步。因为他们的技能是市场需要的,而这个市场并不限于一地,而是覆盖全球。
展开
作者简介
    詹姆斯·伯克(James Burke,1936-),英国广播人、作家、电视剧制作人和科学史研究者,擅长以富含幽默的智慧研究科学与技术的历史。其著作包括《圆》(Circ/es)、《线》(Twin Tracks)、《联系》(Connections)、《弹球效应》(The Pinba/l Effect)和《宇宙变化之日》(The Day the Universe Changed)等。他曾是《科学美国人》(Scientific American)的专栏作家,目前是著名电视系列节目《联系3》的主持人,居于伦敦。《华盛顿邮报》(The Washington Post)称其为“西方世界最迷人的天才之一”。
展开
内容介绍
    作者伯克引领我们在贯穿古今的知识之网中做了一次迷人的穿梭旅行。他向我们展示了这次航程的妙趣所在,介绍了一些看似没有关联的观点和新事物是如何跳跃、纠结于这个巨大的、各部分相互交织的知识之网的。例如:从卡门涡街到相对论,从香槟酒瓶到壁纸设计,从圣女贞德到曲艺杂耍再到野牛比尔。伯克让我们看到,事物之间其实彼此关联,构成一种网状知识系统。
    伯克欲通过穿梭式的旅行方式展现“关联”这一主旨。他打破了复杂的概念局限,以一种通俗易懂的方式向读者传播知识。无论你是高中生还是博士生,都丝毫不会影响你同伯克共同遨游知识之网。在这次旅行中,你会遇到从石器时代到电气时代的近150个网关,且对每个网关而言,终点即是起点。
    文中所述是一个个链接在一起的故事,意在令读者通过读故事领悟到一种新的、更恰当的看待世界的方法,因为无论方式如何,我们全是“关联”在一起的。只有理解现代世界相互关联的本质,我们才有望识别复杂的变化形式,实现创新和进步。
展开
精彩书摘
    现有的几种类型的代理,其功能大致就像私人秘书,能帮人做一些简单的事情。譬如,从垃圾邮件里筛选出有价值的邮件、管理日志、付账、安排娱乐活动等。相信不久,代理系统就会安排并处理几乎方方面面的个人生活。当然,它们最重要的任务还是在知识网里穿梭巡游,搜取信息,而后按照用户定制的方式处理信息并呈送给他们。代理系统能够了解用户平时的需要,掌握其喜好,进而可以代表用户处理事务。
    在研究、开发半智能代理的过程中,一些系统展现出了光辉前景,神经网络便是其中之一(也是开启本书知识之旅的系统)。神经网络由许多细胞组成,每个细胞对来自其他细胞的信号作出反应,反过来它再发出信号刺激刚才发射信号的那些细胞。如果输入信号使一个细胞比其他细胞更加频繁地激发,那么该细胞输送到同序列中下一个细胞的信号的加权值就更大。由于一个细胞的程序性反应是根据为其提供输入信号的其他细胞的激发程度而定,即激发频繁的细胞输入的信号比激发迟缓的细胞输入的信号优先,故而整个系统可以从经验中不断“学习”。据说这和人脑的认知过程相似:相应于一种特定经验的信号如果一再重复,就能使脑细胞的突触(svnapse)增大。
    突触是神经细胞(亦称神经元)的一部分,它会释放出化学传导物质,这种物质穿过细胞之间的间隙,到达另一个细胞。如果有足够量的传导物质到达另一细胞,这些传导物质就会产生一个脉冲。等在目标细胞里形成了足量的脉冲信号,这些脉冲信号就会使该细胞的突触再释放传导物质,并把“信息传送下去”。如果一个细胞的突触比较大,其释放的传导物质也会更多,它就更可能促发其他细胞传送信号。这个由频繁激发的细胞构成的网络就是大脑记忆的基础。
    这就是神经元交互理论,它是由美国科研人员皮茨(Walter Pitts)和麦卡洛克(Warren Mcculloch)于1943年率先提出的。他们还认为:感官感知的真实世界的状态与大脑所希望的状态是存在差异的;当反馈过程把感官和大脑及肌肉联系起来时,如果交互作用的结果可引起肌肉动作而减少上述差异,那么该反馈过程便会产生目的性行为。
    皮茨和麦卡洛克是一个名为“目的论学会”的学人小社团的成员,学会的另一个会员给神经反馈过程起了个名字,这个会员就是维纳(NorhertWiener)。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维纳在研制防空火炮系统时,第一个找到了在机器上实现反馈的方法。维纳是麻省理工学院的数学教授,他身材肥胖、性情暴躁、嘴上总叼着雪茄。他把学科之间的领域称为“边缘地带”,他就在这些地带中寻觅探索。结合生物学和工程学,维纳创立了专门研究反馈过程的新学科,并称之为“控制论”(cybemetics)。维纳认识到,反馈装置就是接收信息并根据信息而运作的信息处理系统。当这种以信息为导向的全新理论应用于大脑研究后,彻底摆脱了自弗洛伊德(Freud)以来主导神经生理学的生物学范式,对此后所有人工智能的研究影响深刻。
    维纳首次应用他的反馈理论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早期。当时,他和~个名叫比奇洛(Julian Bigelow)的年轻工程师奉命研究如何提高大炮的命中率。战争刚开始,防空炮兵就遇到一个难题:(由于引擎及机身制造技术的改进)目标飞行速度越来越快,要想击中快速移动的目标,就必须打提前量,即把炮弹打在目标飞行前方的某一点。而要让这个瞄准击发的过程实现自动化,就必须考虑诸多可变因素(变量):风速、温度、湿度、火药量、炮管长度、目标的速度和高度等。维纳利用雷达跟踪系统获得连续信息,以确定目标近期的运行轨迹,根据这个轨迹预测目标未来某一刻可能飞到的位置,而后把预测信息传递给火炮的机械调控装置,这样便可不断更新射击的提前量。
    ……
展开
目录
引言
如何阅读本书
1. 反馈
2. 取名趣事
3. 扔掉苹果
4. 隐形物
5. 生活不易
6. 简单的东西
7. 特殊的地方
8. 火从天降
9. 重水飞溅
10. 联系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