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说,见证者的反应不是表达同情或者共情,而是表达共鸣--外部见证者最有效的反应是以能高度唤起来访者共鸣的方式重新表征他们所重视的东西。
这么界定外部见证者的重述不是什么,并不是说通常所谓的认可行为作为对来访者生活的反应是不恰当的。我不是要质疑日常生活中的这些应对方式的合理性。我可以想到很多情况下恭喜、肯定、建议等是恰当的,有价值的。可是在界定仪式对话的语境中,这些反应往往不利于丰富故事的发展,甚至有可能进一步加重对生活的粗浅定论。
另外,以上列举的这些反应方式包含了评判行为--比如,恭喜某个人就意味着他的行为符合某种特定标准,而听众了解这个标准,可以判定此人的行为是否符合。治疗性的语境与日常对话的语境不同,来访者很容易感到被顾客化,而恭喜性的反应就是这样一个过程。来访者在治疗中也很容易觉得听众不理解他们的情况,或者不在乎他们的困难,或者觉得听众不真诚,或者觉得听众在取笑他们。因为在治疗语境中存在权力关系,所有这些感觉都会产生一种和治疗师及听众的疏远感。
治疗好似要为听众在咨询中的参与所导致的结果负责。这种责任的承担可以表现为治疗师组织听众的重述。谈到组织,我并非暗示要限制听众的参与。根据我的经验,这种组织恰恰可以提供一种条件,让外部见证者发现自己可以超越他们平常的思维方式,说出平常他们说不出的话来。一般来说,重述不能限制于对来访者生活故事做司空见惯的、想当然的反应。
根据以下四种提问类型组织的复述,有可能唤起作为界定仪式主角的来访者生活高度的共鸣。这种共鸣对丰富故事的发展非常有利,有利于来访者对自己在生活中究竟重视什么看得更清楚,有利于各种关于生活和自我身份的消极定位慢慢销蚀,最终被替代。这种共鸣也会促使人产生一种自己知道应该如何面对困境和两难的体验。
在讨论这四种提问方式之前,我想简要概括一下如何为界定仪式准备外部见证者。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