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古砚台收藏与鉴赏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7186793
  • 作      者:
    包章泰著
  • 出 版 社 :
    南京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作者简介
    包章泰,1962年出生,福建省古田县人。从事文物艺术品收藏、研究与鉴定30余年,涉及门类广,藏品数量大。2000年建立国内首家民办博物馆。先后多次在北京、上海和福州举办个人收藏品展览和历代砚台精品展,受到权威专家和业内人士的一致好评。曾出版书籍《古陶瓷珍赏》、《历代砚台精品赏析》等,并于收藏类报刊上发表艺术品鉴赏相关论文十余篇。现任包氏博物馆馆长、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全国工商联古玩业商会顾问、全国工商联古玩业商会文物鉴定中心及其会员服务中心主任、中国民办博物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华民间藏品鉴定委员会副会长、北大资源学院文物学院特聘教授等。 
展开
内容介绍
    “乱世饥民,盛世收藏。”如今,中国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为中国收藏营造了极其良好的氛围。纵观当今中国收藏,人群之广、活动之繁、研究之深足以彰显盛世之态,文物艺术品交易市场的蓬勃发展,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的高潮迭起,也不断吸引着全世界收藏家们的目光。
    如果将文物艺术品比作一道菜,这道菜中的配料则是丰富多彩的:从殷墟甲骨、三代青铜、两汉璞玉,到盛唐金银、宋元书画,再到明清陶瓷、文房杂项,可谓是集聚中华五千年文明之瑰宝,凝结中国古代艺术家之智慧与汗水。
    众多瑰宝中,我尤爱文房,而文房中又甚爱古砚。原因有三:其一为久,自人类步入文明时代起,砚就被使用,在由单纯的实用品到可实用艺术品的发展过程中,它见证了历代帝王将相的更迭,记录了历代文人墨客的情怀;其二为众,即砚台的用材品种之多别无比拟,石材、玉材甚至木材皆可作砚,而且形式、题材颇多,将中国古代艺术家的雕刻技艺展现得淋漓尽致;其三为情,非砚有情,而是藏砚、爱砚之人有情,上到帝王将相,下到黎民百姓,凡是求知之人必爱砚,砚为良师亦为益友,可教人明事理、通达人、思安危。
展开
精彩书摘
    10.金农与砚台
    扬州八怪之一的金农,不仅以独特的书画艺术闻名当时,还因“癖嗜砚,藏佳石一百二十方,自号百二砚田富翁”而自得。金农这个人爱砚如命,他在“冬心斋”砚铭中言:“宝如球璧琬琰,护如头目脑髓”。然而世事多厄,画家却过着贫困的生活。雍正二年,金农远行京师,曾携一砚,铭为“白乳一泓,忍草一茎,细写贝叶经。水墨云山粥饭僧”,由其好友高西塘以隶书书写,汪巢林镌刻。此砚本是金农喜爱之物,但他在京师过得很不如意,最后连离京的路费也无从筹措,无奈之下,只好忍痛将砚易之,始得南归。尽管如此,画家依然以旷达的心态生活着。他在《履砚铭》中云:“莫笑老而无齿,曾行万里路;蹇兮蹇兮何伤乎迟暮。”乐观向上的精神不言而喻。另外,他刻《三弱先生著作砚》:“佐良史,石之职;善属文,分曲直,若以积墨败水而其面,何异丧君子之德也。”很明显看出了金农耿介的性格和高尚人品。
    11.计楠与砚台
    嘉庆年间,秀水(今浙江嘉兴)人计楠,号石隐,更是砚痴。他通医道善书画,但成就最大的还是对砚作系统的研究。其著《砚考三种》对广大砚石爱好者来说,是案头必备的读物。他为其好友“西泠八家”之一的奚铁生的梅竹砚题铭:“梅之香也古,竹之劲也贞。尔以刻其砚,名之日双清。”而计楠在《十砚楼小记》中的一段话,更道出了天下嗜砚者的心声。记日:“我有好砚之癖,有识砚之名,而无买砚之赀。
    ……
展开
目录
绪论
砚台的起源和发展
古砚台的材质与种类
砚台的形制
砚台的雕刻和纹饰
砚台的铭文
古代名砚的收藏和鉴别
砚台的使用和保养
砚盒
古代文人与砚台收藏
历代制砚名家
古砚收藏的前景展望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