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农村民俗体育文化的变迁:一个村落舞龙活动变迁的启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4406301
  • 作      者:
    涂传飞著
  • 出 版 社 :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作者简介
    涂传飞,男,汉族,1976年1月出生于江西省南昌县,博士,讲师,现就职于江西财经大学体育学院。1999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获教育学学士学位。2002年考入江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攻读硕士学位,师从余万予教授,从事民俗体育文化等领域的研究。2006年考入北京体育大学奥林匹克与体育社会学教研室攻读博士学位,师从熊晓正教授,从事民俗体育文化、体育人类学等领域的研究,于2009年6月毕业,获教育学博士学位。<br>    近5年来,主持并完成省部级课题1项、在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l项,作为主要成员完成和在研国家级、省部级课题l0余项。在体育科学、北京体育大学学报等国内外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多次参加亚洲体育人类学大会、全国体育科学大会等学术会议。
展开
内容介绍
    《农村民俗体育文化的变迁》通过对涂村舞龙这个“地方性知识”的深度描写,在形而下的操作层面上从认识论基础人手,借鉴相关人类学理论与方法,对我国农村民俗体育文化的历史作用与变迁进行了较完整的剖析。以此个案为基础,结合古奥运会到现代奥运会、旧秧歌到新秧歌以及传统龙舟到竞技龙舟的变迁事例,在形而上的理论构筑上归纳了民俗体育文化变迁规律和变迁路径。本书通过对格尔茨的阐释人类学理论及莫斯的礼物交换理论的系统梳理,对我国已有的民俗体育认识和研究方法论等若干关键问题进行了反思和厘清。最后,本书提出当前重构农村民俗体育文化的对策。主要观点有:<br>    1.民间体育是指存在于一定民众的日常生活当中,尚未高度组织化、制度化、专业化地开展的体育活动;传统体育是指人类业已创造的,经由历史凝聚而传承、流变的一种体育文化形式;民俗体育是为一定民众所传承和享用的一种具有普遍模式的生活化、仪式化的传统体育文化体,它既是一种体育文化,也是一种生活文化;民族体育是为一个或几个民族的所有民众或某一民族中特殊的民众群体所共同拥有和享用,并对其产生民族认同意识的一种传统体育文化。按照民间体育是否具有传统性的特点,可分为传统体育和非传统体育,传统体育又可以分为民俗体育和民族体育,民俗体育和民族体育大部分都交叉,但并不等同。<br>    2.从所调查个案来看,我国民俗体育文化的历史变迁可大致划分为传统期(1953年以前)、衰落期(1953~1966年)、退却期(1966~1978年)、重回期(1979~1997年)、再衰落期(2000年左右至今)。每个阶段的发展状况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密切相关。民俗体育文化变迁的根本原因在于主体需求与民俗体育文化所承载的意义之间关系是否协调。<br>    3.从所调查的个案来看,民俗体育文化在社会历史进程中的作用主要在于它是一种社会再生产机制,主要体现在:它是一种社会经济再生产机制、一种社会教育再生产机制、一种社会心理再生产机制、一种文化身份再生产机制、一种社会空间再生产机制、一种社会关系再生产机制、一种社会等级再生产机制,最终成为一种社会秩序再生产机制,由此当地社会得以建构和发展。<br>    4.民俗体育文化变迁规律是一个“民俗体育文化体——解构——移除或保留引人部分形式、内容和功能——重构——‘改变形式,保留内容和功能’或‘改变内容,保留形式和功能或’‘保留形式,改变内容和功能’或‘保留形式,移除内容和功能”’的动态过程。<br>    5.民俗体育文化变迁路径有“改变形式,保留内容和功能”“改变内容,保留形式和功能”“保留形式,改变内容和功能”“保留形式,移除内容和功能”等几种。<br>    6.当前重构农村民俗体育文化要注意以下几点:更新观念;处理好农民、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关系;遵循民俗体育文化变迁规律;区别对待,选择不同发展路径;转换民俗体育文化的功能;突出自身的特色,注重时代性与民族性的统一;以符合民众的需求和促进世界体育文化发展为重构目标。
展开
精彩书摘
    1  前言<br>    1.1  选题依据与意义<br>    1.1.1  选题依据<br>    中国正在高速地从乡土中国转变为城市中国、从自然经济的中国转变为市场经济的中国。在这个伟大的历史进程中,农村民俗体育文化所面临的处境非常严峻,如何发展农村民俗体育已经成为我们的重大课题。因此,对民俗体育文化变迁的研究也就显得更加紧迫与需要。学者们也注意到了我国民俗体育文化变迁与发展的问题,也有一些有价值的研究,这些研究为民俗体育文化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以宏观性的研究为主,扎实的、微观性的研究太少,目前有关民俗体育文化变迁的全面论述几乎没有。其次,民俗体育研究缺乏自身的理论体系,又未能有效地学习和吸取与民俗体育有着密切关系的其他学科中的理论精华。第三,理论建构不足,富有预见性的、能够指导民俗体育文化发展的理论极为贫乏。第四,虽然诸如人类学等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在民俗体育文化研究中得到日益重视,但在研究方法上仍显得比较单一和落后。<br>    民俗体育文化的研究再也不能扮演一个被动角色,仅仅研究其变迁的后果。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这样的见解,即我们必须加强对民俗体育文化的基础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以减轻社会急剧变迁对民俗体育文化所普遍产生的破坏性影响。要想在这方面取得成功,首先必须系统地研究民俗体育文化变迁的实际过程。只有这样,有用的预见性理论才能逐渐形成,才能够指导民俗体育文化的现实发展。<br>    ……
展开
目录
1  前言<br>1.1  选题依据与意义<br>1.2  理论背景与方法<br>1.3  概念界定<br>1.4  文献综述<br>1.5  研究架构<br>2  涂村舞龙变迁的个案考察<br>2.1  研究对象的确定<br>2.2  田野工作地点概述<br>2.3  涂村舞龙的历史变迁<br>3  对民俗体育历史作用的人类学阐述<br>3.1  作为社会再生产机制的民俗体育——涂村舞龙活动的民族志报告<br>3.2  对已有认识的检验<br>4  民俗体育文化变迁规律<br>4.1  社会自然环境变迁是导致民俗体育文化变迁的先决条件<br>4.2  社会变迁与民俗体育文化变迁并不是完全同步或同向的<br>4.3  文化主体需求的变迁是民俗体育文化变迁根本动因<br>4.4  民俗体育文化变迁的方式是“解构——重构”<br>4.5  “解构——重构”有三个向度<br>5  民俗体育文化变迁路径<br>5.1  改变形式,保留内容和功能<br>5.2  改变内容,保留形式和功能<br>5.3  保留形式,改变内容和功能<br>5.4  保留形式,移除内容和功能<br>5.5  简短的总结<br>6  对民俗体育文化意义的解释——阐释人类学对我国民俗育文化研究的启示<br>6.1  阐释人类学概述<br>6.2  对我国民俗体育文化研究的启示<br>7  对行动的所有研究与观察都应该是总体的——来自莫斯的“礼物交换理论”的启示<br>7.1  莫斯的礼物交换理论概述<br>7.2  对我国民俗体育的启示<br>8  对今后重构农村民俗体育文化的思考<br>8.1  对已有民俗体育认识的检视<br>8.2  对民俗体育发展实践的思考<br>8.3  对今后发展农村民俗体育文化的思考<br>9  结论与建议<br>9.1  结论<br>9.2  建议<br>致谢<br>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