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步练拳要诀
咏春拳术语有云,“十个咏春,九个坏马”,讲的是腰马、步法的优劣决定了习拳者发力的强弱,凡习拳者发力必当从步法与马步的筑基训练开始。步法、马步是行拳发力的根基,要做到“力从地起、腰马合一、脚法轻固、进退得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因此,习拳者练咏春步法应遵循如下三个要诀:
其一,脚下不用力,脚趾轻抓地,手心足心上提来练。
从人体力学的角度讲,脚跟和后脑属于人体杠杆的两端,习惯了出拳发力时过分用力蹬地借力,容易震伤后脑,久而久之必然记忆力减退,头晕目眩。因此,步法练习中,应足心上提来练,这样不仅练出的步法轻快稳固,富于变化,而且上肢发力时出手轻柔,而落点沉重。
其二,上虚下实,劲力下沉。
上虚下实指的是步法行进中,上身松柔不着力,功力蕴涵在下身。
劲力下沉指的是含胸拔背、沉肩坠肘、周身撑抱、身体微下沉,这样行步练拳可以避免步法移动时身体四处摇晃,同时能顺畅地把全身劲力含住,脚下一动,周身一起动。
初习者须慢练习方有深刻体会,一般而言早晚各一次约半小时的步法练习,同时配合日字冲拳来练。勤修苦练一年半载后,身形、步法与拳劲必然趋于沉实稳重,动作开合间层次分明,静如处子,动如脱兔。
其三,劲发六合,力从地起。
劲发六合指的是六合力,分内三合与外三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为内三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为外三合;内外相合统称为咏春六合力。
内三合中,心与意合指的是一种震慑对手的精神状态。在敌我未交手之前,首先要以我方之严威神意,从精神上压倒对方,令其望而生畏,这是取胜的首要条件,谓之“神攻”。
意与气合指的是以意领气(指以念力导引呼吸,具体练法参照《小念头——朝形发力》一书),气随意行,在对手呼吸之间,或攻之或截之,迫使其气竭力散,此谓之“气攻”。
气与力合指的是外在的形体攻击,又称“形攻”。它是运用各种技法将对手击倒击伤之法。总之,心为元帅,意为号令,气为先锋,力为将士,心、意、气、力相合才是拳法体用之道。
外三合中,手与足合指的是行步练拳和讲手切磋时,要手到足到,足到手到才能将劲力发足发整,保持重心不失;具体应用之时,又强调两手相合,两足相合,左手与右足相合,右手与左足相合,这样才能保持身体中正,发力顺整,三节合一。
肘与膝合指的是左肘与左膝相合,右肘与右膝相合,左肘与右膝相合,右肘与左膝相合,前肘与后膝相合;肘合强调两肘向下沉坠,便于发出沉劲寸劲;膝合强调下肢稳固与支撑;肘膝相合则是为了催劲发力。简言之,手与足合则步法轻巧,肘与膝合则变化灵活。
肩与胯合指的是左肩与左胯相合,右肩与右胯相合,左肩与右胯相合,右肩与左胯相合。因为肩为上肢三节中的根节,胯为下肢三节中的根节,所谓“根节开,劲自来”,根节的开合是发出整劲的前提,唯有肩胯相合,才能促使腰马合一劲力通达,重心稳如泰山。
简而言之,六合之中一动无不动,一合无不合,以此法度行步练拳,日久天长,必然可以发出周身念力、呼吸、筋骨、肌肉合一的整体劲力,感悟咏春发劲之妙。
……
展开