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的著名哲学家黑格尔曾经说:“创造性思维需要有丰富的想象。”黑格尔的话看似简单,但是真正做到却相当困难。创造性思维需要的是那种天马行空般的想象,而现实生活中的我们都被那些所谓的正确答案禁锢了太久,以至于现在要拿出那孩童般至纯的想象力的时候却捉襟见肘了。不过,本书中那些侦探小故事倒是锻炼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的不错案例,在扑朔迷离的案情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推翻那些所谓的不可能、不合常理的事情,把一切纳入可能的范围,你会发现自己也是个聪明的侦探。
关于发散思维的经典心理学题目就是要随便拿出一个常见的事物,然后联想它在生活中的不同用途。这个在心理学课本上已经泛滥的例子却不失为一个关于理解发散思维的好案例。比如,老师们会拿出一块砖头来,让同学们想,砖头的用途有哪些?大部分人首先会想到了砖头的特定用途,比如建造房屋、修桥铺路,远一点儿的会想到用板儿砖拍人,将它作为武器,伤人或者防身。相比较而言,用板儿砖拍人的同学算是独创性最好的同学了。其实,按照不同维度划分下去,答案远远不止这些。根据砖头的重量,可以用来压纸、腌菜、做凶器、-做砝码、做哑铃锻炼身体等等;根据砖头的形状,可以用来当做尺子、多米诺骨牌、垫高等等;根据砖头的颜色,可以用来在水泥地上当做笔写字、画画,压碎之后的红粉可以做指示牌,掺进水泥做颜料等等;根据砖头的硬度可以做凳子、做锤子、做支书架、用来磨刀等;根据砖头的化学性质可以用来吸水;还可以做成工艺品,留作纪念。砖头的用途根据不同的维度划分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答案没有对错之分。发散的答案涉及的领域越多说明你的发散思维越强大,你也就越能够从有限的生活领域中获得更多资源和施展自己才华的空间。
最近的一些流行节目或者畅销书里,都会提到孤岛生存的技巧和本领。大致就是将参与活动的人放逐到一个孤立甚至荒凉的小岛上,给你特定的工具,或许是日常生活中用得到的,或许是用不到的,总而言之,就是那种在孤岛上看起来根本不会给你带来任何帮助的所谓工具。但是真正的强者是能够发掘这些没用的东西身上的特殊用途的。
比如在人力资源管理课堂上的一个小案例就突出地反映了一个小小的化妆镜的作用。案例中的主人公和两个同伴被困在一个已经失去动力的小渔船上,他们身边只有钓鱼线和一个小小的圆形化妆镜。现在,他们如何利用手中的工具逃出这片汪洋大海?
或许钓鱼线还可以帮助小船上的人们钓住一条海鱼,维持他们对食物的需要,但是镜子的作用没有人能够明白。老师点了很多学生回答镜子是用来做什么的。大家都纷纷摇头。直到有个同学突然说镜子会反光,大家同时也看到了老师眼睛里闪过的亮光。反光之后呢?思维发散开去,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答案,那个最先想到镜子反光的同学说,反光的镜子在大海上可以反射太阳光,然后利用光的反射可以将镜子反射的光照到大海上其他靠近他们的船只上,这样相当于是求救信号。情况一下有了转机,起初大家都被困在那个镜子是用来照的这个思维定式上面,镜子不止可以用来反映我们的美丑。那天的课程结束后,包里有小镜子的女孩们突然觉得自己多了一样宝贝。其实,不是我们身边缺乏宝贝,而是我们缺乏发现宝贝的发散性思维。
联想是创造力的一个重要源泉,通过联想可以获得新的灵感和看待问题的新角度。而发散思维就是这个源泉的重要通路,因此,在心理学上,测定创造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多维呈现的思维,包括纵向思维、横向思维、逆向思维、侧向思维和多向思维。在现实生活中,发散思维要求在解决问题时,不要一个想法坚持到底,要学会从多角度展开思考,思维要向多方向扩散;不要设置任何拘束和管制,将思路扩展开,以得到新的结构和创造。
许多成功发明新事物的科学家和其他的成功人士,甚至包括优秀的学生,他们都是借助了发散思维的思想,发现了别人发现不了的规律和事物,从而获得了成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
展开
——著名儿童文学博士 王林
今天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常常遇到很多棘手的问题,《贝贝熊系列丛书》中有不少妙语可供我们参考,还有一些高招甚至“损招”可供我们借鉴。
——耶鲁大学人类学博士,北京小橡树幼儿园创办人、园长 王甘
日常生活中给孩子讲这样那样的道理,效果总是不理想,有了“贝贝熊”,教育变得生动、有趣起来。小熊兄妹的影响力要比我这个妈妈的“唠叨”有用多了!“贝贝熊”让我的宝贝收获多多,我也从熊爸爸熊妈妈的言行中学到宝贵的教育智慧和艺术。
——爱书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